首页期刊导航|风湿病与关节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风湿病与关节炎
风湿病与关节炎

娄多峰

月刊

2095-4174

fsbygjy@163.com

010-64822337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5号院6号楼109室

风湿病与关节炎/Journal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从脾胃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陈新怡王莘智
    53-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与HLA-B27 相互作用、降低肠道屏障功能、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及影响相关代谢产物等机制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中医学认为,脾胃与强直性脊柱炎关系紧密,脾虚肾虚督亏、脾虚湿浊内生、脾虚痰瘀互结是脾胃影响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病机.当代医家从脾胃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亦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机制尚不明确.脾胃与肠道菌群在生理、病理方面高度契合,肠道菌群可能是从脾胃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靶点.通过探讨肠道菌群、脾胃、强直性脊柱炎三者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强直性脊柱炎肠道菌群脾胃脾为之卫

    基于"阳明脉衰"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张友芳赵长伟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骨痿""骨枯"范畴,其发病责之于肾虚精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阳明衰退与女子衰老、绝经、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和瘀血形成,即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有着重要联系."阳明脉衰"是整个"阳明系统"生理功能退化的外在表现.结合"阳明脉衰""治痿独取阳明"等相关理论以及阳明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精亏虚、肝失疏泄、脾气不足等病机出现的先导条件,提出"阳明脉衰"是女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病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痿阳明脉衰阳明系统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影响机制和预后价值

    王南玉佟颖李玉珩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尿酸血症以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为直观表现,但潜在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主导了高尿酸血症的病程进展.高尿酸血症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损伤、临床症状加剧和预后关系密切,如何实施全面系统且科学的日常管理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综述高尿酸血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影响机制,讨论其治疗及预后价值,以使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从降血尿酸治疗中获益.

    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血尿酸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祛风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蔡珊珊唐芳马武开蒋总...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量研究表明,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其中对软骨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调控机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p38 MAPK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的调控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骨关节炎的相关治疗方法和研究途径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在临床上,以祛风湿药为代表的传统中医药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祛风湿药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为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骨关节炎p38MAPK信号通路软骨细胞炎症祛风湿药研究进展综述

    高糖调控椎间盘退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想孔令俊邓叶龙陈杰...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椎间盘退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关节慢性退行性改变,亦是多种脊柱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高糖生态位是椎间盘退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阐述高糖对椎间盘中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的影响及抑制高糖药物对椎间盘退变的的保护作用,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椎间盘退变糖尿病高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白细胞介素-33在痛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谢静魏华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中沉积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当组织受损时以警报素的形式释放,与ST2受体结合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综述近年来IL-33在痛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发现IL-33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募集,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痛风的发病过程,表现出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既能加重炎症反应,又有助于炎症缓解.

    痛风白细胞介素-33单钠尿酸盐ST2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2024年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与痛风学术年会暨娄多峰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纪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