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风湿病与关节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风湿病与关节炎
风湿病与关节炎

娄多峰

月刊

2095-4174

fsbygjy@163.com

010-64822337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5号院6号楼109室

风湿病与关节炎/Journal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见血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张雨晴杨兵黄新福马武开...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苗药见血飞干预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为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检索筛选见血飞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 ADME网站预测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OMIM数据库、MalaCard数据库及TTD数据库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使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预测TLR4、CASP3、PTGS2、MMP-9 是见血飞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表明Decarine、飞龙掌血素、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红碱、珊瑚菜内酯、橙皮素、Oxychelerythrine和茵芋碱与TLR4、CASP3、PTGS2、MMP-9 对接结合力平均值-5.92 kcal·mol-1.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揭示了见血飞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机制.关键靶点包括TLR4、CASP3、PTGS2 和MMP-9,进一步实验验证有望为见血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类风湿关节炎见血飞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营卫学说探究类风湿关节炎与Tfh/Tfr细胞失衡的相关性

    杨清雅张芳杨宁陈长云...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营卫学说角度阐述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失衡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62 例,搜集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中医辨证信息及血清样本.检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的空腹Tfh细胞比例、Tfr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描述营卫失调证候积分、Tfh细胞比例、Tfr细胞比例、Tfh/Tfr细胞比值与IL-21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分布,分析营卫失调证候积分、Tfh细胞比例、Tfr细胞比例、Tfh/Tfr细胞比值、IL-21 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营卫失调证候积分与年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A、关节压痛数、健康评估问卷评分、28 个关节病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Tfh/Tfr细胞比值、IL-21 与营卫失调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Tfr细胞与营卫失调证候积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营卫失和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影响患者病情.营卫失和可与Tfh/Tfr细胞失衡对应,Tfh/Tfr细胞平衡可能属于营卫和调在现代理论下的具象体现.

    类风湿关节炎营卫学说营卫失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湿热及寒湿痹阻证辨识系统"的建立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刘二雄钟兵乾灿王宏斌...
    1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湿热及寒湿痹阻证辨识系统"(简称:RA证候辨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的Logistic回归方程在临床实践中辨识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方法:根据 2018 版《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采用传统的主症,次症及舌脉象,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门诊收集湿热痹阻证及寒湿痹阻证RA患者 342 例.同时,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移动端和个人电脑端的"RA证候辨识系统",对RA患者进行证型判定及疾病活动度评分.结果:与《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标准相比,342 例RA患者的"RA证候辨识系统"判对率可达 93.5%.湿热痹阻证多见于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寒湿痹阻证以中低活动度RA患者为主(P<0.001).湿热痹阻证RA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寒湿痹阻证明显增高(P<0.001),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在 2 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证候辨识系统"有助于临床实践中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的分型识别与数据研究,值得推广使用.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辨证回归方程

    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Wnt/DKK1相关因子表达研究

    唐芳蒋总秦瑶马武开...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介导骨代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及对Wnt/DKK1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 6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来氟米特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商品名:云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3 个月、第 6 个月、第 12 个月检测骨密度,以观察骨密度变化百分比;治疗前、治疗后第 12 周检测Wnt/β-catenin相关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Dickkopf-1 相关蛋白(DKK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LRP6)],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骨代谢标志物[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5b(tTRAP5b)]水平.结果:①治疗组ESR、DAS28-ESR评分、CRP、HAQ、VAS评分,在第 4 周至第 12 周均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 12 周后,治疗组骨破坏标志物、炎症因子、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 血清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Wnt通路活化因子β-catenin、LRP6 较对照组血清含量高(P<0.05).③治疗后,2 组脊柱及髋部骨密度变化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髋部及脊柱骨密度变化百分比均在第 12 个月与第 3 个月比较增长明显(P<0.05).结论:云克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调节骨代谢,可能通过Wnt/DKK1 信号通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破坏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类风湿关节炎云克WntDKK1骨代谢随机对照试验

    关于北京医院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的调查研究

    张雪罗彦相赵丽柯陈颖娟...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近 3 年就诊于北京医院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物靶向制剂使用情况、使用及未使用生物靶向制剂治疗联用激素情况,疾病缓解程度、药物使用依从性,以及药物停用情况.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就诊于北京医院的 180 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院内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的就医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药物使用情况,及停药原因,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80 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择使用生物分子靶向治疗患者 51 例,药物选择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Janus激酶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 受体拮抗剂.②追踪规律使用生物靶向制剂者 25 例,统计患者初诊、用药 3 个月、6 个月肿胀及压痛关节数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等,依据SDAI评分计算公式对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进行判断,规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半年后均可达到疾病缓解.③追踪统计未遵医嘱规律进行药物治疗的 26 例患者停药原因,其中以感染、肿瘤较为多见.④180 例患者中,规律生物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中激素使用率较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患者明显减低.结论:目前就诊于北京医院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物制剂或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选择主要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规律使用生物制剂或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减轻关节肿痛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感染及肿瘤风险,并做好患者随访,与患者家属合作积极促进患者规律用药,减少因依从性差所致停药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老年生物制剂分子靶向药物疾病活动度停药因素调查研究

    匡建军教授五脏同调治疗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刘科华盛熊逸啸汤祖宇...
    27-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匡建军教授根据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规律,总结其病因病机为脏虚邪入、杂合为痹及久痹入里、病损五脏.临床中主张依据脏腑损伤偏颇不同,采用五脏同调综合治疗内伤性类风湿关节炎,补其虚、通其实,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使五脏元真通畅,因正胜而病退.

    类风湿关节炎内伤性五脏同调名医经验匡建军

    田雪梅主任医师基于"重阳思想"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李喜媛雷海桃马麦丽娜马晓飞...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治疗"痹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田雪梅主任医师临床基于"重阳思想"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屡收成效.从"重阳思想"出发探讨其发病机制,认为"阳化气"功能不足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始动因素,痰浊、瘀血等阴邪阻滞筋骨关节为其外象,疾病后期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仅用温阳药或化痰消瘀药恐难达到满意疗效.故田雪梅主任医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谨守阳气不足之病机,兼以化瘀通络、清热利湿,"阳化气"不足与"阴成形"过盛同时兼顾,达到"温阳"与"通阳"相辅相成之功效.

    类风湿关节炎重阳思想阳化气,阴成形阳主阴从阳虚温通阳气田雪梅

    浅析苗医藤茎类药治疗痹病临床方药特点

    李浩姚晓玲邓宗媛姚血明...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医理论中"痹病"主要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具有病程长、病情顽缠、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等特点.苗族人民在对藤茎类药长期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经验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形成了具有苗医特色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尤其擅长使用藤茎类药治疗痹病.多数藤茎类药有祛风通络之功,其性走窜,入络搜风,对风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苗医对痹病的认识,苗族人民运用藤茎类药的历史源流及藤茎类药的性味归经进行归纳总结,浅析苗药治疗痹病的特点,以期为苗医藤茎类药物临床治疗痹病提供借鉴及后续民族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类风湿关节炎痹病苗医药藤茎药民族医学

    灵芝多糖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进展的作用机制探析

    李超陆诗雨常善博林艳铭...
    39-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药物也随着发病机制的研究在不断的开发和探索中.近年来,天然药物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在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促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靶点.灵芝多糖是从中药灵芝子实体中获取的最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依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推测灵芝多糖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抑制骨破坏、阻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调节免疫作用等途径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进程,缓解病情.通过探讨灵芝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灵芝多糖作用机制

    基于"阳受气于四末"理论浅析关刺手四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刘安婷朱艳李双霍晨露...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结合"阳虚邪凑"理论,认为阳虚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扶阳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大法,《灵枢·始终》记载"阳受气于四末",四肢末端是阳气承接汇聚之处,激发四末阳气为扶阳之根本.基于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采用关刺手四针之法,可激发阳气之本,扶阳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以达扶阳除痹之效.

    类风湿关节炎扶阳阳受气于四末关刺手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