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王福会

双月刊

1002-6495

cspt@imr.ac.cn

024-23893476

110016

沈阳市文萃路62号金属研究所南区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Journal Corrosion Science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科技成果,刊登研究报告、综述、技术报告、研究简报、失败分析、经验交流等。读者对象为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相关专业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气沉积颗粒物对低碳钢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

    闫松涛金莹许斐范文磊...
    46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气暴露实验与室内加速腐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雾霾环境下大气沉积颗粒物对低碳钢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离子色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颗粒物及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结果 表明,碳钢表面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以O、Si、Al、Ca等元素为主),包含可溶性盐(SO42-、NO3-盐等)和沉淀不溶成分(主要含A1、Si等元素).碳钢表面沉积颗粒物加速低碳钢初期腐蚀过程,且沉积颗粒物越多腐蚀越严重,这与颗粒沉积物的吸湿性及可溶性盐诱发碳钢的溶解有关.

    大气腐蚀低碳钢雾霾大气颗粒物

    Cr、V合金化弹簧钢腐蚀产物的相组成与转化

    左茂方陈银莉米振莉牛刚...
    475-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中性盐雾腐蚀实验对不同Cr与V含量的合金弹簧钢进行了24~288 h的腐蚀实验,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腐蚀样品的表面宏观形貌,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产物(简称锈层)截面情况,用能谱仪(EDS)分析确定了腐蚀产物中Cr、V和Cl含量与分布情况,用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分析确定了腐蚀产物各锈层相的相对含量.结果 表明:当腐蚀时间达到288 h时,钢表面逐渐形成内层(30~50 μm)和外层(100~180 μm)的两层结构锈层.其中外层主要是由γ-FeOOH组成,很容易剥落;而内层包含α-FeOOH和Fe3O4,结构较致密,与基体结合比较牢固.Cr和V在内层锈层中明显富集,而没有Cl-,说明在内层锈层区域Cl-侵入受到阻止;而外层锈层中Cr和V基本没有富集,且含有一定量的Cl-;通过XRD分析腐蚀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锈层成分图谱及相对含量关系,分析了γ-FeOOH形成和γ-FeOOH转化为α-FeOOH的过程.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不同相的转化模型.

    弹簧钢腐蚀产物锈层相转化

    异种金属管道耦接引起的电位分布研究

    陈日辉周林张聪高新华...
    483-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异种金属管道耦接条件下在3.5%NaCl溶液中,其管道内表面电位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在静态3.5%NaCl溶液中,当直径为50 mm的碳钢与黄铜管道耦接时,会发生严重的电偶腐蚀.其中,黄铜管道作为阴极受到保护,其受到保护的长度为800 mm;碳钢管道作为阳极,受到加速腐蚀,其腐蚀段长度为260 mm.不管是阴极的保护段还是阳极的腐蚀段,其长度均受浸泡时间、溶液流速及界面状态(如腐蚀产物)的影响.一旦介质流动,碳钢管道腐蚀段长度会降低到240 mm.同时,阴极的保护长度也缩短,且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小于5.0%.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结果一致表明,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可以用于估算异种金属管道耦合后,电位较负管道腐蚀的长度和电位较正管道受保护的长度.同时,还可以用于管道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保护时,确定牺牲阳极保护管道的最大长度.

    异种金属管道电偶腐蚀电位分布理论计算数值模拟

    Bi含量对Al-Zn-Ga-Si-Bi合金电化学性能和腐蚀形貌影响

    郭建章胡崇巍张海兵
    489-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Al-Zn-Ga-Si低电位牺牲阳极材料中添加Bi来改善阳极的性能,以不同Bi含量制备了5种牺牲阳极材料.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来分析Bi对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视频和宏观表征来分析Bi对阳极腐蚀形貌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适量Bi可以有效破坏铝合金阳极表面的氧化膜,提高阳极活化性能,并减少晶界腐蚀的作用,改善阳极的溶解形貌,但Bi含量过高时反而降低阳极的均匀活化性能,当Bi含量为0.05%(质量分数)时阳极综合性能良好,可用作高强钢的阴极保护.

    Bi低电位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溶解形貌

    X80钢焊接结构海水腐蚀及温度的影响规律

    牛寅竹史艳华杨众魁王玲...
    495-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X80钢焊接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DS及化学分析表征X80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成分分布,采用电化学法测量焊接接头不同部位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温度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海水介质中焊接热影响区的腐蚀倾向最大,焊缝较母材具有更好的耐蚀性:温度升高加速物质扩散及放电过程,因阳极去极化而加速腐蚀,但焊缝处因生成的腐蚀产物致密且附着性优于母材与热影响区,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分析认为:焊缝因低C、Mo、Nb等元素导致组织较母材粗大,晶界数量明显减少,又因Ni、Cr、Al耐蚀元素的增多,因而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热影响区组织复杂、活化能较高,具有较大的腐蚀倾向.

    X80钢焊接结构海水腐蚀温度

    噻唑衍生物的缓蚀润滑性能及其在N8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

    艾俊哲王欢段立东
    50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噻唑类缓蚀润滑剂ACPP,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ACPP在3%(质量分数)NaCl和15%HCl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采用极压润滑仪评价了其在钻井液中的润滑性能和持效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表面形貌,探讨了缓蚀润滑机理.结果 表明:在CO2饱和的3%NaCl溶液中,ACPP能将腐蚀控制在0.076 mm/a以下;在15%HCl溶液中,腐蚀速率能降低至3 g/(m2·h);其使钻井液的润滑系数降低率达81.64%;研究表明ACPP是阳极型缓蚀剂,在N80钢上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式,缓蚀润滑机理主要表现为其在金属表面覆盖并生成了牢固致密的吸附膜.

    缓蚀润滑剂噻唑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方法

    飞机起落架AMS4340M钢在3.5%NaCl溶液中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

    何先定王晓光徐伟
    508-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EIS、动电位极化曲线、浸泡腐蚀实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飞机起落架AMS4340M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AMS4340M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浸泡过程中合金的腐蚀方式主要为均匀腐蚀.XRD测试结果显示,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较少,Fe2O3、Fe3O4的衍射峰较弱.电化学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中,合金钢表现为阳极活性溶解,极化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钝化特征,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AMS4340M钢的自腐蚀电位(Ecoπ)逐渐增大,最大约为-225 mV,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减小(Icoπ),最小为0.004 μA·cm-2,合金的耐蚀性增大,腐蚀速率逐渐减小.AMS4340M钢的阻抗谱在低频区域和高频区域均由一个容抗弧组成,其中,浸泡240 h状态下试样的容抗弧半径最大,总阻抗最大.

    AMS4340钢均匀腐蚀电化学腐蚀钝化膜耐蚀性

    不同因素下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研究

    屈锋孙浩然雷智昊石卫华...
    515-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 A/m2的电流密度、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不锈钢网对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电化学除氯实验,研究除氯时间、粉煤灰掺量、减水剂、引气剂对电化学除氯效率及残留Cl-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除氯效率随通电时间增长而提高;掺10%与20%粉煤灰的试件28d除氯效率分别为56.9%与54.3%,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对除氯效率无明显增益;经28 d除氯,掺入减水剂试件比普通组除氯效率下降约10%;掺引气剂除氯效率约75.1%.除氯后,Cl-集中在距试件表面15~35 mm的范围内,钢筋附近Cl-含量大幅下降.经试件钢筋锈蚀电位测量可见,除氯时电位负向增大,除氯一段时间后电位正向移动,逐渐达到钝化电位.

    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外加剂掺合料锈蚀电位

    烟道气氨法脱硫液对Q235碳钢腐蚀研究

    付志浩徐佳欢汪丹谢刚...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静态挂片、极化曲线和长期点蚀实验,研究了氨法脱硫浆液中F-和Cl-以及(NH4)2SO4对Q235碳钢腐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Q235碳钢在含卤硫铵溶液中的均匀腐蚀速率随F-浓度和Cl-浓度增大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随着(NH4)2SO4质量分数增加,均匀腐蚀速率降低;随着F-浓度的增大,自腐蚀倾向增加;随着Cl-浓度以及(NH4)2SO4质量分数的增大,自腐蚀倾向均降低;Q235碳钢在氨法脱硫模拟浆液中点蚀较严重,需采取重防腐措施.

    氨法脱硫浆液Q235碳钢F-Cl-硫酸铵腐蚀

    弯曲加载对油井管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钟彬陈义庆艾芳芳高鹏...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四点弯曲试验,研究拉应力对油井管抗SSCC性能的影响,加载比例分别为0、50%、80%和90%,利用OM、LCSM、EPMA等分析手段研究加载比例对油井管试样的微观腐蚀形貌和腐蚀深度的影响,分析锈层横截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油井管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弯曲加载使点状腐蚀坑沿垂直于拉应力的方向扩展,由点状逐渐变成长条状,随着加载比例的增加,腐蚀坑的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相邻的点蚀坑聚集形成更大的腐蚀坑,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强;Cr和Mo促使锈层致密,阻碍H原子的扩散和S离子迁移,提高了抗应力腐蚀性能.

    油井管微观组织弯曲加载应力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