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法商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法商论坛
法商论坛

毛凯

月刊

fslt2010@126.com

027-62287695

430070

法商论坛/Journal fashang luntan
查看更多>>本图书志在给广大法律、经济、财经、教育、管理等文科类的学者、师生、社会实践工作人士等等理论研究者提供一个展现理论研究成果的舞台,让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士有机会进行学术交流,互通有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一份力。读者涵盖各类中高学校、经济金融机构、财经法律界人士、公检法机构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提取他人存放在借用本人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内钱款行为的性质认定

    谈磊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会出现一些人利用他人的身份证来办理银行卡以规避实名监督,但由此就导致了银行卡在法律上的持卡人与卡内钱款所有人的分离,这种分离的状态为不法分子(往往是银行卡法律上的持卡人)非法占有卡内不属于其的钱款提供了可能。对于不法分子的行为在刑法上如何定性,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分上,我们可以从“占有”的角度来予以分析。

    非法占有侵占罪:盗窃罪

    滥用职权罪的不作为与玩忽职守罪的比较

    邵秋明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是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常用罪名,两个罪名的客观行为表现有交叉的点一不作为,如何准确区分两者一直是侦查实务中的难点,本文从滥用职权罪的不作为与玩忽职守罪的概念、争论点、特点等进行分析,滥用职权罪的不作为与玩忽职守罪的比较,以案例来剖析侦查实务中两者的区别。

    不作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论贿赂案件侦查

    罗湛权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数量激增,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本文将从介绍贿赂案件的概念、特点入手,着重分析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及现状。并埘此现象的危害从经济和政治等层面上给予分析,由此得出进行侦查对策和方向。文章最后从立法,监督,道德宣传教育等方面对贿赂犯罪的侦查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以期从根本上寻求惩治及预防贿赂犯罪的解决办法。

    贿赂案件特点侦查

    浅论我国死刑适用标准

    吴俊峰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刑是刑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它剥夺了人的生命权,故应当对死刑进行限制。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废除死刑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加强对死刑适用标准的研究。我国当前的死刑适用标准存在着诸多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应该对现有死刑适用标准进行改革,强化其对死刑的引导和制约,使我国死刑制度既能惩罚犯罪又能充分保障人权。

    死刑适用标准刑法犯罪

    浅谈在同步录音录像中讯问语言的运用

    周凡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侦查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并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有利于加强侦查讯问活动监督,有效规范侦查人员的执法行为。本文结合笔者办案实际经验,重点选取如何区分合法讯问和非法讯问以及在同步录音录像条件下如何运用讯问语言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以期有裨于侦查人员进一步掌握讯问技巧。

    同步录音录像讯问讯问语言

    谈贿案侦查实务中信息情报的作用

    侯卫鹏
    11-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其他职务犯罪案件,信息情报的收集、分析和运埘埘于贿赂犯罪而言作用更加明显、意义更为重大。在查办贿赂案件过程中,只要信息情报分析到位准确,就能够预判出行受贿双方关系的亲密度、权钱交易的范围以及涉案案值的大小。既避免了查办贿赂案件过度依赖审讯突破造成的种种弊端,又有利于审讯突破从而进一步收集固定证据。

    贿案侦查信息情报作用

    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新析盗窃罪

    周小波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与扒窃的行为类型,使盗窃罪的相关理论与司法实践产生诸多变化。盗窃的对象包括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财物:多次盗窃的认定标准;已受行政处罚的行为应算在“多次”之内:多次的认定不能绝对化;入户盗窃要求入户具有非法性:入户盗窃与非法侵入住宅的关系;“凶器”分为性质上的凶器和用法上的凶器;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扒窃的概念及其特征;扒窃入罪的边界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契合。

    盗窃对象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

    正当防卫限度理论探究

    蒋秋湘
    16-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当防甲是中国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我们并不能狭隘地把正当防卫理解成“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暴力侵犯时,对不法行为人实施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之所以被排除社会危害性,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阻止不法侵害和维护合法权益的功能。证是由于正当防卫行为具有这样的“防卫”作用,虽然在当今各国刑法理论中对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范围大小有不同的主张,可是对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却都一致予以认同。

    正当防卫限度

    对实践中几种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与处罚

    李夏莲李国平
    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交通肇事者逃逸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仅是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在法律上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对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一人公司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李志民周家银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定义作了具体规定,使单位犯罪在法律上形成共识,但对单位犯罪的具体理解却仍然众说纷纭。修订后的《公司法》承认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主体资格,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犯罪应认定为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在实践中略有争议。

    一人公司单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