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放射学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月刊

1000-0313

fsxsj@yahoo.cn,fsxsjzz@163.com

027-83662875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放射学实践/Journal Radiologic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唯一一本与德国合作出版的影像医学专业期刊,主要介绍影像医学的最新进展和成果。该刊始终关注国内外影像医学的新进展、新动态和新技术,全面介绍X线、CT、MRI、介入放射学和放射治疗、核医学等影像医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经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经验交流。内容全面、新颖,刊登的文章均有较强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该刊主要特点:多学科性、信息量大内容新颖、临床实用价值高、刊登及时。是中国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问题导向的精神障碍"放射学实践"新进展

    王显阳褚文月韩延坤李达...
    719-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仍遵循着以症状学为基础的模式,导致了临床工作中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脑科学的日新月异,以神经影像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研究不断拓宽加深了人们对精神障碍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通过总结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即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在早期诊断、发病机制、治疗应答等方面的影像学研究,并结合计算精神病学、遗传精神病学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和基础.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磁共振成像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神经解剖与功能影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雒凌华刘伟刘晓帆赵淑婉...
    724-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分裂症(SZ)作为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具有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在功能及结构层面呈现大脑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改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As)是目前治疗SZ的首选方案.本篇综述我们将从脑灰质、脑白质和脑功能3个方面介绍AAs治疗对SZ神经解剖与功能影响的磁共振成像最新研究进展,其中病程分为首发和慢性病程、治疗分为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本文回顾通过影像学手段探究AAs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提供证据.

    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法磁共振成像治疗结果

    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预测经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脑水肿程度的价值

    范羡王天乐朱丽李小龙...
    727-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扫描彩色血流图在预测经血管内治疗前循环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脑水肿程度的价值,并建立诺谟图风险模型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经血管内治疗(术后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狭窄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行颅脑CT灌注(CTP)扫描,基于CTP扫描源数据重建彩色血流图(FVM)并进行评分.基于DSA检查行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基于复查CT患者脑肿胀程度进行评分(0~3分),将0~1分定义为轻度水肿组;2~3分定义为中重度水肿组.统计两组间在心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ASPECT评分、FVM评分、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谟图(Nomogram)风险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其效能.结果:轻度水肿组44人,中重度水肿组19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度水肿组年龄、核心梗死区体积小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FVM评分高于中重度水肿组(P>0.05).二元logistics分析显示核心梗死区体积(OR=1.038,95%CI=1.006~1.072,P=0.021)、FVM 评分(OR=0.268,95%CI=0.116~0.623,P=0.002)是中重度水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诺谟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17~0.969,P<0.01).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符合度(P=0.723)良好.结论:低FVM评分、高核心梗死区体积是经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闭塞AIS患者发生中重度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以有效评估中重度脑水肿风险.

    彩色血流图缺血性卒中脑水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容积合成MRI联合3D-ASL直方图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价值研究

    党佩王立东葛鑫黄雪莹...
    73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容积合成MRI联合3D-ASL直方图术前无创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行颅脑合成MRI和3D-ASL序列扫描且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3D-Slicer软件勾画肿瘤全容积后分别提取合成MRI和3D-ASL的定量参数T1、T2、PD及CBF的直方图特征(10th位数、90th位数、均值、熵、峰度、偏度).根据MGMT启动子甲基化表达状态将胶质瘤患者分为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比较2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值的一致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各定量参数的直方图特征差异;采用ROC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及其联合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择约登指数并确定最佳截断值及其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各参数值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值的一致性均较好(ICC>0.80).MGMT 启动子甲基化组的 T1-10th 位数(613.36±118.01)、T2-10th 位数(63.70±5.88)及CBF-熵值[0.77(0.72,0.90)]均低于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组[分别为843.42±87.67、68.92±5.34、1.21(1.02,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t=7.77、t=3.27、Z=5.37,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T1-10th 位数[OR=1.013,95%CI(1.002~1.025),P=0.02]、T2-10th 位数[OR=1.081,95%CI(0.905~1.292),P=0.038]、CBF-熵值[OR=1.007,95%CI(2.795~3.631),P=0.027]值是预测胶质瘤MGMT甲基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表达状态均呈负相关(r 分别为-0.724、-0.409、-0.767,P<0.01).ROC 显示 T1-10th 位数、T2-10th 位数、CBF-熵值鉴别MGMT启动子甲基化组与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736、0.913.多参数分析中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和92.3%.结论:全容积合成MRI联合3D-ASL直方图为术前无创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表达状态提供了 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优于部分单一参数.

    胶质神经瘤磁共振成像自旋标记物

    《放射学实践》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啦!

    740页

    基于MRI扩散张量成像的腰骶丛神经定量研究

    钱贵珍黄家荣汪梅李玥...
    74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正常人腰骶丛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相关临床基线资料,获得腰骶丛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AD)和径向扩散系数(RD)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前瞻性搜集6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平均在20~80岁之间,所有受试者接受3.0T MR扫描,包括DTI和3D-T2W-FFE序列,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腰骶丛L4-S1双侧共360条神经根椎管内、椎间孔内及椎间孔外3个ROI的DTI参数值,计算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TI参数值与临床基线资料相关性,对与多个临床基线资料相关的DTI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正常人腰骶丛神经FA、ADC、RD、AD值在左右两侧及L4-S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FA值与年龄(r=-0.687,P<0.001)、体重(r=-0.411,P=0.001)、BMI(r=-0.378,P=0.003)存在负相关性,平均RD值与年龄(r=0.293,P=0.023)存在正相关性.构建关于腰骶丛神经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与FA值相关变量以逐步法代入,最终年龄和体重作为预测变量,得出FA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后R2=0.620,进一步提出校正公式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FA值.结论:腰骶丛FA值随着年龄和体重增加而下降,提示涉及腰骶丛DTI研究中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磁共振成像腰骶丛年龄定量评价

    全心运动追踪冻结算法(SSF2)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前主动脉瓣环CT评估的图像质量及测量一致性影响

    吴乃明卢庆王憬宫泽...
    746-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全心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 2.0,SSF 2)能提高在心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对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术前患者主动脉瓣环CT测量一致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期间57例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用于TAVR术前评估的心脏增强CT患者检查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自由心率下在单次心跳期间接受前瞻性ECG门控同步采集的心脏增强CT检查.分别使用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 1.0,SSF 1)和SSF 2后处理技术从R-R间隔获取的35%和75%的原始数据中获得后处理图像.每个患者的4组图像(SSF 1-35%、SSF1-75%,SSF 2-35%、SSF2-75%)由两个独立的盲读者测量分析主动脉瓣环面积、短轴和长轴、周长、平均直径和左、右冠状动脉高度并对整体图像质量使用5分Likert法进行主观评分.测量主动脉瓣环,左、右冠脉开口处的CT值、SD值,计算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比较分析图像质量和测量一致性.结果:无论在35%还是75%期相,SSF2组图像均具有比SSF1图像更高的图像评分(P<0.05),35%期相时SSF2将图像质量从不可评估(<3分)提高至了良好(≥4分).客观参数上在35%期相SSF2图像主动脉瓣环SD更低,75%期相左冠开口 SNR更高(P<0.05).对于同一位医师SSF1图像与SSF2图像上测得的主动脉瓣环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35%期相图像上测量主动脉瓣环的环长轴、环短轴、平均直径、周长和面积时,SSF2图像能获得比SSF1图像更窄的Bland-Altman 一致性区间(LOA)和更高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但无统计学意义.75%期相图像上SSF2能提高测量平均直径,面积,左、右冠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对于左冠高度测量有统计学意义[SSF1-75%vs.SSF2-75%,测量偏差:-0.2246 vs.-0.3211,LOA:(-3.411,2.962)vs.(-2.034,1.392),ICC:0.892 vs.0.966,95%置信区间:(0.824,0.935)vs.(0.943,0.98)].结论:SSF 2可显著减少运动伪影改善心脏增强CT成像的图像质量,并且对于主动脉瓣环结构测量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能为TAVR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主动脉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754页

    基于深度学习在CT图像上分割胆囊的研究

    高越王可欣张耀峰孙玉梦...
    75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训练模型,研究其用于腹部CT图像上分割胆囊并自动测量的可行性.方法:从本院PACS系统搜集2016年1月12日至2021年5月28日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从中选取1154位患者的1181次CT检查图像,共得到2559个图像序列用于训练模型.由2位影像科医师标注胆囊,将全部数据按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043)、调优集(n=245)和测试集(n=271),训练3D U-net模型分割胆囊并自动测量.另搜集2022年9月10-19日的腹部CT扫描图像,随机选取共141位患者的141次检查的270个图像序列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以外部验证集的预测结果评价模型的效能.使用Dice相似系数(DSC)、体积相似度(VS)和Hausdorff距离(HD)定量评价模型分割胆囊区域的效能.使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模型自动测量的胆囊体积、径线、平均CT值与医师标注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外部验证集的DSC、VS、HD分别为0.980(0.970,0.980)、0.990(0.990,1.000)、1.69(1.27,2.45)mm,各数据集之间DSC、VS和H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外部验证集中模型预测和医师标注测量的胆囊体积、CT值、三维径线的95%一致性界限(LoA)的可信区间分别为(-2.07,3.36)、(-1.55,1.15)、(-1.28,1.47)、(-3.34,4.07)和(-1.11,2.15),分别有2.6%、3.7%、3.7%、1.1%和3.7%的点落在95%LoA以外.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可在腹部CT图像上自动分割胆囊区域,是将来进一步胆囊病变智能诊断的基础.

    深度学习胆囊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分割

    基于DWI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VI-RADS 2分膀胱癌肌层浸润性的评估

    何康文孟晓岩冯翠王艳春...
    76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DWI影像特征及定量分析参数对DWI VI-RADS 2分带蒂膀胱癌的肌层浸润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9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膀胱癌患者临床及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DWI VI-RADS均为2分,据病理结果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31例)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23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影像定性及定量参数的差异,单因素分析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对DWI VI-RADS 2分膀胱癌肌层浸润评估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定量参数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IBC组与NMIBC组在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形态及蒂形态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带蒂测量的MIBC组ADC值低于NIMI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带蒂测量的MIBC组ADC值低于NMI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带蒂ADC、蒂最宽、宽度比、肿瘤形态、蒂形态、蒂居中及基底部光滑预测DWI VI-RADS 2分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分别为0.67、0.69、0.83、0.74、0.84、0.78、0.63.结论:带蒂ADC值、肿瘤形态及蒂形态对预测DWI VI-RADS 2分膀胱癌肌层浸润具有一定的诊断帮助,以肿瘤蒂形态及宽度比较为显著.

    膀胱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