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腐蚀与防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腐蚀与防护
腐蚀与防护

杨武

月刊

1005-748X

cp@mat-test.com

021-65556775-290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99号

腐蚀与防护/Journal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最早的腐蚀专业学会——上海市腐蚀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也是国内创办最早的腐蚀专业杂志之一,在创办早期影响很大,为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成果推广作出过重要贡献。2004年经专家评审,《腐蚀与防护》杂志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此之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根据反馈信息不完全统计,我刊读者主要包括:防腐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油田、石油化工、化工厂、电镀厂、发电厂、矿山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设备管理人员,以及大学及科研单位的研发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O2对馆藏银质文物材料腐蚀的影响

    董怡闫莹俞涛周浩...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反应性监测方法,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和拉曼光谱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暴露于不同SO2含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环境中的银质文物材料的腐蚀行为及其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暴露于不同环境中的镀银石英晶振片频率均有所下降,最终趋于稳定;SO2气体会促进银的腐蚀,且腐蚀速率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加快;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也会加剧SO2对银的腐蚀作用;在含SO2环境中,银表面生成了 Ag20、Ag2SO3以及Ag2SO4等腐蚀产物.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SO2温湿度大气腐蚀

    高温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枝晶取向对Inconel 182镍基合金焊接金属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李锴张维郑会杨双亮...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模拟压水堆(PWR)一回路高温水中对Inconel182镍基合金焊接金属进行了应力腐蚀开裂(SCC)试验,研究了枝晶取向对其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0 ℃下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182合金LT取向试样断口上出现全面沿晶应力腐蚀裂纹扩展带,其平均裂纹扩展速率以及最大裂纹扩展速率均大于290 ℃下相同试样,表明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中升高温度对182合金焊接金属应力腐蚀裂纹扩展有促进作用;290 ℃下182合金LT取向试样的平均裂纹扩展速率、最大裂纹扩展速率以及裂纹扩展区宽度占比均大于TL取向试样,表明裂纹沿LT枝晶取向更容易扩展.

    核电站焊接金属182镍基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枝晶取向裂纹扩展速率

    ZnO纳米粒子的抑菌性能及其对不锈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张嘉琳崔伟葛红花李骥...
    1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微生物培养与检测、电化学测试及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 ZnO纳米粒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抑菌性能及对304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能够通过接触杀菌作用和催化生成活性氧物质(ROS)从而抑制SRB的活性,抑菌率随ZnO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ZnO纳米粒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抑菌率达到89.3%;通过ZnO纳米粒子对SRB的抑菌作用,减少了 SRB的代谢产物以及在不锈钢表面黏附而形成的微生物膜,降低了不锈钢的钝态电流密度,抑制了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不锈钢微生物腐蚀ZnO纳米粒子

    等离子熔覆硼化物覆层的耐蚀性

    幸报潘应君徐鑫柯德庆...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将自制的Mo-Fe-B-Cr药芯焊丝熔覆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硼化物覆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对硼化物覆层的组织、成分、物相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并通过电化学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对覆层的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硼化物覆层主要由Mo2FeB2、(Mo,Fe,Cr)3B2、α-Fe和Fe23(C,B)6组成,其显微硬度约为不锈钢基体的3.9倍;在中性环境中硼化物覆层的耐蚀性略低于316L不锈钢,而在酸性环境中硼化物覆层的耐蚀性要优于316L不锈钢;在中性盐雾腐蚀过程中,硼化物覆层表面会生成致密性良好的钝化膜,从而使覆层具备良好的耐蚀性.因此,硼化物覆层在拥有高硬度的同时还兼具良好的耐蚀性.

    316L不锈钢等离子熔覆药芯焊丝硼化物覆层耐腐蚀性能

    SiC/SiCf复合材料包壳管在高温高压水中的腐蚀行为

    汪峰肖嘉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循环高温高压水腐蚀系统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化学工况对SiC/SiCf复合材料包壳管进行腐蚀试验.通过腐蚀后质量损失和微观形貌分析了 SiC/SiCf复合材料包壳管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腐蚀过程中SiC/SiCf复合材料包壳管依次经历了质量增加、质量加速损失、质量稳定损失和质量损失趋缓等阶段;在腐蚀初期的质量增加阶段,富硅的氧化物薄膜覆盖在胞状晶表面从而减缓了包壳管腐蚀溶解;在质量加速损失阶段,腐蚀溶解以及氧化物脱落导致包壳管加速腐蚀;在质量稳定损失阶段,表面腐蚀溶解和氧化物的生成起到了互相平衡作用;在质量损失趋缓阶段,试样表面出现的密集氧化物,显著缓解了腐蚀溶解,使腐蚀后质量损失速率降低.

    SiC/SiCf复合材料包壳管高温高压水腐蚀

    平整液优化对罩退冷轧钢板表面耐蚀性的提升

    方正高立新张大全辛志玲...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罩退冷轧钢板的表面残留物成分,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了以钼酸钠-单宁酸-苯甲酸钠为主要缓蚀成分的平整液配方.采用湿热叠片试验、水置换试验和电化学测试对优化后平整液的防锈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测试考察了优化后平整液的润湿性;采用清洗试验考察了其清洗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后平整液对罩退冷轧钢板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能,显著抑制了腐蚀的阳极过程,防锈效果明显提升;其对罩退冷轧钢板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清洗性,有助于提高罩退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

    平整液罩式退火耐蚀性冷轧钢板缓蚀剂

    热处理对Mg-3Sn-2Al-1Zn-5Li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孙绪军杨旭光戴益波郭宇航...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Mg-3Sn-2Al-1Zn-5Li合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利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金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后,合金的耐蚀性能有所提高,并且固溶态的Mg-3Sn-2Al-1Zn-5Li合金有着最佳的耐蚀性能;合金的腐蚀特征为丝状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

    Mg-3Sn-2Al-1Zn-5Li合金热处理电化学分析腐蚀形貌

    KMnO4-H2SO4-H2O体系对聚碳酸酯的表面微蚀

    刘利利张彩芳赵文霞宋晅...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聚碳酸酯(PC)与镀层间的黏结强度,采用KMnO4-H2SO4-H2O体系对PC进行表面微蚀处理,然后在其表面制备了铜镀层.通过扫描电镜、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体系中硫酸体积分数和微蚀时间对PC表面形貌、亲水性,PC与铜镀层间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MnO4-H2SO4-H2O体系对PC基体进行合适的表面微蚀处理后,PC基体表面呈现出优异的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并且铜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在微蚀温度为70 ℃、KMnO4质量浓度为6 g/L、硫酸体积分数为71.0%条件下,微蚀25 min后,PC基体表面形成了大量致密均匀的微孔,表面粗糙度增大,为化学镀铜过程中铜的沉积提供了良好的定位点,并且PC基体表面接触角由83.5°降低到53.7°,亲水性大幅度增强,黏结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1 N/cm.

    聚碳酸酯膨润微蚀高锰酸钾

    合金化热镀锌镀层的相结构及其各相的耐蚀性

    黎敏董妮妮刘新华王长成...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金化镀锌(GA)镀层具有复杂的多相结构.为了表征GA镀层中的相分布,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镀层的形貌,通过辉光放电光谱(G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镀层的厚度、元素分布和物相结构,并采用恒电流极化对镀层进行了剥离,研究了镀层中不同相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GA镀层由多相组成,从上往下依次为 ζ 相、δ相、Γ1相、Γ相,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铁含量增大;ζ相、δ相具有较好的耐蚀性,且 ζ 相和δ相之间的电位差较小,其电偶腐蚀作用较小,当δ相腐蚀消耗完全后,Γ1相、Γ相和基体才会发生腐蚀,其中Γ相的自腐蚀电位较负,先发生腐蚀.因此,δ相应保持均匀和厚实,以保护基体免受腐蚀.

    GA镀层相结构极化曲线耐蚀性

    高压交流电缆穿越海滨浴场区域人员安全风险的评估

    鲍彦锋李津宋琦陈翔...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穿越海滨浴场的高压交流电缆会在浴场周围产生电磁场,使附近人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基于已有标准提出跨步电压及电场强度两个评估高压交流电缆附近人员安全风险的指标;建立了某穿越海滨浴场高压交流电缆的电磁干扰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电缆在稳态运行工况和故障工况下(单相缆芯护套短接故障、单相缆芯接地故障)附近区域跨步电压及电场强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电缆稳态运行和单相缆芯护套短接故障工况下,陆上和浴场涨落潮区域人员的安全风险均较低;在单相缆芯接地故障工况下,人员安全风险较高,在故障点两侧跨步电压呈对称分布,远离故障点10 m后电场强度降至安全标准(14 V/m);最后,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增设防护围栏和敷设接地网等缓解措施.

    高压交流电缆电磁干扰模拟计算跨步电压电场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