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飞行器测控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飞行器测控学报
飞行器测控学报

徐向民

双月刊

1674-5620

fxck@chinajournal.net.cn;spaceTTC@bittt.cn

010-66361267

100094

北京5131信箱14号

飞行器测控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pacecraft TT & C TechnologyCSCD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化综合化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探讨

    胡建平徐会忠李婷刘田...
    24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地联网中空间与地面网络节点的信息高效互通、交换及应用需求,利用电子信息综合化技术实现高度综合化的多功能通用平台,构建天基以及地面系统"资源池",结合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架构、网络协议与路由网关,将有效解决网络中由于物理界限造成的信息阻隔,实现物理资源与边界虚拟化、信息流程智能化的天地一体化天基信息系统,提高天基信息资源利用率、信息按需定制及高效共享能力.结合天基信息系统发展趋势,探讨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综合化应用建议和研究重点,梳理了天、地节点综合化、网络化的关键技术方向.

    天基信息系统测控综合化网络化资源池多功能通用平台软件定义一切(SDX)云计算

    卫星测控系统多通道地面测试平台设计

    冯志强何涛封家鹏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地面测试平台无法同时支持卫星对地测控测试和中继测控测试,需要开发多通道地面测试平台满足卫星测试需求.基于此,对卫星测控系统多通道地面测试平台设计进行讨论,采用彼此相对独立的2套地面测试设备,通过特定连接关系同时接入卫星对地测控链路和中继测控链路中,实现卫星多通道测控并行测试和地面测试设备的双机备份,在无须更改外部连接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模式选择、参数配置,可适用于不同模式下卫星测控通道地面测试需求.经过分析,该平台具有功能完善、适用性广、稳定性好等优点,已应用于某卫星的地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平台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卫星测试地面测试平台中继遥控遥测

    天基光学平台下弹头与气球诱饵中段观测运动差异分析

    雷昌王雪莹盛卫东安玮...
    259-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弹道导弹在中段释放气球诱饵伴飞,以干扰天基光学防御系统对导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识别的问题,基于弹头和气球诱饵质阻比的差异,利用美国NRLMSISE-00(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Mass Spectrometer and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Exosphere,海军研究实验室质谱仪和非相干散射雷达大气经验性模型)对气球诱饵进行相应动力学分析,得出气球诱饵在弹道中段的大气阻力模型.然后给出了J2摄动下,气球诱饵经过阻力修正后较精确的中段运动模型,并将结论引入到天基光学平台中,进行观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km以上的高空,大气阻力对于弹头和气球诱饵的影响微弱,可忽略不计,在观测像平面中表现为一块难以区分的亮斑;而在100~200 km高度范围内,气球诱饵受大气阻力影响剧烈,在观测像平面内的运动与弹头存在较大差别,具有较强的可区分性.

    天基光学观测气球诱饵稀薄大气阻力质阻比诱饵识别

    基于UKF的实时弹道解算参数稳健设计

    李为峰庞子彦段晓君彭利军...
    26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于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实时弹道解算应用中,外部环境不稳定的影响以及观测过程中野值的存在,使得基于经验参数设置的滤波易于发散.因此,需要针对指定型号调节和设置滤波器参数的取值,使其克服上述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理论弹道先验的参数稳健设计方法,对滤波器参数最优值进行预测.从滤波器的架构出发,梳理出影响滤波器性能的相关参数,结合稳健设计思想,外设计部分基于理论弹道先验信息,通过模拟弹道特征点构造弹道观测模型;而内设计部份,构造模型的测元数据进行正交试验,判断参数的显著性,获取相应的最优参数取值,从而为实时解算弹道的参数设置提供指导.实际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滤波器的实算稳健性和收敛性能.

    非线性滤波最优参数设置稳健设计收敛性能

    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

    许强赵雪张志芳徐晓丹...
    274-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机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中地面设备笨重、跟踪速度慢等问题,提出地面天线采用智能天线的方法,利用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实现对机载终端的DOA(Direction Of Ar-rival,波达方向)估计,并添加去相关操作对抗多径,利用基于LCMV(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的波束成形算法完成波束赋形,相较于传统的机械跟踪方式,具有设备质量小、成本低、机动性灵活性强和跟踪速度快等优势.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DOA估计和波束成形算法的智能天线能够在保证高增益的同时,实时准确地估计出有用信号和多径信号的来波信号方向,并正确完成波束指向,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智能天线无人机(UAV)波达方向(DOA)估计波束成形

    空间光学平台调偏流分析

    任三孩范翔张帆苏增立...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偏流角对TDI-CCD(Time-Delay Integration-Charge Coupled Device,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相机成像的影响,分析了侧摆成像时偏流角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定量计算了偏流角在沿航方向和穿航方向产生的像移,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偏流角影响因素及其残差对成像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飞行试验发现,平台调偏流时偏航方向的姿态角存在振荡,即偏流角存在残差.经分析,此现象产生原因除了卫星平台本身的姿态扰动外,主要是卫星平台响应机制,即卫星平台对调偏响应过慢导致平台调偏流出现超调现象.该分析结果对空间光学相机平台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已应用于某型号卫星的改进型.

    偏流角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相机平台调偏流空间光学相机

    设备监控系统远程控制时效性分析与对策

    许江来王磊张晖
    287-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星地面站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具有时效性,主要表现在卫星地面站设备配置用时较长,时效性不高,在任务准备中占时比例大,制约了卫星系统的应用效率.针对该问题,分析了影响制约设备监控系统控制效能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对策,如细化设备控制脚本分类,取消命令之间的延时冗余,改善响应机制,采用并串行混合控制,预先优化宏命令解析等.经过检验,这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有利于提高设备控制效能.

    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控制时效性设备配置控制脚本

    NOMA异步干扰消除技术

    崔健雄董光亮李海涛冯贵年...
    29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因而在空间信息传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N O MA在传输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同步问题以及不同用户信号间的彼此干扰问题,提出了N O MA异步干扰消除方案.首先采用过采样使得输出符号之间的噪声分量彼此独立,然后利用过采样输出序列间良好的结构性,分别采用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串行干扰消除)、BP(Belief Propagation,置信度传播)、MLSD(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Detection,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等对采样输出的序列进行信号检测.仿真结果表明,符号异步NOMA相比于同步NOMA具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符号异步过采样串行干扰消除(SIC)置信度传播(BP)最大似然序列检测(MLSD)

    混合SDN的多目标路由优化算法

    谷锁林罗丽娟赵哲昆李晓方...
    30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节点的优势来优化网络性能,混合SDN的流量工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而路由优化是实现流量工程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当前混合SDN的流量工程中未考虑网络整体的负载均衡以及SDN节点的处理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路由优化算法——MCS(Minimum Cost Sum,最小化代价和),综合考虑整个网络的传输延迟与链路利用率,同时保证SDN节点的处理能力满足实际约束,最终实现全网综合性能的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网络整体负载较轻,MCS与现有的SOTE(SDN/OSPF Traffic Engineering,软件定义网络/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流量工程)算法性能相近;而当网络负载加重时,MCS相比于SOTE,可将网络负载降低约9%,因此,MCS算法具有更高的优化能力.

    混合软件定义网络(SDN)流量工程路由优化最小化代价和(MCS)遗传算法

    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中的应用

    王晓婷梅强姚旭
    309-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网络编码技术概念及发展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分析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中的应用,重点研究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以及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设计,并进行综述.一方面,介绍物理层网络编码机制,对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主要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包括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编解码设计、同步问题、与其他传输技术的结合、信息容量分析以及应用场景扩展,总结现有成果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研究不同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联合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的不同角度,将其归纳为结合信道编码的类型、改造软信息处理的方式、利用物理层网络编码及考虑不同的系统场景.

    网络编码物理层网络编码信道编码联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