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苗健青

双月刊

1002-3321

zsxb@fzu.edu.cn

0591-87892444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的宗旨,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型学术刊物的风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风纳水 兴文育才:清代贡院营造的风水考量

    金甦毛晓阳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贡院是科举制度的实施场所与人才产出的直接见证,因而被认为与人文盛衰息息相关.清代各地在修建各级贡院时,非常重视贡院建筑的风水考量,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贡院选址和各类建筑之间的风水互补上.清代官绅重视贡院风水对本地人文的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各种人力方式改造贡院风水,同时也从儒家学说的角度对贡院风水之说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反对完全依赖风水放弃自我努力.

    清代贡院风水人文盛衰

    莆田仙游龙纪寺六角亭建筑形制探源

    唐翔孙群张远翼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莆田仙游龙纪寺六角亭作为福建独特的清代遗存建筑,继承了我国传统六角形建筑形制,具有中原官式建筑、莆田民居、泉州"皇宫起"大厝、中国传统亭子、福建六角形楼阁、福建六角形佛塔以及闽南特殊屋顶建筑等多种风格,整体形制庄严肃穆,古朴典雅,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韵味,是佛教精神、民风民俗、建筑技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清代莆田民间工匠高超的营造技艺和多元文化思想观念,是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宗教建筑的典范.

    正六角形仙游龙纪寺六角亭六角形建筑

    在情怀与理性之间:女性干部派驻中的性别弹性与家国对接

    郑姝莉周珏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干部派驻不仅涉及处理现代化生产与家庭再生产间的二元关系问题,还链接着处理女性与国家政策、基层社会之间联系的家国对接议题.以往女性派驻研究中,女性以去性别化的一元方式与国家展开对接.身体层面的性别差异让位于内化于心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基于对派驻干部的深度访谈,女性干部在乡村振兴帮扶中展现出对外部世界多元化的理解,既有理想主义的家国情怀,也有尊重性别差异的身体理性,还有强调女性优势的帮扶策略.在情怀与理性的盘旋之间,女性在家国对接过程中的自主性提高,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性别弹性.

    性别弹性家国对接派驻情怀理性

    空间生产视角下线上二手消费空间的建构——基于闲鱼平台的研究

    耿言虎陈瑞梓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的中国,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线上二手消费日渐火爆.在对阶层消费论、多元价值论和文化转型论反思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生产论视角对线上二手消费空间建构路径进行阐释进而重新审视线上二手消费现象.以闲鱼平台为例,线上二手消费空间的建构主要由交易实践、符码建构和主体体验三方面构成.闲鱼平台从隐喻消解、秩序确立和信任建构三个维度促成了二手物品交易实践的展开.理性符码、共享符码和美德符码是闲鱼平台符码景观的重要组成.闲鱼平台的主体体验包括消费认同体验、情感互动体验和趣缘社交体验.交易空间、时尚空间和关系空间的叠加构成了线上二手消费的真实空间样态.通过展示线上二手消费的空间合理性和空间建构路径,分析线上二手消费的成因,期望克服阶层消费论、多元价值论和文化转型论等既有二手消费研究单维度的解释路径,以及对二手消费空间情境关注不足的缺憾.

    二手消费闲鱼空间生产消费空间空间符码

    技术可供性对新闻阅读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ECM的媒介期望拓展模型

    王旭婧王祎郑文智
    13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阅读类APP是当前新闻获取的重要媒介.以中青年读者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可供性理论和期望确认模型(ECM),提出符合新闻阅读类APP的可供性特征的自变量,将读者持续使用意愿作为因变量,探讨新闻阅读类APP读者的感知价值和媒介期望确认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旨在为新闻阅读和资讯服务类APP提升读者媒介使用体验、促进读者持续使用意愿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方便抽样,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07 份,使用SPSS26.0 对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可供性、感知价值和媒介期望确认均正向影响新闻阅读类APP 读者的持续使用意愿;感知价值和媒介期望确认在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新闻阅读技术可供性期望确认理论持续使用意愿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新闻学院(香港)的教育活动

    吴余劲岳颖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和抗战时期中国新闻学院(香港)的教育活动密不可分,中国新闻学院(香港)开创了香港地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新闻教育传统."福建事变"失败后,抗日反蒋势力聚集于香港,并寻求与中国共产党联合.中共地下党员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中主持宣传工作,促成了第一所中国新闻学院(香港)的诞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香港地区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教育的新闻教育机构;由"青记"香港分会创立的第二所中国新闻学院(香港),则是完全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在抗战时期发挥重要宣传作用的新闻人才.两所学院均致力于培养能够投身抗战宣传工作的专业人才,阐扬科学与进步的新闻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用结合等是共同的培养特色.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新闻教育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耦合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

    王三强许琳玲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高校中尚未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应深化二者耦合性研究,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路径,提出整合教育专业队伍、协同教育方式方法、构建教育工作机制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心态,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耦合性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理工结合"教育理念的发展

    叶志清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教育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对大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理工结合"是许多中外知名大学校长共同倡导和坚守的教育理念,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跨跃发展,但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因素.在"双一流"背景下,要通过提升学科交叉能力、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变革评价标准、促进产教融合、增强国际交流等对策推动"理工结合"教育理念的发展.

    "理工结合"教育理念"双一流"建设

    Abstracts

    170-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