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西安工程大学 全国纺织教育学会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西安工程大学 全国纺织教育学会

高勇

季刊

1006-8341

xuebao699@163.com;xuebao@xpu.edu.cn

0086-29-82330074;82330694

710048

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Journal Basic Sciences Journal of Textile Universiti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原西北纺织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推动现代化建设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及英语等五个基础学科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创见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与文献综述等。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及研究生等。本刊面向全国广泛征稿。对于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性的稿件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润湿行为驱动的纤维织物基人工肌肉研究进展

    范方庆朱景帅王友勋王元丰...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响应纤维织物基人工肌肉是一类在湿环境变化时具有灵敏驱动性能的材料,其运动行为源于纤维织物在湿刺激下发生的结构转变,在软机器人、智能纺织品等多种应用领域中有望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构型差异,湿响应纤维织物基人工肌肉主要分为纯纤维型、复合纤维型、主-客结构型以及鞘结构型。文章简述了湿响应纤维织物基人工肌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 4种构型材料的构建原理和结构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在性能表现上的优劣,分析表明纯纤维型简单实用,复合纤维型性能优越,主-客结构型设计巧妙,鞘结构型稳定可靠。展望了湿响应纤维织物基人工肌肉的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人工肌肉的稳定性、响应速度、自主调控能力和多重刺激响应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科学意义的参考和启示。

    湿响应纤维纱线人工肌肉智能纺织品

    具有耐燃疏水功能超轻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油性

    蔡昊鑫詹颖菲邓红兵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具有油水分离性能和阻燃性能的纤维素基气凝胶吸油剂,以纤维素纳米纤维为气凝胶基底材料,并在纤维表面覆盖具有耐燃性的累托石(REC)和疏水的硅烷涂层,制得具有耐燃疏水功能的超轻纤维素气凝胶,并测定其表观密度、阻燃性、疏水性和吸油性。研究发现:该气凝胶具有纤维结构,表观密度范围在8。10~9。95 mg/cm3之间,且具有超过130°的水接触角,显示出超轻和疏水特性。燃烧时为无焰燃烧,并且在离火后迅速止燃,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此外,其最高吸油量达到(64。63±3。29)g/g,且在60 s内即可达到饱和吸油,显示出良好的吸油效果,该材料为溢油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纤维素气凝胶累托石疏水吸油油/水分离

    新工艺将旧衣服分解成有用分子

    《科技日报》报社
    20页

    高吸盐水羧甲基纤维素基凝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瑞瑞陈静姚一军武海良...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吸水材料制备时间长、吸盐水能力有限的问题,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聚合过程中引入液态金属/氯化胆碱(LM/PDES)体系,通过接枝-交联共聚和冷冻干燥策略在高温碱处理涤纶织物表面沉积聚合CMC-P(AA-AMPS)/LM/PDES凝胶,制备了高吸盐水CMC基凝胶织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CMC、PAA和PAMPS之间形成化学交联作用,LM/PDES体系中的Ga3+离子与羧基(-COOH)之间产生配位作用,且凝胶结构呈现典型的大孔特性。得益于CMC-P(AA-AMPS)/LM/PDES凝胶结构上的孔洞结构、阴离子基团(—COOH、—HSO3)的亲水和静电作用,为凝胶织物吸收液体提供驱动力和空间。CMC-P(AA-AMPS)/LM/PDES凝胶织物对去离子水、生理盐水(0。9%)和合成尿的吸收能力分别可达460、60、55;此外,凝胶织物表现出优异的透气性,可保证人体穿着舒适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吸水材料对含电解质水溶液的吸收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羧甲基纤维素液态金属高吸水材料凝胶织物

    基于烯碳材料的三轴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樊威吴佳佳董玉琬杨杰...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智能可穿戴器件导电性及耐久性差、功能应用单一、无法很好满足智能可穿戴系统对相关设备的需求等问题,以聚氨酯为基体,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导电材料,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 3种三轴导电纤维。通过形貌表征和性能测试对其传感性能进行研究,并对3种导电纤维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由于芯层和外层聚氨酯的支撑保护作用,3种导电纤维不仅具有高灵敏度(最大为249)和高拉伸性(600%),而且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同频率和同弯曲深度下石墨烯导电纤维最为灵敏,输出电信号最大,证明其传感性能最好;3种导电纤维在超过1 000次的拉伸循环后仍能稳定输出电信号,且在跟随关节运动产生拉伸与回复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监测不同部位的运动幅度及产生的电信号,表明其作为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柔性导电纤维三轴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功能传感器

    基于废棉再生的碳微球/气凝胶光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何万万李珍珍余灵婕孟家光...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淡水资源短缺以及废旧棉织物高值化处理困难,以废旧棉纤维为原料,使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在氢氧化钠/尿素体系中溶解棉纤维制备纤维素水凝胶,将碳微球添加到水凝胶中均匀混合,经过冷冻干燥制得以碳微球为光热转换材料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基界面蒸发器(aerogel-based interfacial evaporator,AER)。分别对不同纤维素和碳微球含量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蒸发实验,分析参数对AE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和碳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2%、0。2%时,AER的水蒸发速率达到最高,为1。58 kg·m-2·h-1,光热转换效率达到85。85%。

    废旧棉纤维碳微球纤维素气凝胶海水淡化光热转换材料

    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浸润剂的制备及应用

    孙玉洁吕欢薛颖武海良...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易遭受侵蚀,稳定性差,难以纺织加工以及现有通用型浸润剂难以从根本上避免水对玻璃纤维原丝侵蚀的问题,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碱催化酯交换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黏度低、稳定性好的环保型浸润剂介质组分——植物油甲酯,并将其与抗氧化剂和成膜剂共混得到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浸润剂。对比分析了植物油改性前后的化学结构、平均分子量和黏度、稳定性,对浸润剂的涂覆性及原纱的集束性、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浸润剂对原纱酸沥滤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植物油甲酯分子量及黏度明显降低、稳定性好,所制备的浸润剂可以有效保护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原纱的结构,其断裂强力损失率指标满足企业要求,改善了纤维加工性能,为高硅氧玻璃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元高硅氧玻璃纤维浸润剂碱催化酯交换植物油

    充气调温服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项舒琪卢业虎孟晶王方明...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气调温服装利用气囊锁闭静止空气,从而替代传统隔热层的填充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自由调温、轻量便携等特点,在防寒服领域极具应用价值。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充气调温服装的产品与专利技术,分析了充气调温服装的调温机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充气调温服装保暖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充气调温服装的不足与未来发展趋势。

    充气调温服装保暖性调温机理黏合技术

    基于室内攀岩运动爱好者多维需求的攀岩服设计

    倪嘉明胥心莲杜宣瑾肖平...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室内攀岩爱好者的运动特征和服用需求,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将167名受试者聚类为初学者、进阶者和经验者,挖掘不同群体在攀岩服装服用方面上的多维设计依据。结果表明:攀岩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手部、膝盖、小腿等部位擦伤频繁,上臂、大腿、小腿等部位易感到疲劳,且与年龄、性别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初学者侧重运动保护、款式美观等需求,进阶者侧重面料舒适需求,而经验者侧重运动舒适、服装功能性等需求。因此,结合室内攀岩运动爱好者的运动特征,从运动保护和运动舒适两方面提出了基于群体特征差异的室内攀岩服差异化设计方案,为室内攀岩服的研究及相关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提供设计参考。

    室内攀岩攀岩爱好者服装需求攀岩服设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汉服领襟造型评价

    郑好吴晶刘文庆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消费者对汉服领襟造型的感性认知,选取20款汉服领襟造型,采用语义差异法收集8对感性形容词,运用李克特量表制作调查问卷,收集消费者对汉服领襟样本的感性评价,并通过SPSS 29。0对问卷结果进行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因汉服领襟造型款式的不同,其感性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消费者对20款汉服领襟造型的感性评价主要受风格因子与气质因子的影响,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可将其归为3类,不同类簇的汉服领襟造型具有不同的感性评价特征。

    汉服领襟造型感性工学因子分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