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utoCAD参数化功能的A型裙样板自动化生成

    娄少红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实现AutoCAD参数化功能在服装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制版中的应用,针对A型裙样板难以参数化的问题,采用单圆弧拟合腰围线、双圆弧拟合摆围线的方法,构建A型裙结构的参数化模型.通过对约束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参数化约束原则,解决AutoCAD参数化功能应用时存在的运行缓慢、紊乱和卡死等问题.根据AutoCAD参数化功能特点,给出A型裙样板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具备规格变化、摆围大小调整、摆围线形状变化、放缝、面料经向选择等功能的A型裙样板自动化生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utoCAD参数化功能的A型裙参数化样板,操作简易直观,可显著减少制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服装个性化定制的快速制版要求.

    服装规模化定制AutoCAD参数化功能参数化模型A型裙样板自动化生成

    非稳态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及其在防护服隔热预报中的运用

    丁宁林洁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相对精确的热防护服非稳态隔热性能预测数值,基于传热系统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在防护服材料外表面分别为恒温边界条件和Howard模型对流边界条件下,利用有限差分法分别计算了2种边界条件下模拟皮肤处温度的时程曲线,所得结果均与实验测量值差别较大.在细致分析传热过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以及Howard模型对流边界条件,在线化假设下提出了一种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代入非稳态模型后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随着时间步长的加密,计算结果迅速向实验测量值收敛,当时间步长为0.001 s时,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误差小于0.1℃.

    热防护服隔热性能热传递自然对流数值模拟

    基于Flexsim的T恤衫单件流水线仿真优化

    宋莹田宏李敬伊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由积压、等待及瓶颈等原因产生的生产平衡率过低的现象,从影响服装单件流水线生产效率的因素入手,以T恤衫为例,利用Flexsim软件对该款T恤衫单件流水线进行模拟仿真优化研究.首先建立仿真优化模型,然后根据Flexsim仿真模型和工序流程建立起T恤衫的仿真流水线,借助拟合软件对测得作业时间进行函数分析,得到各工位的作业等待、积压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工序进行组合兼顾,重新编制后再次进行模拟仿真的循环测试,最终将流水线瓶颈工序用时降低,生产平衡率由之前的80.4%大幅提升至95.3%,同时验证了Flexsim软件在不同款式的服装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均具有进行模拟仿真的可行性与普适性.

    T恤衫Flexsim软件单件流水线生产平衡率

    新零售时代服装品牌商的全渠道融合模式

    邵鹏梁杰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零售时代服装品牌商面临多种挑战.为此,基于商业模式理论与服装品牌商渠道融合实践,选取休闲类和运动类服装品牌商案例,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3个阶段对服装品牌商全渠道融合模式进行多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实现全渠道融合前,案例企业均实现了从单渠道向双渠道模式的变革;全渠道融合是将线下渠道体验优势与线上渠道信息优势全面融合的销售实践;服装品牌商通过技术应用与机制创新可实现全渠道融合;全渠道融合模式实现了全渠道同品类、同价格、库存共享、会员数据互通;全渠道品牌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客户进行互动,借助网络平台、社交工具和优惠策略组织和引导顾客.

    新零售全渠道服装营销模式渠道融合服装品牌商

    棉精梳机分离罗拉伺服驱动研究

    刘立东李新荣杨海鹏卜兆宁...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型棉精梳机分离罗拉采用单伺服电动机驱动功率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双电动机单向混合驱动的方法,在满足分离罗拉运动规律的条件下,通过对混合驱动机构进行合理的动力分配,提出并列型以及偏列型差动轮系混合驱动的概念,并通过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各方案中电动机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分离罗拉,混合驱动方案中驱动电动机的速度、加速度(绝对值)减幅达30%以上,显著改善了电动机的动态性能;该设计还可根据不同种类的棉花工艺需求对车速进行适度的调节,增加机构的柔性,为高效精梳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精梳机分离罗拉混合驱动差动轮系单向电动机动力分配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针织机械互联互通结构研究

    汪松松彭来湖戴宁沈春娅...
    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针织机械从底层连接到云端的互联互通,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驱动下,基于网络、数据、安全等因素,构建了针织机械工业互联网模型,讨论了针织机械泛在连接与标识,通过分析OT+IT网络特征,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结构与带宽,并对未来网络进行了探讨.结合重量级通信协议的可靠性与轻量级通信协议的便捷性,设计了针织机械互联互通专用协议,规范了报文的结构、语义,建立了通信保障与服务质量保证机制,让报文确信可达.设计了针织机械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验证平台,对横机、圆纬机和经编机等针织机械的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网络与通信协议条款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修订、再验证过程,保证了通信网络与协议的一致性.

    针织机械智能制造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

    生物基聚酯与聚酰胺纤维的研发进展

    董奎勇杨婷婷王学利何勇...
    17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我国化纤行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对以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呋喃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以及生物基聚酰胺56纤维为代表的生物基聚酯、聚酰胺纤维的国内外生产现状,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及趋势进行了综述,对全球生物基纤维专利的分布、各主要开发机构的专利战略及技术情况进行了梳理及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高分子材料产业实际,对我国生物基聚酯、聚酰胺纤维的发展建言应重点攻关生物基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己二胺等战略性生物基单体制备的核心技术,同时就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

    生物基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酰胺56纤维生物基单体

    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赵颖会顾迎春胡斐林佳友...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近年来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去质子化法,静电纺丝法以及自组装合成法.重点评述了基于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独特性能,其中特别关注了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过滤膜材料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为实现这类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和结构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最后提出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挑战,认为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材料作为新型的纳米"建筑模块"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芳香族聚酰胺纳米纤维去质子化法电极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被服系统热舒适性研究进展

    刘玉萍卢业虎王来力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服系统作为调节人体睡眠舒适性必不可少的产品,比室内环境对睡眠热舒适性的影响更大.为合理评价被服系统的热舒适性能,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实验研究和舒适性模型研究的角度总结睡眠热舒适性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基于"人体—被服—环境"系统热湿交换理论,从被服系统热阻、湿阻、被内微气候等被服因素,人体热生理、性别和工作状态差异性等人体因素,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3个角度分析了各类因素对睡眠热舒适性的具体影响;剖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展望被服系统睡眠热舒适性的研究趋势.提出建立普遍适用的"人体—被服—环境"系统舒适性模型,以提高对睡眠热舒适性评价的准确性.

    被服系统睡眠热舒适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