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下肢运动状态特征对裤装臀围的影响分析

    吴冬雪刘让同于媛媛李淑静...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达成合体不束缚目标,探究裤装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臀围需求,综合分析人体特征参数、下肢动态参数的约束关系,基于单腿、双腿抬起为起点探讨臀围截面形态变化规律,构建了臀围与人体特征参数、下肢动态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趋势分析以及模型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侧抬腿状态时,臀围会随着方向角度α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在双侧抬腿状态时,其与臀围呈现负相关关系.抬起角度β与臀围呈正相关,在抬起角度β≤60°时,可按人体运动需求角度计算裤装臀围值;在β>60°时,需要使用坐宽参数代替臀围宽度参数.在下肢多种运动状态下选取臀围变化后的最大值作为不束缚人体的裤装臀围最小值.模型解决了下肢运动状态对裤装臀围的影响,可为裤装臀围制版提供理论依据,为服装定制提供理论参考.

    裤装臀围人体特征方向角度抬起角度臀围模型服装定制

    文胸罩杯透湿率测定新方法

    王兆芳张辉丁波张淼...
    176-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行的织物透湿率测试标准和方法较难测定曲面织物和厚度不均匀织物的局限,导致文胸产品缺乏系统的透湿性能测定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文胸罩杯透湿率的测定方法胸部模型法.首先展开理论探索,获得纯水蒸发率与空气层厚度、倾斜角度、介质种类的关系;再进行算法程序设计和交互页面设计;最后进行设备稳定性测试和与正杯法透湿率测试方法对比实验,完成其综合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由该新型文胸罩杯透湿率测定方法测定出的不同罩杯透湿率一方面能够表征其透湿性能差异,另一方面变异系数较小,设备稳定性高;并且该方法得出的透湿率与正杯法测出的透湿率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综上得出新型文胸罩杯透湿率测定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文胸产品透湿性能方法.

    透湿率文胸文胸透湿率测评热湿舒适性透湿性能

    情绪在小生褶子设计要素和语义评价间的中介作用

    韩燕娜江翼成郑霞杨子田...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戏曲服装设计要素与审美情绪、审美评价间的关系,以越剧小生褶子为研究对象,以Leder审美认知加工模型和情绪PAD(愉悦度、激活度、优势度)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纯涤纶和纯丝绸面料 2 种材质、15 种颜色(上五色、下五色、中间五色)、4 种纹样(无纹样、边花、折枝、团花)进行组合设计,利用CLO3D软件制作出 120 款越剧小生褶子,以三维穿着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在 35 名被试者情绪测量和 5 组语义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设计元素对语义评价和PAD情绪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小生褶子设计要素能够引起不同的审美情绪和语义评价,根据情绪影响可将小生褶子颜色划分为 3 类:高愉悦、低唤醒、高支配颜色,高愉悦、高唤醒、低支配颜色和低愉悦、低唤醒、低支配颜色,在此基础上探明了情绪维度在褶子设计要素与语义评价间的中介作用.

    戏曲服装感性语义PAD情绪模型褶子中介作用审美理论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空纱筒识别模型

    陆伟健屠佳佳王俊茹韩思捷...
    19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纺织车间背景复杂、纱筒种类多导致利用传统机器视觉识别空纱筒准确率低、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空纱筒识别模型.该模型借鉴ResNet系列的模型结构,进行卷积核轻量化,改进经典的残差模块并加入SENet注意力机制,以达到提高检测空纱筒的准确率,减少模型参数的目的.最后通过数据增强,创建了适合工厂实际生产的纱筒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在消融实验中,应用SENet注意力机制可以提高3.86%的准确率,利用优化残差模块不仅减少了 650%的模型参数还提高了 1.22%的准确率.在原数据集的验证集上,改进模型的准确率为 99.6%比ResNet-18 模型高4.46%,与VGG-16 和AlexNet相比提高了7.05%~9.41%.在增强的数据集上,识别模型的准确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改进模型的准确率变化不大,说明该模型的鲁棒性较好,不易受到样本不足的影响.改进模型的参数数量缩小到原模型参数数量的 1/10 左右,为嵌入式设备部署空纱筒识别模型提供了思路.

    纺织车间空纱筒识别残差网络模型轻量化深度学习

    经编机电子横移运动同步性补偿设计

    夏风林张航张琦郑宝平...
    20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中横移动作滞后、不能满足经编机高速运转需要的问题,通过实验测试了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中常用的 3 种交流伺服系统的伺服驱动器接收的指令信号曲线和伺服电动机实际运动曲线,确定了各伺服系统的运动响应的滞后时间,并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与主轴运转实时同步的横移指令信号以弥补横移滞后的补偿方案,即根据经编机实时转速来动态预置横移指令信号的提前量,以弥补电子横移系统的滞后时间.结果表明:在相同系统配置条件下,电子横移系统通过设置合适的指令信号提前时间量作为补偿值,即根据经编机主轴的当前运转速度,采用提前发出横移指令信号的方法可有效补偿横移伺服的滞后响应特性,保证了梳栉横移与摆动动作的同步性,电子横移经编机的运转速度可提高约 18%,从而显著提升电子横移经编机的生产效率.

    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生产速度伺服控制响应特性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圆纬机恒张力输纱控制系统设计

    彭来湖谢国旺戴宁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自抗扰控制技术获取纱线实时动态指标,并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目标转速进行调整,最后通过磁场定向控制技术驱动无刷直流电动机.详细阐述了纱线张力的形成机制、纱线恒张力输送控制方案、系统硬件设计及控制算法.输纱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可实现多种类型纱线的恒定张力输送.其中,棉纱张力波动标准差为 1.5 cN(300 m/min测试条件),氨纶包芯纱的张力波动标准差为 0.33 cN(240 m/min测试条件).输纱速度的调节范围为 0~600 m/min,纱线张力的控制范围为 2.0~50.0 cN.

    恒张力输纱器无刷直流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自抗扰控制圆纬机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性能调控策略及应用

    陈咏叶梦婷王朝生乌婧...
    22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道路的发展,以改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性能及开发功能化材料为目标,通过整理归纳聚合物性能调控策略,综述以聚合物共混改性、分子结构共聚改性及链段扩链改性手段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改性单体及结构单元对聚合物的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的影响,具体阐述了柔性、刚性及功能性结构单体在链段中的作用及调控;讨论了分子链结构的引入方式及链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调控,分析嵌段共聚物反应机制及典型化学结构与制备路线;最后总结不同调控策略对聚合物的影响,并指出改性策略与性能的调控需要结合产品需求—生产—应用一体化发展来设计,为PBS基改性产品需求及产业化应用提供研发制备思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物降解材料共聚嵌段聚合物改性策略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进展

    杨智超刘淑强吴改红贾潞...
    230-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当今国际生物医用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掌握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创新方向以及临床和产业化需求提升我国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自主知识产权;首先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历程以及性能要求;其次列举了羊肠线、胶原线、甲壳质和海藻酸盐 4 种天然材料在天然可吸收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分析最新国内外相关研究;然后综述了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酯和聚乙烯醇 4 类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可吸收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系统对比了各种制备原料开发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缺点,并侧重分析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以及附加抗菌性能 3 个重要指标.分析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仍以国外进口为主导,我国对于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开发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较少能够投入市场以及临床应用,另外,对用天然材料开发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甚少.同时,提出各类材料作为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缺点,为新型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开发提供参考.

    生物医用纺织品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降解性能抗菌性能

    面向个性化健康医疗的智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董凯吕天梅盛非凡彭晓...
    240-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智能纺织品在个性化健康医疗体系中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动当前以医院或诊所为中心的集中、被动式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向未来以主动、预防、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健康管理模式转变,首先介绍了智能纺织品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属性,然后针对主动传感机制,详述了常见智能纺织品的电响应原理及其制备方式和各自优缺点.其次,介绍了智能纺织品在个性化健康医疗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主要涵盖了体征体态监测、智能化诊断、个性化治疗和辅助康复训练等健康管理方面.最后,针对个性化健康医疗智能纺织品迈向大规模应用道路中的关键性挑战,对其优先发展方向和潜在解决方案做出了展望.

    智能纺织品健康医疗个性化应用监测与评估康复训练

    回答

    李佳谕陈洁
    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