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加热鞋帮二维瞬态传热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刘广菊苏云田苗李俊...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电加热元件的调温机制及其对足部热舒适的影响,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电加热鞋帮二维传热模型,考虑了多孔介质织物传热以及加热区与非加热区的二维传热特性.通过冷暴露环境下电加热鞋帮织物的调温性能测试,验证了电加热鞋帮二维传热模型,并与一维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维模型对于皮肤温度的预测偏差控制在 2.59%~13.74%之间,随着鞋帮织物保暖性的改善,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皮肤温度的变化;相比一维模型,二维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地模拟电加热元件的调温规律,加热片温度在初始升温阶段的预测偏差减小了2.99%~25.09%.电加热鞋帮二维传热模型可更加准确地表征其调温机制,对丰富电加热元件二维传热理论、指导电加热元件的参数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鞋帮二维热传递热舒适加热片有限体积法

    基于服装结构特征识别的相似样板匹配技术

    刘蓉谢红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服装制版效率,实现从服装款式图到样板的智能检索,提出一种基于服装结构特征识别的相似样板匹配技术.该技术将服装结构制版知识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基于对女裤中的廓形、褶裥、腰头类型等 18 个细粒度特征的识别来匹配样板.其中,技术的实现主要包括分类标签设计和模型验证实验.对于分类标签设计:先根据女裤结构制图知识,对平面款式图中可作为样板相似性评价指标的服装结构特征进行定义,并根据定义设置多标签类别;然后将多标签分类转化为单标签多分类,建立平面款式图、结构特征和样板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对标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设计了最终的 18 个分类标签.对于模型验证实验:首先建立以女裤平面款式图为样本的服装数据集,基于数据集的特点对经典AlexNet网络进行改进,其中包括简化网络结构、减少模型参数、防止过拟合,在每层卷积层后增加批归一化操作,以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为 83.4%,相比改进前的AlexNet模型其准确率提高了6.7%;与其它结构更复杂的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准确率更高,综合性能更好,可用于款式图的结构特征识别及相似样板匹配.

    服装结构特征样板匹配多标签分类服装数据集AlexNet网络服装制版

    欢迎订阅2024年《纺织标准与质量》

    142页

    基于ClothResNet模型的人体衣物颜色识别

    黄玥玥陈晓王海燕姚海洋...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体衣物属性识别存在衣物分割困难、颜色易扭曲、识别效率和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lothResNet模型的高效人体衣物颜色识别方法,模型以ResNet18 网络为基础,设计优化的金字塔池化模块以捕获图像中的多层语义信息,融合坐标注意力机制以关注人体衣物轮廓信息,融入空洞卷积以提升网络效率,从而利用多重信息提高人体衣物识别精确率.针对人体衣物属性数据集不足的问题,利用公开数据集活动模板(回归ATR)原始彩色图像构建衣物属性数据集pcaparsing.性能对比实验表明,ClothResNet模型在衣物颜色属性识别中的平均精确率达到 94.49%,结果均优于同类方法.该识别方法在中小规模的人体衣物颜色识别系统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前景.

    人体衣物颜色识别残差网络优化的金字塔池化ClothResNet模型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的影响

    张建磊申攀登何琳程隆棣...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准发挥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碳减排效用,利用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 2005-2020 年中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命令控制型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倒U型,市场激励型对碳排放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倒逼减排效应,公众参与型对碳排放总量呈绿色悖论效应;从地区看,命令控制型对东部碳排放的影响呈U型,对西部和东北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分别呈倒逼减排效应和绿色悖论效应;市场激励型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东部碳排放强度,对中部与东北碳排放的影响呈倒逼减排效应;公众参与型对东部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影响分别呈倒逼减排效应和绿色悖论效应.

    纺织服装业碳排放环境规制绿色悖论效应倒逼减排效应

    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的模块化服装使用意愿分析

    宋慧慧卢业虎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块化服装以其可拆卸可重组的特性成为服装向可持续设计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形式,针对目前对于模块化服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方法的探索,缺乏有关影响用户对模块化服装使用与态度因素的研究.基于技术接受度模型,引入服装功能性作为外部变量,构建模块化服装用户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 7 个假设,使用问卷星软件对 141 名 18~26 岁的青年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软件检验数据的信度与效度,经信度与效度检验合格后,通过AMOS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模型适配度分析及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服装的功能性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P<0.001);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模块化服装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模块化服装的使用态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01),提高模块化服装的功能性、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可增加用户对模块化服装的使用意愿;模块化服装在设计时可将风格倾向休闲运动方向,并重点考虑颜色搭配.

    技术接受度模型模块化服装使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可持续设计

    基于线结构光的钢领内表面圆度测量方法

    金守峰沈文军肖福礼李毅...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钢领内表面圆度在人工接触式测量中存在主观干扰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钢领内表面圆度测量方法.通过构建图像掩模提取钢领内表面线结构光条纹的感兴趣区域,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Steger方法,通过计算条纹法线方向的二阶泰勒展开得到亚像素级条纹中心,提升算法效率.由线结构光条中心坐标相机内外参数、光平面方程及旋转轴方程重构钢领内表面三维点云数据,根据圆度评价方法建立基于点云数据的钢领内表面圆度的测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所测最大偏差为 5.8 μm,与文献中投影法所测结果相比更加精确,重复性测量标准差为 0.725,且算法运行时间小于40 ms.

    线结构光钢领圆度条纹点云数据

    间隔织物用钢筘运动路径规划及驱动机构设计

    袁汝旺张鹏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间隔织物打纬过程中钢筘运动轨迹和动态特性等需求,基于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研究钢筘运动路径规划、驱动机构设计及动态特性控制方法.建立基于刚体导引的钢筘驱动机构设计模型及基于傅里叶级数的钢筘运动特性控制模型,设计并仿真验证钢筘运动路径及其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摇杆初始角位移是决定钢筘运动路径的重要参数,设计 5 组不同参数的钢筘驱动机构均可实现钢筘平行打纬,最小轨迹误差率为 0.02%;构建的凸轮从动运动规律可平稳控制钢筘沿其运动路径往复运动,且在钢筘运动启停阶段有 50°的近似静止时间,可增加开口角和引纬角,有利于提高织机转速和满足幅宽需求;调节负向加速度峰值可获得不同惯性打纬力,为打纬机构参数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间隔织物钢筘运动路径规划驱动机构动态特性控制打纬机构

    纬编针织机编织过程中三角振动响应特性

    戴宁梁汇江胡旭东陆哲昊...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纬编针织机编织过程中工作状态及故障的实时检测对提高其编织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单一品种执行器工作状态实时检测通用性差,无法保证纬编针织机终端控制环节准确等问题,结合纬编针织机编织过程中织针与三角的动作工艺,搭建其编织过程三角振动响应特性测试平台,得到在不同转速和不同针法下三角振动响应特性(振幅、频率)与转速、出针方式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测试平台可适用于各品种纬编设备,且可从设备的控制终端——织针的出针方式实现其编织过程中工作状态及故障的实时检测,对从振动层面提高纬编针织机稳定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纬编针织机三角振动响应特性故障诊断

    大尺寸异形结构芯模编织策略及纱线轨迹预测

    李麒阳季诚昌郗欣甫孙以泽...
    18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尺寸异形结构芯模在编织过程中牵引轨迹精度低、编织角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机器人协同夹持芯模进行编织的轨迹求解方法,并预测纱线轨迹.首先求解第 1 台机器人轨迹保证任意一段离散芯模垂直通过编织平面,再利用几何约束求解第 2 台机器人轨迹,然后提出针对该机器人轨迹的纱线预测模型,预测任意时刻纱线落在芯模上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求解的机器人轨迹进行编织可使芯模等截面部分编织角与期望值的误差在±3°以内,弯曲变截面部分的误差在±7°以内;预测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编织角的等截面部分误差在±3°以内,弯曲变截面部分的误差在±5°以内.

    复合材料大尺寸芯模环形编织编织角牵引轨迹纱线轨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