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牵伸区纤维运动仿真模拟

    崔月敏程隆棣和杉杉吕金丹...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牵伸区纤维的运动,基于单纤维在牵伸区内受到的引导力与控制力,采用循环迭代法建立纤维变速模型,计算牵伸区不同压力分布下不同长度纤维的变速点,并得到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以及各位置不同纤维(包括快速纤维、慢速纤维以及浮游纤维)的分布.结果表明:纤维的变速点位置与其自身长度有关,纤维长度越长,其变速点越靠近前罗拉钳口;在不考虑浮游区情况下,对于长度离散度较大的纤维须条,牵伸区内平稳、缓和的压力分布有利于纤维变速点的集中,但纤维变速点离前钳口较远;纤维长度长、离散度较小时,靠近前钳口增加附加压力有利于变速点的集中且其更加靠近前钳口.

    纤维变速点循环迭代法仿真牵伸压力分布纤维运动模型

    转轮集聚纺纱装置与工艺设计

    张青青倪远汪军张玉泽...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负压式集聚纺能耗大的问题,设计了转轮集聚纺纱装置.选用粗纱定量为6.33 g/(10 m)的普梳棉粗纱为原料,采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与传统环锭纺,设计纺纱线密度分别为32.4、24.3、19.4 tex纺制纱线,并对其单纱线密度、断裂强度、毛羽、条干均匀度和捻度进行测试对比,客观评价该转轮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环锭纱相比,转轮集聚纱4 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量达40%~80%,单纱断裂强度下降1%~3%,断裂强力不匀率下降25%~50%,24.3和19.4 tex的单纱条干均匀度有3%~6%的轻微恶化,捻度基本无影响,说明使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可显著减少纱线的有害毛羽;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安装在前罗拉下方,可在环锭细纱机上快速安装与拆卸,实现传统环锭纺与集聚纺的便捷切换,同时该装置具有构造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集聚纺转轮集聚纺纱装置棉纱毛羽测试断裂强度条干均匀度

    纤维基湿敏柔性驱动器的跨尺度构建及其性能

    彭阳阳盛楠孙丰鑫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纤维基人工肌肉普遍存在变形模式单一(主要为一维扭转和伸缩)、刺激条件苛刻、潜在的化学毒性或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基于纤维聚集态结构及纤维体分级结构的跨尺度处理策略.通过结构设计将普通粘胶纤维制成快速响应、湿驱动的纱线人工肌肉,进一步通过集成不同的纺织技术与拓扑编织结构设计,实现纱线人工肌肉的机械化生产,并将一维纱线肌肉进一步扩展为二维的织物肌肉驱动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纱线人工肌肉实现了高达1657(°)/cm的扭转冲程,所制备的织物肌肉实现了更高维度的螺旋、卷曲、弯曲和扭转等运动.该制备方法无需任何复合系统、复杂的合成加工和组件设计,有利于促进纤维基人工肌肉在智能纺织品等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人工肌肉驱动器湿响应材料粘胶纤维智能纺织品织物肌肉

    柔性电子织物的构筑及其压力传感性能

    李港华王航史宝会曲丽君...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薄膜基、凝胶基柔性传感器的透气透湿性差、穿着舒适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阻效应的柔性电子织物制备策略,构筑以1+1罗纹导电织物电极层、MXene改性棉织物中间导电层为基础的结构模型,缝纫复合各功能层形成三明治结构柔性电子织物,研究其可穿戴舒适性能及传感性能,阐述其未来工业化生产的潜力.结果表明:全纺织基柔性电子织物在低压力范围(0~3 kPa)内的灵敏度约为0.4095 kPa-1,具有较好的线性度;2 g砝码可使其电阻变化率超过3%,具有较好的低压监测性能;响应时间小于50 ms,足以用于人体运动信号监测;在8000次施压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电阻变化,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此外,兼有较佳的热湿舒适性,其透气率为270.49 mm/s,透湿率为3420 g/(m2·24 h).柔性电子织物对人体动态信号有优异的识别能力,在运动训练、医疗保健及军事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纺织基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电子织物传感性能MXene

    全成形毛衫花式结构三维仿真

    赖安琪蒋高明李炳贤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全成形毛衫编织工艺中花式结构的仿真与毛衫的虚拟展示,通过分析线圈结构特点建立线圈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测量了实际织物中花式结构线圈的形变量,根据线圈网格质点与线圈型值点间数学关系式,利用矩阵运算得到花式结构线圈的坐标.使用三维图形引擎,根据线圈型值点三维空间坐标绘制出三维线圈结构,通过与实际织物比较对三维仿真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从实际织物到三维线圈结构的快速转换,能准确清晰模拟全成形毛衫花式结构,增强全成形毛衫虚拟展示的真实感.

    全成形毛衫花式结构几何模型网格模型三维结构仿真服装虚拟展示

    玻璃纤维/碳纤维织物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蔡洁王亮傅宏俊钟智丽...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阻抗匹配性,减少二次反射,采用玻璃纤维调控碳纤维织物组织结构,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设计并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碳纤维(G/C)织物复合材料.借助超景深显微镜、矢量网络分析仪、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系统、红外热成像仪对G/C织物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电磁屏蔽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光热转化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2.1 GHz下,纬纱采用2根玻璃纤维和单根碳纤维交替排列织造的G/C织物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高达38.7 dB;G/C织物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可有效调控多种介电极化弛豫机制;G/C织物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在模拟日光氙灯光源照射下响应速度快,其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单根交替排列的G/C织物复合材料在2 kW/m2光照强度下照射300 s时,其表面温度可达71.8℃.

    碳纤维玻璃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光热转化

    高光洁处理对聚酰亚胺短纤纱及其织物性能的影响

    缪莹熊诗嫚郑敏博唐建东...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酰亚胺(PI)短纤维纺纱静电大、成纱毛羽多、后加工摩擦剧烈导致纱线品质大幅恶化的问题,创新提出了在后加工终端对多毛羽PI单纱进行高光洁处理的方法.通过研制纱线高光洁处理装置和理论模拟,分析了该装置引纱区与涡流包缠关键区的作用机制,应用装置的湿热涡流处理多毛羽PI单纱,并将处理前后的PI单纱实施倍捻和织造,获得PI股线及其织物.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相比,高光洁处理后的PI单纱有害毛羽去除率为97.69%、耐磨性提高48.84%,PI股线有害毛羽去除率为64.67%、耐磨性提高40.89%;处理后纱线所织造织物的柔软性、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抗静电性均得到改善.

    聚酰亚胺高光洁处理毛羽数值模拟纱线性能织物性能

    基于类骨骼肌结构的纱线基驱动器性能及应用

    吴靖韩晨晨高卫东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纤维基驱动器结构稳定性较低、制备工艺复杂、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等问题,采用亲水性粘胶长丝与低熔点涤纶长丝,通过并线、倍捻、热定形的方法制备纱线基驱动器,利用在外界湿刺激条件下2种材料的非对称响应实现驱动功能.对该纱线基驱动器结构进行测试与表征,分析湿刺激下粘胶长丝与涤纶长丝协同响应驱动性能和循环回复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纱线基驱动器表面为粘胶与涤纶长丝束呈多层级交替排布的类骨骼肌结构;在一定范围内,驱动器的驱动性能随着纱线捻度、线密度与粘胶长丝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单次循环内驱动器最大收缩应变可达83.15%,连续30次循环内最大收缩应变回复率可达90%以上,展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强大灵敏的响应驱动性和循环回复效应,在柔性机械臂、智能纺织品等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粘胶长丝涤纶长丝纱线基驱动器湿响应类骨骼肌结构驱动性能循环回复效应智能纺织品

    仿生鳞片针织结构自供能传感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牛丽刘青陈超余蒋高明...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仿生鳞片针织结构自供能传感织物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针织成形工艺将锦纶纱线、聚四氟乙烯纱线及镀银锦纶纱线设计并制备三维仿生鳞片针织结构,形成基于仿生鳞片针织结构的自供能传感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仿生鳞片针织结构自供能传感织物可大规模织造,其电学输出性能受鳞片与间隔部分接触面积的影响,可通过调节纵向间隔来调控其电学性能;织物的各向异性与鳞片的纵向间隔及排列方式有关,小纵向间隔、叠瓦状排列方式下的应变强化特征明显,可提供较强的支撑性;该自供能传感织物保持织物内在舒适性的同时,兼具智能性与功能性,满足柔性与防护性需求.

    锦纶聚四氟乙烯仿生鳞片结构全成形针织技术自供能传感织物智能纺织品各向异性材料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织物疵点检测

    李杨彭来湖李建强刘建廷...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织物疵点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用改进的受限玻尔兹曼机模型对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训练,完成模型识别参数的构建.利用同态滤波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疵点图像更加清晰,同时抑制了背景图像.以Python语言,基于TensorFlow框架构建深度信念网络模型,对织物疵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学习样本,确定模型激活函数后,分析了各模型参数对织物疵点检测准确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激活函数为Relu,Dropout值为0.3,预训练学习率为0.1,微调学习率为0.0001,批训练个数为64时,模型参数值达到最优.最后,利用在无缝内衣机上采集到的各类疵点图像,对深度信念网络织物疵点检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织物疵点进行检测和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98%.

    织物疵点检测深度学习深度信念网络受限玻尔兹曼机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