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印染废水中聚乙烯醇浆料的高效去除及六价铬的协同还原

    李方潘航章耀鹏马慧婕...
    14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醇(PVA)是印染废水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含铬显影剂的使用导致部分印染废水含有六价铬(Cr(VI)),高浓度PVA及高毒性Cr(VI)的协同处理技术亟待突破.利用过硫酸盐热活化可引发聚合物发生自由基交联反应的特点,研究印染废水中PVA及Cr(VI)协同处理的方法.考察了过硫酸盐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Cr(VI)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二者去除效率的影响,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分析了反应沉淀物及剩余废水中残留物,探索了PVA及Cr(VI)的协同处理机制.结果表明:当过硫酸盐质量浓度为 8.0 g/L、反应温度为 70℃、废水pH值小于 6 时,模拟印染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 91.9%,PVA去除率可达 98.0%,Cr(VI)还原率为 94.3%;过硫酸盐热活化引发PVA自由基交联及PVA的还原性是PVA高效沉淀及Cr(VI)有效还原的主要原因,此类浆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协同处理在印染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聚乙烯醇六价铬过硫酸盐印染废水协同处理

    面向服装面料自动缝合的缝纫工艺参数建模

    文嘉琪李新荣李兴兴吴柳波...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缝纫中面料性能与缝纫加工工艺参数仅依靠技术工的经验完成匹配的问题,通过建立面料在缝纫过程中的多力场耦合模型智能选择缝纫加工工艺参数.以纬编织物为例,首先建立了织物单元的三维结构模型;其次分析了穿刺过程中织物组织与纱线间的抱合力对缝纫针的影响,并对面料在缝纫过程中的运动进行分析,创新性地建立了缝纫过程中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多力场耦合模型;然后建立了织物的有限元模型和缝纫针的几何模型,分析面料在缝纫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得到面料在缝纫过程中因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变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搭建了协同自动缝纫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数学多力场耦合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工人凭借着经验完成缝纫可减少面料的形变和皱缩率,提高服装缝纫质量,为下一步服装面料自动缝合提供工艺参数,并为服装智能制造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织物组织力场耦合缝纫工艺自动缝合服装面料

    复杂背景下人体轮廓及其参数提取

    顾冰菲张健徐凯忆赵崧灵...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人体照片的尺寸提取技术对照片拍摄场景限制的问题,提出利用整体嵌套边缘检测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复杂背景下人体轮廓的提取并进行参数提取分析.以 450 张不同背景人体照片为原始图像数据集,通过人体轮廓标签图制作与数据增强手段建立了 43200 张图片训练集,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学习并构建最优边缘检测模型;最后选取 40 名样本作为验证对象,以 13 个人体比例、角度等参数作为验证参数,对人体轮廓提取值与三维点云测量值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实现复杂背景下人体轮廓的自动提取,且人体轮廓提取值与三维点云测量值的角度参数误差小于 2°,比例参数误差小于 0.09,为非接触式二维测量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复杂背景深度学习人体轮廓提取整体嵌套边缘检测网络二维照片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个性化服装搭配推荐

    刘军平张伏红胡新荣彭涛...
    17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服装的匹配度且实现高精度推荐,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服装搭配推荐的巨大需求,研究了从服装颜色到类别的高度非线性复杂属性交互,并以服装搭配的匹配度量化标准为基础,构建了单品潜在特征表示空间的嵌入模型,通过构建融合多模态信息的矩阵分解框架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现有多模态特征融合算法的不足,刻画了不同用户的服装风格偏好,通过特征提取、多模态特征融合、匹配度计算等手段建立个性化服装搭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出的服装匹配度达到了 0.81,相较于传统方法提高了 1.25%,实现了更高准确度和推荐精度的个性化服装推荐.

    服装搭配个性化推荐多模态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匹配度

    冷环境下局部电加热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

    张昭华陈雪倪军杨玉桐...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冷环境下电加热服加热位置对人体热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利用碳纤维加热片分别对人体 8 个部位进行加热,探究局部热敏感性及热偏好的差异,并根据局部热敏感分区的结果进行两两组合加热,校验局部热敏感分区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间的热敏感性与偏好加热温度存在显著差异,脚部对整体热感觉影响最大(影响因子为 0.112),其次是背部(影响因子为 0.082),四肢偏好加热温度高于躯干 2.1~3.7℃;单部位加热时(除脚部)不能达到全身热舒适性,应采用组合加热,且组合加热脚部与背部效果最佳;从能耗角度分析,局部加热时应首先加热脚部,其次可组合加热胸腰、腹腰部位,加热需求更大时可组合加热背部与脚部.本文研究结果为局部电加热服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碳纤维加热片加热部位电加热服装局部热敏感性热舒适性

    基于跑步动作肌纤维主动力仿真的下肢皮肤形变表征

    张龙琳石茜张敏周莉...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跑步运动时女性下肢肌肉、皮肤形变与服装运动功能性之间的关系,通过生物力学仿真系统对周期跑步运动人体下肢肌肉的肌纤维主动力进行分析,选取肌纤维主动力均值明显的肌肉,将其峰值所在的时间帧对应的动作作为关键帧动作,并使用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关键帧动作的下肢皮肤进行扫描;综合左右半身的皮肤形变情况,分析不同动作的下肢皮肤形变数据差异性,同时对比动静态人体模型展开的细分曲面.研究发现:臀围到中腿围区域的体后侧、臀围至大腿围区域的体前侧的变化幅度最大,膝关节附近区域变化幅度较大,其它区域变化不明显.本文研究可为相关裤装结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跑步动作生物力学仿真肌纤维主动力皮肤形变模型细分曲面运动服装

    静电纺纳米纤维在界面太阳能蒸汽转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何满堂王黎明覃小红俞建勇...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电纺纳米纤维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可控等优点而被用作界面太阳能蒸汽发生器基底,然而由于其力学性能不足、与光热材料的结合力差等限制了其长足发展.为此,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特点及其与光热材料结合的主要方式,包括表面修饰、共混纺丝、Janus纳米纤维膜以及三维纳米纤维气凝胶,对其原理、性能和工艺方法等进行系统性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探索静电纺纳米纤维在光热能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方法.研究认为,加强静电纺纳米纤维与光热材料结合力并赋予其抗菌、自清洁等多功能性,是提高太阳能蒸汽发生器持久使用的一大方法,探寻简易的制备方法和开发低成本材料高性能太阳能蒸汽发生器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静电纺纳米纤维太阳能蒸汽发生器纳米纤维膜纤维基气凝胶海水淡化污水净化多功能材料

    3D生物打印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王曙东马倩王可谷元慧...
    210-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动 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的应用,从当前3D生物打印方法的优劣及相关材料的固化成形机制出发,详细综述了国内外 3D生物打印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针对 3D生物打印技术,主要介绍了喷墨、挤出、激光辅助和立体光刻等技术的原理、过程和优缺点;针对 3D生物打印材料,主要介绍了聚合物和生物陶瓷等材料的特性、固化成形机制和适应范围;针对 3D生物打印应用,主要介绍了 3D生物打印在血管、骨、耳、心脏等功能性组织构建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生物墨水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推动组织工程用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3D生物打印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喷墨打印挤出打印激光辅助打印立体光刻医用纺织品

    检测汗液用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唐丽琴李彦毛吉富汪军...
    22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汗液中常见的内源性分析物和外源性分析物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汗液和电化学传感器的概念以及汗液传统提取方法和新型提取策略,详细分析了 2 种汗液提取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其次阐述了不同分析物和传感器基材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从最基础的汗液收集和储备出发,总结了汗液中各种可能存在物质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意义和构建策略,概述了从刚性可穿戴到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并指出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在纺织行业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在纺织行业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可穿戴汗液电化学传感器纺织品个性化医疗柔性电子

    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的监督检验体系研究进展

    韩非郎晨宏邱夷平
    2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的监督检验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稳定废旧纺织品的再制造产品品质,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大众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深入分析废旧纺织品法制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体系的策略,对标准化体系进行补充;阐述了废旧纺织品的检验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红外光谱技术在分拣过程的应用以及再生纤维的定性鉴别分析;介绍了基于校服、军服以及工服 3 类服装品类的行业自治.研究认为法制体系、标准化体系以及社会监督三者是有机整体,指出加速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促进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发展,并实现远程云自动化生产的关键.

    废旧纺织品标准体系红外光谱检测再生纤维鉴别循环经济监督检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