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柔性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的服装研发

    顾力文阮艳雯李浩
    154-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服装 3D打印领域充分发挥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工艺和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的组合运用在复杂三维结构成形和材料柔性调节方面的优势,对此技术路径开展了个案剖析与共性问题相结合的实证研究.首先,运用SLS工艺和TPU材料开发具有实穿性的柔性 3D打印胸衣;随后,系统梳理并详尽描述了此个案的开发流程,从中提炼出基于SLS工艺、TPU材料和薄壁结构的 3D打印服装通用开发流程.最终,针对此个案开发流程中的普适性关键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研究表明:针对柔性薄壁结构 3D打印服装,三维数字模型初始形态、TPU材料硬度与模型壁厚间的配合都会对其打印成形后的可变柔性造型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验证了将缝纫工艺用于服装 3D打印模型拼接的可行性.

    服装3D打印增材制造热塑性聚氨酯选择性激光烧结薄壁结构

    女性运动裤脚款式感知评价与个性化定制推荐

    蔡丽玲任钱斌季晓芬肖增瑞...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产品核心部件个性化推荐与用户情感需求的匹配度,帮助企业更准确把握用户定制过程的感性偏好,以女性运动裤的裤脚为例,构建基于感性工学的个性化推荐模型.首先采用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裤脚款式在7个维度的感性评价,建立感性意象空间;然后提取裤脚款式的设计要素,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设计要素与消费感知的映射模型;最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消费者的感性需求,结合映射模型建立个性化推荐模型.结果显示:推荐结果与消费者感知评价的平均余弦相似度为0.902,说明设计元素与消费感知存在较高相关性;推荐算法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54,推荐结果与用户需求匹配度较高,能有效将消费感性需求转化为设计元素.

    服装部件裤脚个性定制感性工学映射模型个性化推荐

    智能防寒手套温控系统设计及热舒适性研究

    杜吉辉苏云刘广菊田苗...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提高冷接触环境下的作业效率,开发了一款智能防寒手套温控系统,利用织物冷接触测评装置分析冷接触过程中皮肤温度与加热片温度的变化,探究了控温方式、织物层数以及冷接触条件对智能防寒手套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防寒手套和市面现有典型加热防寒手套未达到手部的保暖要求,所设计的智能防寒手套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加,采用皮肤控温模式的智能防寒手套对应皮肤温度降低,但均可在不同接触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皮肤温度基本保持在舒适范围,达到安全舒适、操作方便、降低能耗的目的.

    智能温控系统防寒手套手部舒适性皮肤温度冷接触

    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的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

    邓可卉卫艺林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实现残缺古代服装文物的非接触式修复,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进行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的方法.以正仓院所藏唐代"黄地夹缬絁袍(残欠)"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使用Canny图形检测算法对袍服的污损纹样进行提取和修复;其次使用服装CAD软件ET SYSTEM对袍服残缺部分的款式和结构进行平面复原;最后使用基于CLO3D平台的服装三维建模技术对该袍服进行了数字化三维虚拟复原,并对复原方案执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完成古代服装文物的高精度三维虚拟复原,有效还原出古代服装的三维动态形貌,为实际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服装三维建模三维虚拟复原文物数字化保护黄地夹缬絁袍CLO3D平台宝相花

    不停丝工况下的自动化铲板设计

    丁彩红左今朝师义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纺丝箱内可进行铲板操作的空间有限且狭小的问题,提出铲板和排丝功能一体化的自动化铲板系统设计.应用滑环设计实现了排丝组件中居中旋转的吸丝漏斗和静止延伸的排丝管道的结构连接,从而保障排丝顺畅;将杠杆原理和弹簧串并联作用相结合,开展了铲板组件的缓冲结构设计,以实现悬臂偏置的铲刀和喷丝板面的有效贴合和刮铲,并应用ANSYS分析验证了该缓冲设计可保证刀刃与喷丝板面的接触力分布均匀;为避免铲刀抵触喷丝板面时的刚性冲击,对铲板组件的对刀运动进行力学建模,并计算得到铲板组件缓冲结构的具体参数设计值.最后开发不停丝工况下的自动化铲板模拟试验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动化铲板系统的铲板和排丝功能一体化的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喷丝板不停丝自动化铲板一体化设计缓冲结构

    动态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研究

    彭来湖罗昌戴宁胡旭东...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针织生产过程中氨纶与导纱嘴摩擦力及编织成圈喂纱量变化导致氨纶输送张力不均匀的问题,深入分析摩擦机制及氨纶输送流程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和张力双闭环方式的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方案.分析了氨纶输送相关工艺,构建了氨纶张力模型和混合式步进电动机数学模型,提出了张力模糊 PID 控制策略,进行了Simulink仿真及Recurdyn/Colink 机电联合仿真,阐述了恒张力氨纶输纱控制算法实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可提高氨纶纱线输送的抗扰动能力、抑制纱线的振动以及减小氨纶输送张力的波动,同时模糊PID进行氨纶张力控制拥有更好的性能,响应时间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实验验证了本控制策略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动态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方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机电联合仿真恒张力模糊控制氨纶输送针织技术

    基于快速自适应经验模态分解的高速经编机振动分析

    陈志昊包文杰李富才静波...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型高速经编机在高转速下结构振动过大以及机构运动信号与结构振动信号相混叠,故障特征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基于快速自适应经验模态分解(FAEMD)算法的经编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运用FAEMD算法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计算各IMF分量与原信号的相关性,结合经编机运动特点,判断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本征模态函数为机构运动分量并去除,最后将剩余分量重组实现结构振动信号的提取.将该方法应用于经编机振动故障诊断中,对动态振动数据进行处理,结合静态固有频率测试,成功提取出与实际故障现象相同的信号频率特征,判断出经编机在高转速下振动过大的原因,为后续经编机振动优化提供了参考.

    高速经编机振动分析自适应经验模态分解相关性分析故障诊断

    基于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纤维的研究进展

    顾佳张振雄韩颖胡建臣...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色彩饱和度高、不易褪色且制备过程环境友好的多彩纤维,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相关的技术,其中光子晶体形成的结构色纤维具有优良的特性.因此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光子晶体结构色纤维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综述了组成结构色纤维的多维光子晶体的生色原理,重点总结了光子晶体结构色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纤维外部着色法、模板法组装和不同纺丝技术形成结构色纤维.大量的研究表明,光子晶体作为结构生色技术的基础材料,促进了光子晶体结构色纤维研究的蓬勃发展.此外,综述了多功能结构色纤维在穿戴、检测、传感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光子晶体纤维设计和应用的瓶颈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光子晶体纤维的机械性能、优异的色彩饱和度等光学性能和尺寸均匀性使其在可穿戴、传感、生物检测、环境响应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光子晶体结构色纤维纤维外部着色法模板组装法纺丝方法

    废弃聚苯硫醚纤维的回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邢剑张书诚于天娇唐文斌...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废弃聚苯硫醚(PPS)纤维和滤袋通过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促进废弃PPS纤维的高效高价值回收利用,对目前国内外废弃PPS纤维回收再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废弃PPS纤维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溶解、化学分解、机械粉碎、纤维拆解、熔融加工和直接利用,并梳理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回收制品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废弃滤袋清灰处理、滤袋纤维成分复杂和回收利用成本高 3 个方面分析影响废弃PPS纤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建立PPS滤袋生产、使用和回收三方企业的联动机制,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分层分类管理回收废弃PPS滤袋,以期为PPS纤维的高值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废弃聚苯硫醚纤维化学溶解机械粉碎纤维拆解熔融加工回收利用

    石墨烯基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阳封严
    230-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解决单一材料在抗菌领域所面临的局限性问题,对石墨烯基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展开论述.介绍了石墨烯材料在抗菌方面广谱抗菌、物理和化学作用等的特点,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接触切割、包覆作用、氧化应激作用等抗菌机制.然后分析了石墨烯与纳米材料、壳聚糖、季铵盐、卤胺等复合后的研究进展,为其发展提供了参考意义.最后总结了石墨烯基复合抗菌材料在纺织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将石墨烯材料与其它抗菌材料复合,所得材料可充分发挥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抗菌作用,其发展较为迅速;然而,尽管石墨烯基新型抗菌材料发展迅速,但其实现产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侧重于优化其制备工艺、抗菌机制等方面,使其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石墨烯基新型抗菌材料纳米材料抗菌机制纺织领域制备工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