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阻燃腈纶/酚醛树脂纤维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丁倩吴俊霖江慧汪军...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酚醛树脂纤维因强力低、纯纺难度大等限制其在服用领域发展的问题,以20∶80、40∶60、60∶40和80∶20的4种比例将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以平纹组织结构进行织物的开发与制备,并表征织物的阻燃性能及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开发的4种混纺比例织物的损毁长度均小于10 cm,无阴燃和熔融滴落现象;随着酚醛树脂纤维比例的增加,织物续燃时间逐渐减少,拉伸断裂强力逐渐下降,透气性能逐渐降低;且混纺比为40∶60、60∶40和80∶20的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织物的热阻、导湿性和耐磨性并无显著性差异;酚醛树脂纤维与阻燃腈纶混纺比为40∶60和60∶40织物满足阻燃纺织品的需求,且服用性能好,制备的织物可为后续开发酚醛树脂服用产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酚醛树脂阻燃腈纶混纺织物服用性能阻燃纺织品

    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冯亚孙颖崔艳超刘梁森...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利用红外热像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加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8 V直流电压下,6种复合材料均能升温到37 ℃以上,最高可达72℃,耗时30 s;最高平衡温度与镍铬合金丝直径成正相关,平针组织复合材料最高平衡温度最高,双罗纹组织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较于不含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4.1%~97.4%.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可同时实现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功能与结构的兼顾,有望满足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设计需求.

    复合材料纬编织物镍铬合金丝电热性能层间剪切强度

    基于多尺度Laws纹理能量和低秩分解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

    王振华张周强昝杰刘江浩...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织物疵点检测算法对简单纹理织物、模式纹理织物及条纹纹理织物检测时的普适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Laws纹理能量和低秩分解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首先,对织物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并将处理后的图像均匀划分为子图像块;其次,对每个子图像块提取28个纹理能量特征(利用7个Laws滤波模板在4个尺度上提取),计算所有子图像块提取到的特征均值并组成特征矩阵;然后,利用特征矩阵构建低秩分解模型,通过方向交替方法(ADM)优化求解,得到低秩部分和稀疏部分;最后,由稀疏部分生成疵点显著图,采用迭代阈值分割法对其进行分割,得到织物疵点检测结果.为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在织物图像数据集选取了包含错纬、断经、跳花、破洞等常见疵点的织物图像,并将实验结果与已有3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简单纹理织物、模式纹理织物及条纹纹理织物检测上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和准确性,且检测效率具有一定优势.

    织物疵点疵点检测Laws纹理纹理能量特征提取矩阵低秩分解

    袜类三维模型生成编织参数方法及其应用

    汝欣叶筱颜才杰彭来湖...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具有高精度设计要求的压力袜、医疗袜等定制产品,现有定制设计方法仅能保证足长、足高等关键数据准确性,存在无法全方位满足定制用户足部数据要求的问题.基于模拟编织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由袜子三维模型全自动生成模拟袜机编织的编织路径图的方法.其中编织路径图的生成方法为:采样点由袜口开始沿着采样轴方向在袜类三维模型表面迭代采样用以模拟圆袜机的逐圈编织,并在采样过程中根据采样轴与三维模型顶点法向量的夹角调整线圈高度,直至完成袜头部分的迭代采样.然后将得到的编织路径图进行编译,得到各线圈圈高参数以及各部段圈数参数.最后以该参数修改WLT-6F袜机编织所需的链文件进行上机编织.对比样品与输入三维模型的尺寸差距,其误差处于4.1%以内.

    模拟编织编制路径图迭代采样骨架提取编织参数定制袜子圆袜机编织

    高疏水性双面结构生色棉织物的一步法制备

    向娇娇柳浩欧阳申珅马万彬...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能简便、快速地得到兼具双面结构色效果和高疏水性的棉织物,以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PTFEMA)胶体微球为结构单元,利用浸轧-焙烘一步法将其负载于棉织物上构筑高疏水性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分析PTFEMA胶体微球的基本性能,探究PTFEMA胶体微球组装液质量分数对棉织物结构生色效果和疏水性的影响,并提出结构生色棉织物的疏水机制.结果表明:PTFEMA胶体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优异,适宜于构筑光子晶体;当组装液质量分数为20%~30%时,通过浸轧-焙烘一步法便可制备得到结构色明显、水接触角为140°左右的棉织物;PTFEMA胶体微球因自带含—CF3基团而具有疏水性,加之光子晶体阵列增加了棉织物的粗糙度,双重作用下使得结构生色棉织物具备高疏水性.

    棉织物光子晶体结构生色高疏水一步法功能性纺织品

    耐用多功能光热阻燃织物的制备及应用

    王晓萌李婷婷许炳铨林佳弘...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日间可自加热且防火性能优异的多功能光热阻燃织物,采用聚多巴胺修饰的芳砜纶非织造布作为亲水基材,Fe3O4作为光热功能材料,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功能材料,通过浸渍将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微球借助黏性聚磷酸铵对其包裹功能涂层得到多功能阻燃光热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时间-温度曲线以及点燃实验对光热阻燃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观察织物在酸碱溶液放置后的形态以表征阻燃光热织物的耐用性.结果表明,光热阻燃织物在保持良好柔韧性的情况下,兼具Fe3O4优异的光热性能和APP的阻燃性能,在日间可升温至60 ℃以上,初遇火焰时难燃,12 s后离开火源织物自熄,并且在酸碱环境下仍保持良好的形态及耐用性.

    光热阻燃织物聚多巴胺自供暖耐用性功能涂层

    植酸/壳聚糖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协同阻燃整理

    胡自强骆晓蕾魏璐琳刘琳...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与优化,获得最佳阻燃整理工艺:烘焙温度160 ℃,烘焙时间120 s,CS质量浓度30 g/L,PA质量浓度400 g/L.经过阻燃整理后,所得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值由17.8%上升到28.7%,达到难燃级别;热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涤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分解速率下降,高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氮气气氛下,800 ℃时残炭率提高到25%以上;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145.86 kW/m2下降到96.96 kW/m2,总热释放量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2.75 MJ/m2下降到2.06 MJ/m2;PA和CS在织物表面构成膨胀阻燃涂层,显著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涤纶/棉混纺织物壳聚糖植酸阻燃整理生物质膨胀阻燃体系功能性纺织品

    负载不同极性药物对粘胶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朱维维舒伟顾文娟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用高效、绿色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制备性能优良的保健类粘胶织物,通过负载不同极性药物烟酰胺、白藜芦醇制备粘胶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热重差热综合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和分析经处理后粘胶织物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变化.结果发现:2种药物在粘胶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均为小颗粒,相较白藜芦醇,烟酰胺在纤维表面的分布量更多;2种药物的负载均使得纤维分子链间氢键强度有一定下降,但并未改变其化学结构;极性更强的白藜芦醇对纤维结晶区的影响更加显著,负载2种药物后,粘胶纤维结晶度从41.37%分别下降至29.28%、23.37%;2种药物的负载使得粘胶纤维热降解性能均有轻微下降;药物的负载并未改变粘胶织物拉伸性能.

    超临界CO2流体烟酰胺白藜芦醇粘胶织物结晶度热降解性能

    涤纶织物表面耐久超疏水涂层制备及其水油分离性能

    邵明军蹇玉兰唐唯柴希娟...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疏水织物的整理工艺相对复杂且常用含氟化合物有毒的问题,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氨水和无水乙醇以体积比为3∶50∶50混合后常温水解,采用浸渍法一步制备了耐久性超疏水涤纶织物.探讨了水解时间对织物表面润湿性及形貌的影响,对整理后织物的表观形貌、化学结构与元素组成、润湿性、断裂强力及涂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当水解时间为120 min整理的涤纶织物具有超疏水性,其静态水接触角为(150.6±0.9)°,滚动角为9°;与未整理涤纶织物相比,超疏水涤纶织物经向、纬向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8.31%和11.61%,且经600 min超声波洗涤、10 000次摩擦测试、24 h酸碱溶液浸泡及24 h紫外光老化测试后仍然保持超疏水性,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和环境耐久性;水解时间为90~210 min整理的涤纶织物,经5次水油分离循环测试其分离效率均在97.0%以上.该方法及工艺绿色高效,所制备的涤纶织物在水油分离、水体净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涤纶织物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超疏水耐久性水油分离

    SiO2/聚乙二醇200/碳纳米管剪切增稠液浸渍芳纶织物及其复合材料防刺性能

    贾笑娅王蕊宁孙润军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高性能织物的防刺性能,采用SiO2和不同长径比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多相剪切增稠液(MSTFs),研究MWCNTs的长径比与添加量对剪切增稠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MSTFs芳纶复合织物的防刺性能.之后将MSTFs复合织物与碳化硅/聚氨酯(SiC/TPU)涂层织物叠层制备双层防刺复合材料,探究叠层顺序对层合复合材料抗穿刺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长径比较大的碳纳米管对提高剪切增稠液(STF)的增稠效果更优;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剪切增稠效果逐渐增强.实验结果表明:MSTFs(0.4%MWCNTs-A)浸渍芳纶织物的最大穿刺载荷较纯STF浸渍芳纶织物提高154.33%;不同叠层结构中以剪切增稠液浸渍织物为面层、SiC/TPU涂层织物为背层的双层复合织物表现出更优的防刺性能.

    多壁碳纳米管多相剪切增稠液流变叠层结构防刺复合材料芳纶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