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涤纶/棉混纺织物在水热体系中的降解

    张永芳郭红史晟阎智锋...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为;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棉纤维在非晶区发生降解生成粉末状纤维素及少量葡萄糖,而涤纶在低温下则保持其纤维形貌及理化性质不变,可实现双组分涤纶与棉的分离;在高温水热条件下,涤纶发生降解生成对苯二甲酸,其得率可达91%以上,而棉纤维在高温下则降解炭化形成富含含氧基团的炭材料,实现了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的同时降解;高温环境中涤纶与棉同时降解不会影响棉纤维炭产物的晶体结构,但会对炭产物的形貌有一定影响.该水热降解工艺在低温下可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双组分的分离,高温下可实现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共同降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循环利用硫酸铜-水热体系水热分离水热降解

    锑污染物对绿藻及蓝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李方张怡立王曼孟祥周...
    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不同价态锑的水生生态毒性及其影响因素,选用2种绿藻(羊角月牙藻、莱茵衣藻)和2种蓝藻(聚球藻、水华鱼腥藻)作为模式生物,通过测定藻细胞抑制率、叶绿素a、抗氧化酶及观察细胞微观结构,对锑(Ⅲ)和锑(Ⅴ)进行毒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 mg/L锑(Ⅲ)或锑(Ⅴ)暴露72 h后,锑(Ⅲ)对微藻的抑制率最高达76.6%,而锑(Ⅴ)对微藻的最高抑制率仅为41.0%,且绿藻较蓝藻受锑胁迫更为敏感;微藻的叶绿素a合成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出与生长抑制类似的响应规律,相较之下蓝藻的叶绿素a合成受到的影响较绿藻小;绿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而蓝藻则不具备统一的变化规律;从亚细胞结构来看,莱茵衣藻的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及其它细胞器均受到了损伤,而聚球藻主要是光合系统受损.

    锑污染蓝藻绿藻毒性效应废水处理

    基于空间向量模长的青年女性腰腹臀部形态分类与判别

    吴金颖李炘丁笑君邱文池...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女体三维曲面的分类与判别,提高裤装的合体性,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向量模长表征腰腹臀部形态并进行体型分类的方法.获取323名18~25岁青年女性的三维点云数据,提取腰腹臀部10层横截面曲线,以臀围质心为原点重建点云坐标系,通过欧式距离计算130个特征点的空间向量模长,构建表征人体曲面形态的模长矩阵.引入拉普拉斯特征映射降维获取18个本征维度,采用K-means聚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青年女性腰腹臀部形态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青年女性腰腹臀部可分为大众型、扁平型、腹凸型、臀凸型4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8.82%、27.86%、8.36%和4.95%.分析获得4类体型对应的裤装样板差异,有效提高了裤装合体性,青年女性腰腹臀部形态判别准确率达96.92%.

    青年女性腰腹臀部形态空间向量模长体型分类合体性服装

    电加热服加热区域分布对人体热舒适感的影响

    柯莹林磊郑晴王宏付...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加热区域分布对电加热服热舒适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 3种加热区域,在环境温度为(5±0.5)℃,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进行真人着装实验,记录受试者客观生理数据和主观感受并对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将加热片集中分布在上半身躯干位置能显著提高平均躯干温度,对平均皮肤温度的提高作用不大;相比之下,躯干加上腿部的加热区域组合能有效提高平均皮肤温度0.8 ℃以上,躯干、大腿和大臂的加热区域组合能将平均皮肤温度提高0.5 ℃;另外,将加热片分布到四肢相较于集中加热躯干对改善热感觉和热舒适的效果更好.建议当加热面积一定时,将加热片分布到躯干以及腿部位置,可使电加热服具有较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电加热服加热区域皮肤温度热感觉热舒适性

    面向平缝工艺信息融合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郑小虎刘正好刘冰张洁...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缝纫工艺流程链路长,生产要素多样,工艺知识分散化的特点,首先,提出缝纫工艺信息组织建模方法,面向多源异构平缝工艺信息构建本体模型;其次,研究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平缝工艺推荐方法,构建面料基础性能、缝制性能知识体系,结合面料层次分类方法和实验参数分析,形成力学性能参数与缝制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专家经验文本、实验测量数据为原始数据,构建面向平缝工艺信息融合的知识图谱,开发WEB系统展开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工艺推荐方法实现了对面料平整度和最大缝缩率的预测,知识融合系统实现了缝纫工艺知识的智能搜索和缝制参数的智能推荐,为工艺数据集成、装备故障运维、工艺路线设计、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服装缝纫知识图谱工艺知识管理平缝工艺知识推荐缝制参数

    童装质量检验不合格项的关联规则研究

    王宇娴魏孟媛薛文良马颜雪...
    204-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童装抽查检验的效率,以2018-2022年上海海关提供的进出口童装检验报告为数据样本.依据标准构造层级化的数据用于分析,通过统计将色牢度、成分、机械安全质量定为监管重点.利用Apriori算法,控制输入特征、调整最小置信度获取童装标签与检验质量的强关联规则.结果表明:部分品牌表现强不合格质量指向性;童装成分、品类、颜色、着色方式与色牢度不合格存在强关联;含锦纶、粘胶或多组分的童装与成分质量不合格存在强关联;内衣和日常上衣与机械安全质量不合格形成强关联.基于不合格质量的强关联因素,色牢度质量抽查应针对含锦纶、腈纶的童装,婴幼儿睡衣及裤装品类,黑、蓝色及印花童装.成分质量抽查需关注含锦纶、粘胶、多组分的童装,重点监管内衣和日常上衣的机械安全质量.

    儿童服装服装检验关联规则色牢度质量检验

    纺织典型装备故障多特征自适应提取方法

    任杰张洁汪俊亮
    21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纤高速卷绕头故障特征提取是卷绕头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步骤.为解决化纤卷绕头故障诊断精度不高、可解释性差的难点,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化纤卷绕头故障多特征自适应提取方法.通过改进型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的故障特征生成方法,设计了一种运算符与变量符随机组合编码、对位匹配与倒序运算解码方法,构建了突变、插串、重组的遗传算子,实现了多个故障特征构建与生成;提出了低冗余、高互补的多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实现了特征间关系的可解释性分析与关键特征优选.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改进型GEP方法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通用GEP方法所生成的故障特征进行对比,在线速度为1 000、2 000和3 000 m/min状态下,卷绕头故障诊断精度分别提升了 8.959%、3.87%、3.77%和2.601%、3.2%、2.018%,有效解决了卷绕头故障特征提取的难题;进一步的特征工程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多特征组合下的卷绕头故障关键特征提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

    故障特征提取基因表达式编程优势特征选择自适应卷绕头仪纤生产线

    双组分织物含水率的微波谐振腔法测量技术

    向忠赵唯何仕伟王宇航...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染整过程中多组分织物含水率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微波谐振腔法的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首先,基于Bruggeman-Hanai介电混合模型,结合织物结构特征建立了单组分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考虑织物厚度与多组分织物组分配比的影响,建立了双组分织物含水率介电常数模型.接着,开展湿度均匀的纯棉、涤纶、混纺织物的介电常数测量实验,采用贝塞尔拟合方法,得到双组分织物介电常数模型的系数,从而获得了不同材质、厚度、组分配比下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比较实验织物样品含水率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均方根误差小于5%,从而验证了双组分织物含水率介电模型的可行性,为后续纺织品含水率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织物含水率微波谐振腔技术介电常数数学模型

    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李朝威成悦苏新陈鹏飞...
    229-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聚偏氟乙烯(PVDF)基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首先阐述了 PVDF压电效应产生的关键在于其偶极子的取向排列,进一步以PVDF纳米纤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纳米纤维的偶极子与纤维表面极性电荷的键合作用机制;归纳总结了随机分布型、取向排列型、中空以及图案化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重点讨论了石墨烯、氧化锌、钛酸钡以及碳纳米管等各种掺杂材料对静电纺PVDF复合纳米纤维薄膜压电性能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其在伤口敷料、药物载体以及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指出结构调控和添加剂掺杂以及2种方法的组合是提高PVDF压电性能的有效方法,有望进一步拓展PVDF基纳米复合压电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结构调控压电特性生物医用材料

    元宇宙虚拟空间在时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雪微于晓坤
    238-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元宇宙下虚拟空间在时尚领域的应用,采用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以了解和剖析时尚虚拟空间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对虚拟试穿、非同质化货币、数字化身等纺织服装领域发展元宇宙产业的常见措施进行总结,对时尚虚拟空间的建立方式进行概述,对虚拟空间中虚拟试衣、服装定制系统、数字化服装设计工具等案例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进行剖析,强调了虚拟空间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媒介对时尚领域的实践意义.回顾了当前时尚空间运营模式,揭示其在商业性、实用性和交互性上的短板.探讨了实体商业中心相对于虚拟空间在政府支持、历史文化及交互性方面的优势,指出人工智能发展将重塑时尚领域创作模式,未来时尚虚拟空间宜以综合性商业体形式发展,以实体综合性商业体为依托,通过镜像空间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最后,提供了时尚综合商业体的实施路径和手段,包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元宇宙空间中发展具有文化性、和现实互联、能够实现用户共创的时尚综合商业体.

    元宇宙虚拟空间数字时尚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