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颜色构建的研究进展

    夏良君曹根阳刘欣徐卫林...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是我国纺织行业重点发展的关键材料,其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为促进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的发展,掌握其染色方法前沿和发展趋势,突破行业技术瓶颈,综述了国内外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颜色构建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以芳纶、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在颜色构建方面的技术创新,从载体染色、非水介质溶剂染色和原液着色等化学染色法以及物理结构生色法等方面总结了 4 种高性能纤维颜色构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讨论了高性能纤维色彩构建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的颜色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以期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

    高性能纤维颜色构建芳纶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研究进展

    吕婧刘增伟程青青张学同...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系统介绍了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分析了气凝胶领域面临的主要困难,阐述了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开发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了构筑单元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流变学行为,为后续芳纶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最后重点综述了芳纶气凝胶纤维、芳纶气凝胶薄膜以及 3D打印芳纶气凝胶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等研究现状,总结了制备过程中一系列新型溶胶-凝胶转变原理,概述了芳纶气凝胶材料性能提升的策略以及在热管理、智能防护和分离过滤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认为,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优化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备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仍将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纤维气凝胶薄膜3D打印气凝胶

    基于直接氟化技术的芳纶表/界面结构设计与制备研究进展

    吕钧炜罗龙波刘向阳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接氟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以及可规模化应用的表面处理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及其复合材料界面的结构设计与调控,以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的应力传递及其制件的宏观力学性质.从直接氟化技术的原理出发,首先介绍了直接氟化的反应机制、应用领域及当前研究进展,并重点关注了直接氟化技术在纤维表面及复合材料界面的结构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同时,根据直接氟化在纤维表面引入的不同活性中心的差异,将直接氟化对纤维表面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归纳为3个主要研究阶段:直接氟化调控纤维表面的结构及极性、在纤维表面引入C—F键作为活性中心的衍生接枝反应和在纤维表面引入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的衍生接枝反应.最后,针对直接氟化技术的优势和工艺特点,展望了直接氟化技术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领域的应用潜力、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芳纶表面处理界面结构设计直接氟化技术纤维复合材料

    易染间位芳纶的制备及其性能

    关振虹李丹宋金苓冷向阳...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间位芳纶的染色效果,从分子结构改性出发,引入易染基团.采用溶液聚合法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入 4,4′-二氨基二苯砜(DDS),在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分子结构中引入砜基,通过调整DDS的加入量调控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砜基的含量,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改性间位芳纶.测试了改性间位芳纶及其织物的染色性能、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色牢度.结果表明:随着DDS引入量的增加,改性间位芳纶的染色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当间苯二胺与DDS的量比为7∶3时,采用阳离子红染色后改性间位芳纶的K/S值为3.82,比常规间位芳纶提高1.39;采用阳离子蓝染色后改性间位芳纶的K/S值为 5.83,比常规间位芳纶提高 2.74,采用分散蓝、分散红对纤维染色也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此外,改性间位芳纶织物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断裂强度为3.65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5.21%;与常规间位芳纶织物相比,改性间位芳纶织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无明显变化,耐干湿摩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提升 1 级.

    溶液聚合湿法纺丝间位芳纶易染染色性能

    SnO2/聚乙烯吡咯烷酮防腐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柔性铝-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史豪秦于影左雨欣刘宜胜...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缓柔性铝-空气电池阳极析氢腐蚀,将纳米二氧化锡(SnO2)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均匀分散在无水乙醇中作为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成SnO2/PVP薄膜,将附着薄膜的铝箔处理后用作柔性铝-空气电池的阳极.对SnO2/PVP薄膜进行表征和测试,并探究SnO2 在薄膜中的含量变化对腐蚀抑制率和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O2/PVP薄膜能有效抑制铝-空气电池阳极析氢腐蚀,腐蚀抑制率随SnO2 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相比于不添加防腐蚀薄膜的电池,SnO2 质量分数为50%时电池腐蚀抑制率可达62.1%,放电时间延长2.4 倍左右,阳极比容量可提高 1.5 倍以上.

    防腐蚀薄膜析氢腐蚀SnO2聚乙烯吡咯烷酮柔性铝-空气电池静电纺丝

    多孔与连通结构碳纳米纤维电极的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

    王赫王洪杰赵紫奕张晓婉...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设计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碳纳米纤维电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戊二醛交联和高温炭化制备聚丙烯腈/高直链淀粉(PAN/HAS)基碳纳米纤维,并对其形貌、元素组成、石墨化晶体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戊二醛交联后的碳纳米纤维呈现连通结构,并具有优异的石墨晶体和多级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647 m2/g)和较高的总孔体积(0.60 cm3/g);将其制备成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下,当电流密度为 1A/g时比电容为255 F/g,当电流密度为 20A/g时比电容保持率高达 71%;经过 10 000 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极比电容的保持率高达99.8%,显示出优异的循环耐久性.

    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聚丙烯腈高直链淀粉电化学性能超级电容器

    喷丝速率对连续水浴静电纺纳米纤维包芯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周歆如范梦晶胡铖烨洪剑寒...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工艺参数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结构调控,采用连续水浴静电纺丝的方法,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为芯纱,聚酰胺 6(PA6)纳米纤维为包覆层,制备兼具纳米纤维特性和传统纱线力学性能的纳米纤维包芯纱.对PET/PA6 纳米纤维包芯纱的形态、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纤维包芯纱具有良好的皮芯结构;PA6 包覆层的纳米纤维直径为 66~80 nm,其孔隙率随喷丝速率的提高而下降,结晶度在19%~24.15%范围内,且随喷丝速率的提高而减小;PA6 纳米纤维包覆层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喷丝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其断裂强度降为常规PA6 纤维的 1/5;纳米纤维包芯纱保持了芯纱的强力与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

    聚酯聚酰胺6静电纺丝水浴法纳米纤维包芯纱喷丝速率结构与性能

    抗菌聚丙烯熔喷材料的反应挤出法制备及其性能

    陈卓戴钧明潘晓娣李沐芳...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高效抗菌的医用材料,利用反应挤出工艺将氯胺前驱体甲基丙烯酰胺(MAM)通过自由基接枝到聚丙烯(PP)主链上,制备出改性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酰胺(PP-g-MAM)母粒,然后通过熔喷纺丝制备得到熔喷材料并进行氯化处理,对其组成结构、耐热性、力学性能、表面形态、过滤效果和抗菌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MAM成功接枝到了PP分子链上,且改性对PP的耐热性、熔喷材料的纤维形貌及力学性能影响较小;PP-g-MAM熔喷材料对粒径≥0.3 μm的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为98.6%,氯化熔喷材料的过滤效率下降 4%~14%,但可通过电晕再驻极使过滤效率恢复到98%以上;在氯化溶液pH值为5且氯化时间为10 min时,氯化PP-g-MAM熔喷材料中的活性氯含量超过0.0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超过98%,且与大肠杆菌接触20 min后抑菌率超过99%.

    聚丙烯熔喷材料接枝甲基丙烯酰胺熔融反应挤出活性氯含量医用材料抗菌纺织品

    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握持力及其影响因素

    成悦左涵安琪李大伟...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握持力是评价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临床应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究影响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握持力的因素,选择 5 种不同针型结构的实验室自制倒刺缝合线和 1 种商用倒刺缝合线,在硅胶仿真模拟皮肤组织上进行弯曲模型握持力测试,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握持力测试前后不同试样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显示:缝合线线材的外括角、剪切深度、剪切距离等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倒刺缝合线的握持力;缝合针的形状、弧形、弦长和曲率等结构参数对倒刺缝合线的握持力也有一定影响,相同条件下,圆形针比三角形针的握持力大,缝合针的弧形和弦长越大、曲率越小,倒刺缝合线的握持力越大.

    倒刺缝合线非可吸收握持力拉伸性能微观形貌

    基于横向振动频率的轴向运动纱线张力测量

    李杨彭来湖刘建廷胡旭东...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便捷地检测纱线张力,构建了一种基于横向振动频率的非接触检测纱线张力方法.利用弦振动原理推导出纱线横向振动方程,根据纱线振动方程计算纱线振动频率.以轴向运动纱线的张力、速度和频率的拟合公式,通过测量纱线的振动频率可方便快捷地计算出纱线张力.将计算结果经过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进行拟合,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高速相机测量纱线的横向振动位移,并检测纱线的振动频率.利用频率法对32 tex纱线在设定张力分别为40 和60 cN,速度分别为6 和2m/s时的张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利用振动频率测量纱线张力的数据经GRNN拟合,其曲线整体趋势与张力传感器测量的张力趋势相同且更加平滑,便于对生产过程中张力的控制,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

    纱线张力非接触检测横向振动频率高速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