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防刺与服用性能

    马飞飞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平衡防刺服的防刺性能及穿着舒适性,采用软硬结合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选用改性聚碳酸酯薄片,以离散状态按照设计图案黏结在涤纶与芳纶基布面料上制备柔性防刺复合材料,探讨不同种类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并研究该复合材料的透气性能与弯曲性能.结果表明:芳纶基布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穿刺强度是涤纶基布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2倍;4层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与40层叠层芳纶平纹布的防刺性能相当,并显著降低了材料厚度和质量;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柔软性能良好,且透气性能优异.

    防刺服防刺性能离散树脂防刺复合材料芳纶织物服用性能

    斜吹气流入射角对纱线折入的影响

    刘宜胜徐光逸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无梭织造中纬纱气动折入装置喷嘴的设计,针对纱线线头进行气动折入时运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二维流固耦合模型来研究纱线在不同角度气流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气动折入装置中纱线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状况,并与二维流固耦合仿真结果相验证.在仿真过程中,纱线固定端位于坐标原点,其初始位置处于X轴正方向.纱线自由端在斜吹气流作用下绕原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当纱线运动至接近与Y轴平行时,斜吹气流关闭,折入气流打开并作用在纱线上使其继续运动至完成折入.研究结果表明:斜吹气流角度为90°、60°、45°、30°时,纱线均能在3.98 ms内完成折入动作;不同入射角度的斜吹气流对纱线折入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入射角度为45°的斜吹气流最为优异,大大提高了纱线折入稳定性.

    气动折入装置斜吹气流折入气流流固耦合纱线折入无梭织造

    多智能体博弈的纺织车间搬运机器人任务分配

    李珣南恺恺赵征凡王晓华...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纺织品智能化生产加工过程中搬运机器人所面临的大规模复杂动态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体博弈理论的分布式自主决策框架.根据纺织品实际生产过程任务环境建立任务模型,在考虑到任务的距离和时间优先级等因素下建立目标函数,以智能体的目标效用函数最优为策略选择依据,引入博弈论中的Nash均衡理论对问题求解,并对该决策框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决策框架下任务的分配相比同类分布式任务分配算法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良好的鲁棒性、收敛性能,同时对动态任务分配同样具有良好结果表现.

    多智能体搬运机器人任务分配纺织车间博弈论

    基于滤波最小均方算法的簇绒地毯装备噪声主动控制

    陈绍用徐洋盛晓伟张子煜...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纺织车间簇绒地毯装备的低频噪声,将噪声主动控制的滤波最小均方算法(FXLMS)引入纺织机械噪声控制领域.以英国柯贝尔1/8针距簇绒地毯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模型,根据现场情况布置传感-作动单元;并运用双传声器离线通道辨识方法估计初级和次级通道传递函数;针对前馈控制策略引起的次级声反馈现象,选用参量阵扬声器作为次级声源减轻该现象对噪声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簇绒地毯织机噪声的主动控制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簇绒地毯织机采用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对低频段噪声的控制效果较中高频段好,簇绒地毯织机噪声主要频率点的噪声消声量最大可达9.8 dB.

    簇绒地毯织机噪声控制滤波最小均方算法低频噪声

    亚麻粗纱的超临界CO2煮漂工艺

    张娟郑环达乔燕高世会...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亚麻粗纱传统煮漂工序的高耗水和环境污染问题,利用超临界CO2代替水介质对亚麻粗纱进行煮漂.系统研究了复配生物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质量分数、温度、压力和时间对亚麻粗纱白度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粗纱煮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白度的影响,得到粗纱白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了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最佳工艺条件:复配生物酶质量分数为3%,温度为50℃,压力为13 MPa,时间为6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煮漂亚麻粗纱与原样相比,白度达到40.8%、残胶率为16.68%、断裂强度为17.12 cN/tex、断裂伸长率为4.23%、分裂度为1072 Nm.与传统煮漂效果相比,超临界CO2煮漂工艺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高.

    亚麻粗纱煮练漂白前处理超临界CO2响应面优化白度

    棉纱线在活性染料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染色动力学

    丁永生代亚敏钟毅徐红...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SiO2乳液(皮克林乳液)体系中活性染料在棉纱线上的染色机制,选用活性红M-3BF对棉染色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对该染料在皮克林乳液和传统水浴体系中的染色性能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利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该染料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上染棉纱线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各项动力学参数,并与传统水浴体系做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染料用量条件下,活性红M-3BF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染料利用率高于传统水浴体系,耐皂洗色牢度相当;且2种体系中活性红M-3BF在棉纤维的上染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方程,染料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高于传统水浴体系,吸附活化能小,半染时间缩短;硫酸钠能够提高平衡吸附量,加快上染速率.

    活性染料皮克林乳液体系棉纱线染色SiO2乳液

    磁性氧化石墨烯/聚丙烯胺盐酸盐微胶囊在染料吸附中的应用

    赵芷芪李秋瑾孙月静巩继贤...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染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较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通过层层自组装(LBL)的方法,利用带有相反电荷的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Fe3 O4-GO)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制备磁性微胶囊,用于染色废水的吸附研究.分析了Fe3 O4-GO及(PAH/Fe3 O4-GO)n微胶囊的形貌与化学结构.考察了(PAH/Fe3 O4-GO)2微胶囊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染料的质量浓度为0.2~3.0 mg/mL时,(PAH/Fe3O4-GO)2微胶囊对染料的吸附在20 min内可达到最大吸附量;在25℃,pH=12条件下,(PAH/Fe3 O4-GO)2对染料的吸附率可达96.5%;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PAH/Fe3 O4-GO)2微胶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计算得到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19.996 mg/g.

    氧化石墨烯磁性微胶囊印染废水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针织物表面结构色的构建

    陈佳颖田旭彭晶晶方彤...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轻印染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将生色效果良好的光子晶体结构色运用于针织物表面.首先制备大小均匀、粒径可控的二氧化硅(SiO2)纳米颗粒,然后通过重力沉降法将颗粒自组装到不同的针织物表面获得结构色.探讨了SiO2颗粒粒径、自组装温度、织物组织结构对针织物表面结构色显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SiO2纳米颗粒在针织物上产生了不同的结构色,结构色的反射波峰的波长由SiO2的粒径决定,且符合布拉格衍射定律;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低温度的自组装所得到的结构色显色效果较好,较光滑的纬平针织物的显色效果要更优.

    结构色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光子晶体针织物重力沉降自组装

    二氧化钛水热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陈文豆张辉陈天宇武海良...
    122-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等对TiO2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TiO2前驱体改性涤/棉混纺织物可见光下降解污物的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较钛酸四丁酯和硫酸钛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硫酸氧钛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接枝的锐钛矿型TiO2颗粒多且尺寸小,光吸收能力增强,禁带宽度减小,其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优异,5次洗涤后自清洁性能没有明显减弱.

    涤/棉混纺织物二氧化钛水热合成法功能纺织品自清洁性能

    聚氨酯/相变蜡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刘国金石峰陈新祥张国庆...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后整理法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时存在制备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难点,开发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后整理法.选用相变蜡、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乳化剂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经高剪切乳化制备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利用浸轧—焙烘方式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优化乳化剂用量、相变蜡与聚氨酯配比及焙烘温度,并测定整理后棉织物及背心的蓄热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当OP-10质量分数为5%,相变蜡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5:1,焙烘温度150℃时,整理剂在纤维表面原位成膜形成包裹纤维的蓄热调温薄膜,从而赋予棉织物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后棉织物具备蓄热调温功能,由其所制作的背心具有显著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变蜡聚氨酯整理剂蓄热调温纺织品棉织物相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