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棉织物喷墨印花打印方式的调控及其应用

    陈家辉梁跃耀陈妮房宽峻...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由于墨水在织物上过度扩散而导致的图像还原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聚集打印技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原本分散打印的点,按照一定规律聚集打印,实现图像高精度复制的效果.从网点面积扩大率、线条均匀性、网点传递特性、图像还原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网点面积扩大率方面,聚集打印可将点增益由 36%减小至 18%,有效减小墨水在织物上过度扩散;在线条均匀性方面,聚集打印可将线条粗细差距由 30%减小至 10%以下,极大地提高打印线条的均匀性;在网点传递特性方面,聚集打印极大地提高了网点传递的均匀性,增强了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从而更好地还原不同的色阶;在图像还原效果方面,聚集打印不仅可减小网点搭界造成的灰度跃迁现象,还能降低打印过程的噪声,从而提高打印质量.

    喷墨打印聚集打印面积扩大率网点传递特性图像还原性棉织物喷墨印花

    基于SiO2微胶囊的多色谱温敏变色棉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谭家玲刘佳音于伟东殷允杰...
    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温敏变色织物颜色变化范围较窄的问题,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荧烷-二苯砜-脂肪醇为芯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种颜色的SiO2 壳温敏变色微胶囊,拼混后上染棉织物,得到随温度变化可产生连续色谱变色的棉织物.对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变色时间、变色温度、颜色变化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大小分散均匀,热稳定性良好,热降解温度高于 200℃,加热-冷却循环 50 次后,K/S值变化仅为 0.01,且棉织物热响应颜色变化仍明显;不同变色温度的红、黄、蓝 3 种微胶囊复配整理到棉织物上后,得到的多色谱温敏变色棉织物可实现阶梯变色,变色性能良好且变色效果明显.

    微胶囊多色谱变色温敏变色棉织物溶胶-凝胶法SiO2

    制浆用废旧棉织物的脱色性能及其机制

    王伟吴嘉欣张晓云张传杰...
    175-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废旧棉织物制备棉浆粕中存在的能耗高和纤维素降解严重等问题,急需开发温和脱色技术实现清洁制浆.采用氢氧化钠-保险粉体系进行废旧棉织物的脱色处理,研究脱色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以及脱色处理对棉织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探究温和脱色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可以提升保险粉的稳定性,同时促进棉织物上的染料发生水解扩散到脱色液中;保险粉通过还原作用破坏织物上以及脱色液中染料的发色团,提升染料水解反应程度;在氢氧化钠和保险粉的协效作用下,脱色后棉织物上无染料残留,明度值从16.52 提升至70.00 以上;脱色处理过程中棉织物的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几乎不受影响,纤维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变化不大,脱色棉织物断裂强力保留率在 98%以上,不影响后续制浆使用.

    废旧棉织物脱色机制氢氧化钠保险粉浆粕温和脱色技术

    中国东部地区中老年女性体型特征与分类

    刘咏梅刘思忆于晓坤薛惠心...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中老年人群规模逐渐扩大,与之相关的服装市场也进一步扩大,中老年人群对服装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老年女性相对于青年女性体型,在胸部、腰部、腹部和背部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现行国家标准号型规格不能满足中老年人群要求.为此,选取 207 名中国东部地区50~65岁的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马丁测量法采集了 20 项人体尺寸数据,参照国家标准并运用数理统计法得出中老年女性标准体,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中老年女性体型的特征变量,最后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对其体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标准号型对中老年女性体型的覆盖率较低;围度因子是影响样本体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前后腰节差是影响人体躯干形态的特征变量,身腰比、胸腰差、臀腰差是影响人体高瘦、丰满指数的特征变量;以前后腰节差为基准进行聚类,将中老年女性人体体型分为挺胸体、正常体、微驼背体和驼背体;以腰围、身腰比、胸腰差、臀腰差为基准进行聚类,将中老年女性人体体型分为小X型、H型、小A型和A型,得出各体型聚类指标的取值范围.

    服装设计中老年女性标准体体型特征体型分类聚类分析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视觉转换器的三维虚拟试衣网络

    袁甜甜王鑫罗炜豪梅琛楠...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维虚拟试衣网络中易出现的三维人体模型边缘模糊,服装变形严重且存在伪影等问题,设计了三阶段深度神经网络,在第 1 阶段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第 2 阶段采用Resnet和视觉转换器结构结合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第 3 阶段通过融合服装变形信息和深度估计信息实现三维虚拟试衣.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构相似度提升了 0.015 7,峰值信噪比提升了 0.113 2;人体模型的深度估计值的绝对相对误差降低了0.037,平方相对误差降低了 0.014.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卷积注意力机制能够引导网络关注图像细节,保留复杂纹理,约束服装的过度形变,并且有效处理三维人体模型黏连问题.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均可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实现预测三维虚拟试衣结果.

    虚拟试衣视觉转换器注意力机制深度估计三维重建

    复合材料编织-缠绕-拉挤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策略

    杨金李麒阳季霞孙以泽...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型材、管件类生产过程中编织机多电动机负载不均,以及编织转速、缠绕转速和牵引速度难以协同工作等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动态均载控制方法,应用于编织机电动机组,建立编织-缠绕-拉挤一体化数学模型,采用比例协同偏差耦合控制策略保证编织-缠绕-拉挤系统的协同工作精度,并对其进行Simulink仿真与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均载控制能使编织机电动机组在满足转速的前提下,输出转矩偏差控制在0.2 N·m以内;比例协同偏差耦合控制策略使互相独立的编织机、缠绕机和牵引装置在0.08 s内达到协同要求,提高了编织角的稳定性和复合材料制品的综合性能.

    复合材料拉挤成型环形编织机动态均载控制比例协同偏差耦合

    类回转预制体针刺机器人系统设计

    李皎陈利姚天磊陈小明...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回转复合材料预制体外形结构复杂,目前的 4 轴针刺系统和 6 关节机器人针刺成型系统难以满足其成型织造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机器人平台的 7 轴联动针刺成型系统,用于类回转预制体的针刺成型.开展了 7 轴针刺成型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针刺轨迹规划方法研究,并通过运动仿真和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针刺实验轨迹和理论设计轨迹高度一致,针迹均匀,预制体表面平整,7 轴联动针刺成型系统成功实现了类回转预制体的高质量针刺成型;采用Powershape和Powermill软件成功实现了连续轨迹线设计和针刺机器人 6 轴程序输出;自主开发的 6 轴程序转换成 7 轴程序的算法是可靠的,基于Python和QT Designer开发的 7 轴针刺机器人程序后处理软件成功实现了 7 轴针刺机器人可执行程序的高精确输出.本文系统可用于高速飞行器天线罩、舱段等复合材料预制体的高质量针刺成型.

    类回转预制体针刺机器人系统设计三维针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导电纱线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龙张弦吴磊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用于柔性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低电阻、多功能、耐用时间长、安全性能好的导电纱线材料,以纱线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纺纱技术、涂覆技术、涂覆与纺纱相结合技术、静电纺丝辅助技术等制备导电纱线材料的方法,分析了相关制备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导电纱线材料在电磁防护、传感器件、储能器件、信号传输、电加热等柔性智能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最后,结合导电纱线加工简便、量产化以及生命周期中的性能稳定性与环境安全性,提出了在不同应用领域导电纱线材料主要性能的改进方向,并展望了导电纱线材料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智能可穿戴装置导电纱线纺纱技术涂覆静电纺丝

    纺织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法规标准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罗忻丁友超叶曦雯李晓瞳...
    22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使用或接触到各种染化料助剂,并有可能残留在最终产品中,造成潜在的环境与健康危害;同时,纺织品服装的安全环保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生态纺织品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此,以酚类化合物这一大类典型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纺织品法规/标准的限制和要求情况,特别讨论了法规标准中烷基酚的复杂信息.同时,从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测试方法 2 个方面,综述了纺织品中含氯苯酚、烷基酚、双酚类等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进展.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小结和展望,指出开发多类别残留物筛查检测技术、实施纺织品全链条化学污染物高效识别、开展与消费者安全直接相关的暴露风险评价等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纺织品化学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纺织品化学污染物酚类化合物烷基酚检测标准分析技术

    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研究进展

    沈娅陈涛张立杰
    23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废旧纺织服装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从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国内外现状、技术手段以及市场体系3个方面,分析我国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现存问题,归纳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常见技术,评述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循环产业链与组织模式,基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简称 4R)原则,总结我国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体系研究进展.认为我国废旧纺织服装回收与再利用未来发展应为 4 大方向:二手纺织服装市场深耕细作、回收再利用环节标准化、核心技术升级和资源循环利用意识提升.同时,提出各方协作、因地施政、重视科研等总体建议,以期为纺织服装行业实现高效生态经济提供参考.

    废旧纺织服装循环产业链再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