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外膜肺氧合经编膜织物自适应张力的低损伤制备

    席立锋蒋高明马丕波贾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中使用的氧合膜织物国产化制备技术难题,进行了ECMO系统用经编膜织物低损伤制备及其透气性能研究.采用特种特里克型经编机开展了不同送经量下的氧合膜织物制备实验,分析了聚甲基戊烯(PMP)中空纤维膜丝的编织损伤机制;提出一种自适应张力控制下的ECMO系统用氧合膜织物低损伤制备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氧合膜织物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氧合膜织物提出的自适应张力控制方法可有效调控经纱张力的"削峰补谷"缺陷,实现氧合膜织物的低损伤制备;用该法制备的ECMO系统用氧合膜织物纵密为20 横列/cm,编织位置外径损失3%,强力损失5%;编织前后N2 通量衰减17%,CO2 通量衰减12%,O2 通量衰减 14%;同时,氧合膜织物平整度、密度、气通量等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医用纺织品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用氧合膜织物聚甲基戊烯中空纤维膜丝经编织物低损伤制备方法透气性能

    聚乙烯醇-乙烯/SiO2复合柔性驱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文张乐乐黄阳杰谭浩...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柔性智能驱动材料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响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刺激源污染大等问题,采用分层喷涂法制得具有非对称结构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SiO2 双层复合柔性驱动膜,并对其表面形貌、亲疏水性、力学性能、驱动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直径越小,越有利于SiO2粉体在纳米纤维表面的附着,复合驱动膜的亲水性随着纳米纤维直径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纤维直径的增加可大幅提升复合驱动膜的拉伸应力;另外,随着纳米纤维直径从 180 nm增加至 390 nm,复合驱动膜的形变角度逐渐变小,且当复合驱动膜中纳米纤维直径为 180 nm,SiO2 粉体粒径为 15 nm时,制备的复合驱动膜具有最佳的驱动性能,在 0.7s左右即可达到 180°的最大弯曲角度.基于该PVA-co-PE/SiO2 复合驱动膜快速的刺激响应性、大尺度的弯曲形变能力,其在智能操控、人工肌肉以及智能服装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智能材料聚乙烯醇-乙烯母粒湿气响应非对称结构柔性驱动膜快速响应性大尺度弯曲形变

    热致自卷曲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血管支架制备及其性能

    于承浩王元非于腾波吴桐...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因子修饰血管支架内层,并对其自卷曲、微观结构、生物相容性及内皮化功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LLA/PLGA血管支架具备多层取向纳米纤维结构,厚度为(6.75±0.4)μm,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可在 37℃条件下自卷曲成管状结构;血管支架内层膜对生长因子成功进行了梯度修饰,修饰后血管支架的细胞迁移距离是未修饰的 3.5 倍,从而加快了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内层的快速内皮化.

    静电纺丝血管支架自卷曲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辐射降温聚烯烃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昌康琪罗梦颖赵青华王栋...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纳米纤维防护材料的热湿舒适性,利用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醋酸丁酸纤维素酯(CAB)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相分离法制备了辐射降温POE纳米纤维膜,并与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膜、棉织物进行对比,研究其形态结构、红外辐射透过率、降温效果及透湿性.结果表明:POE纳米纤维膜的形态均匀,平均直径为570 nm,其直径及孔径均大于PVA-co-PE纳米纤维膜;POE纳米纤维膜的中红外辐射(7~14 μm)透过率接近100%,且随着纳米纤维膜厚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与之对比,PVA-co-PE纳米纤维膜在相应波段的透过率有所下降,而棉织物完全不能透过中红外光;POE纳米纤维膜具有更好的红外辐射降温效果,将其覆盖在加热模块表面后,真空条件下模块温度保持不变,室温条件下模块温度仅升高 0.5℃;此外,POE纳米纤维膜表现出良好的透湿性,其透湿率为2 845 g/(m2·d),略低于棉织物的(3 530 g/(m2·d));将POE纳米纤维作为涂层材料涂覆在棉织物表面构筑复合防护膜,可提升棉织物的过滤阻隔性能,且不影响其热湿舒适性.

    乙烯醇-乙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聚烯烃纳米纤维防护材料辐射降温透湿性

    纤维弯曲对其集合体过滤特性影响的稳态数值分析

    刘倩倩尤健明王琰孙成磊...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纤维过滤介质中纤维曲率对其内部速度分布、压力损失、过滤效率的影响,通过Digimat建模软件建立曲率K分别为 0、2、4、6,固体体积分数为 8%,在三维空间中随机分散排列的纤维过滤介质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拉格朗日离散模型和Laminar流场,利用雷诺相似准则,设置入口速度分别为 0.05、0.142、0.5、1、2 m/s,平均颗粒粒径为 0.25、0.5、1、1.5、2.5、4、5 mm,对微米纤维模型内部气-固两相流动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曲率K由 0 增大至 6,在入口速度为 0.5 m/s时,纤维曲率对速度场分布的影响不明显,速度场的分布呈无规律性;纤维曲率对模型内部压力损失有显著影响,随着纤维曲率的提高,纤维模型内部压力损失呈线性增大;纤维过滤介质的过滤效率随纤维模型曲率的增大而提高,在入口速度为 1 m/s、模型曲率K为 6 时,对平均粒径为 5mm的颗粒过滤效率接近 90%,明显高于相同粒径下K为 0 时的过滤效率.

    计算流体力学纤维曲率压力损失数值模拟过滤效率

    基于光栅动画图案合成光纤织物的设计及其实现

    杨辰晖陈檬迪关艳肖红...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光栅原理将动态画面用于织物设计时,易出现织物的双层结构复杂、色彩难以精准控制等问题,提出基于光栅动画图案合成原理设计动态图案光纤织物,利用提花工艺将光纤和纱线织造成图案织物,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通过热塑管将其分别与聚合物光纤耦合连接,利用发光控制器,使得二极管依次间隔发光,显示相邻动作的静态图案.还分析了合成图片个数、切分用光栅细度、分组发光频率等对图案动态效果的影响.以光纤和棉纱为原料,采用提花织机设计和织造聚合物光纤织物,结果表明:当以直径为 0.25 mm的聚合物光纤作为最小发光单元时,5 帧数合成的光纤发光织物能够同时兼顾动画呈现的识别度和流畅度;间隔条纹宽度在 0.25 mm时,动态效果呈现时,物体轮廓越清晰;当发光频率为 0.2s时,其呈现的动态效果最好.该思路开拓了织物上动态图案呈现的全新实现方法.

    织物图案设计光纤光栅动画原理动态发光图案智能纺织品聚合物光纤织物

    凹凸点阵双面织物的结构与湿热管理评价

    葛美彤董智佳丛洪莲丁玉琴...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凹凸点阵双面针织物连接点数量、结构与分布对织物单向导湿能力的影响,以差动毛细效应为原理,选用了 55.5 dtex(24 f)普通涤纶与 93.3 dtex(384 f)超细涤纶为原料,设计了 4 种不同工艺的凹凸点阵双面织物,其中在工艺 1 和工艺 2 的成圈连接点处将 55.5 dtex(24 f)涤纶替换为 33.3 dtex(12 f)涤纶,共得到 6 款具有湿热管理功能的织物.对织物透湿性、透气率、液态水分管理能力、滴水扩散面积、蒸发速率、保温率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双面织物组织结构中的连接点较少且分布均匀时,织物滴水扩散面积变化较大,其单向导湿性能较好;当以连续集圈作为连接点时,圈柱纱段长、纱线堆积会导致织物透湿性、透气性下降;33.3 dtex(12 f)涤纶使织物网眼明显,有利于提高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及速干性;较薄的织物保温率较低,有利于散热.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织物进行综合评价,在单位循环下,当织物轻薄且组织以集圈为主要连接点较少时,具有较好的湿热管理能力.

    单向导湿双面针织物热湿舒适超细纤维涤纶灰色关联度分析

    针迹类型对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性能影响

    王建萍邵熠萌杨雅岚何苑溪...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设计与开发高性能的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优化其工艺参数,采用镀银纱线作为导电刺绣线,以弹性针织面料作为刺绣基底织物,制备了 4 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测试了其皮肤-电极阻抗,并在行走和慢跑2 种状态下使用刺绣电极与Ag/AgCl凝胶电极同步采集了小腿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频域及相关函数分析了刺绣电极与凝胶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拟合性能.结果表明:针迹类型对刺绣电极的皮肤-电极阻抗有显著影响,其中放射状刺绣电极的皮肤-电极阻抗相对最小,而圆环状刺绣电极的阻抗最大;4 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与Ag/AgCl凝胶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效果较为相似,验证了刺绣电极的可行性;放射状刺绣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拟合性能较优,更适合用于肌电信号监测.

    织物电极刺绣表面肌电信号针迹类型皮肤-电极阻抗

    机织角联锁变密度复合材料的面外压缩力学特性

    王遵钦刘东炎王晓旭张典堂...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变密度结构设计对三维机织角联锁复合材料面外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制备了三维机织角联锁不变密度复合材料、三维机织角联锁经纱变密度复合材料和三维机织角联锁纬纱变密度复合材料.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测技术,对角联锁变密度复合材料的面外压缩力学行为、内部损伤量化和渐进损伤等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上疏下密角联锁纬纱变密度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压缩性能,其压缩比强度比不变密度复合材料高 3.40%;同时,上疏下密角联锁纬纱变密度复合材料损伤体积仅为11.64 mm3,远低于不变密度复合材料的 26.90 mm3.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变密度复合材料压缩破坏以剪切失效为主,而上疏下密角联锁纬纱变密度复合材料则为基体开裂.

    角联锁织物碳/环氧复合材料变密度结构设计面外压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损伤机制

    基于K-近邻算法改进粒子群-反向传播算法的织物质量预测技术

    孙长敏戴宁沈春娅徐开心...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下机织物质量差异性较大且传统验布环节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基于K-近邻(KNN)算法改进粒子群-反向传播(PSO-BP)算法的织物质量等级预测方法.首先分析织物质量预测模型,整理织物疵点类型与织物质量等级分类,并根据织物疵点特征将疵点划分为 6 类;其次选取 14 种影响织物质量的因子作为模型输入量;然后详细介绍依据KNN与PSO原理进行织物质量预测流程;最后以浙江兰溪某纺织厂近 3 个月16 186 条织物生产数据为例,建立织物质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技术对织物质量预测的准确率达到 98.054%,且训练时长仅需 4.8 s,在保证织物质量预测准确性的同时,极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织造车间生产效率.

    织布车间织物质量K-近邻算法粒子群-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织物质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