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姿态嵌入机制和多尺度注意力的单张着装图像视频合成

    陆寅雯侯珏杨阳顾冰菲...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单张着装图像生成视频在虚拟试衣和三维重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但现有方法存在生成帧之间动作不连贯、生成视频质量差、人物服装细节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姿态嵌入机制以及多尺度注意链接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首先采用位置嵌入方法,对相邻帧间动作建模,然后针对每个分辨率尺度的特征添加注意力链接,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输入人物解析图像,最后在服装视频合成数据集的测试集合上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比当前单张着装图像生成视频主流模型在定性结果与定量结果指标上均有所提高,其中峰值信噪比和运动矢量分别为 20.89 和0.108 4,说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视频生成的质量与帧间动作的稳定性,为着装人物视频合成提供了新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视频合成深度学习姿态嵌入注意力机制着装图像虚拟试衣

    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线迹缺陷检测方法

    陈育帆郑小虎徐修亮刘冰...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缝纫线迹缺陷检测过程易受缝纫机抖动和面料移动过快等影响,针对缺陷检测过程中的扰动影响,以高精度和快速检测缺陷特征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线迹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将主干网络的标准卷积改用蓝图卷积的DeblurGAN-v2 算法和拉普拉斯算法联用,分辨模糊与清晰图像,并对运动模糊图像去模糊.然后将师生特征金字塔匹配算法应用到缝纫线迹缺陷检测上,将困难样本挖掘技术应用到师生特征金字塔匹配算法中提高了算法的检测精度与速度.结果表明:图像去模糊算法有效地去除了由外部干扰引起的图像模糊问题,缺陷检测算法检测正确率保持在 95%以上,单张图片检测速度在 0.04 s以下.本文方法能有效检测线迹缺陷特征,保障生产的高效性和连续性.

    机器视觉缝纫线迹缺陷检测DeblurGAN-v2算法服装质量

    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干式潜水服内胆隔热性能提升中的应用

    马亮俞旭华刘文武李慈...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干式潜水服内胆的隔热性能,并探究气凝胶复合材料在潜水服内胆中的水下应用潜力.选择絮片型、发泡型及非织造布型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绗缝工艺技术模拟材料在水下的受压状态,研究其在压缩状态下的隔热性能,然后,制作潜水服内胆,通过暖体假人实验及真人水下实验测试其隔热性能.结果表明,絮片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水下适用性优于絮片型新雪丽棉;发泡型及非织造布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阻受压强影响小,也较适用于水下环境;在真人实验过程中,潜水员的核心温度始终大于37℃,证明所研制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内胆具有良好的水下隔热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受压环境下防护服隔热材料的应用方法提供指导建议.

    干式潜水服气凝胶复合材料隔热内胆隔热性能水下保暖防寒

    纺织钢领用类金刚石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性能

    郭飞飞李本寅苏慧明王珂心...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纺织钢领用类金刚石(DLC)的高温摩擦磨损机制,采用磁控阴极弧增强磁控溅射法在 20 号钢(20#)表面沉积得到掺杂Cr元素的DLC样品.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LC样品的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DLC样品的结构成分;使用纳米压痕试验机测试涂层的力学性能.利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在不同温度下(25、100、200、300℃)的摩擦性能,并结合仿真分析钢领的受力对摩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 20#-DLC 2 种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随着温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试样在 300℃下生成氧化物,大量的氧化物形成附着层,平均摩擦因数降低到0.54;20#-DLC试样在温度为200℃和300℃时发生石墨化,形成以碳元素为主的转移层,转移层替代附着层存在,摩擦由涂层-附着层转变为涂层-转移层,平均摩擦因数由 0.145 降至为 0.107.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沉积DLC后的钢领在实际运行中所受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分别为 4.20×108 Pa和 9.69×10-3 mm.

    钢领类金刚石涂层冲击性能转移层摩擦性能

    基于改进Yolov5模型的纱筒余纱量检测方法

    史伟民李洲陆伟健屠佳佳...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针织圆纬机纱架上纱筒余纱量的实时检测,提出一种深度学习与传统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Yolov5 的主干网络并加入Shuffle-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利用改进后模型在图像中检测并框出纱筒位置;然后利用透视变换、均值偏移、canny轮廓检测、闭操作等处理获取纱筒内外圆轮廓,设计基于梯度下降的圆拟合算法,拟合纱筒内外圆的轮廓,得到纱筒的内外圆半径;最后结合小孔成像的原理完成纱筒余纱量的测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 模型在纱筒检测精度上达到 99.5%,检测速度可达 20 帧/s,同时模型参数减少至3.255×106可检测的最小纱筒余纱量为 3 mm,当纱筒余纱量小于 3mm后,将其视为空筒,进行延时更换.本文算法拟合圆所花费时间是传统霍夫圆检测算法的 1/4 左右,因此可满足针织车间的实际应用需求.

    改进Yolov5模型透视变换均值偏移梯度下降法纱筒余纱量针织圆纬机

    双工位针刺机器人系统设计

    李皎辛世纪陈利陈小明...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工位针刺成型系统中人和机器无法高效协同生产,预制体生产效率较低;现有的直线型双工位针刺机器人设备需要 2 个外部回转轴带动双工位参与织物针刺,系统编程难度较高,且工位切换时需要占据的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切换双工位针刺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了双工位针刺成形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异型预制体模具和针刺工艺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运动仿真以及预制体制备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成功实现了大尺寸异型曲面预制体的高效针刺成形,直线/旋转混合切换的双工位使得实现预制体的自动换装的同时又能保证系统空间占用量小;双工位中只有针刺工位上的外部回转轴与 6 关节机械臂联动,系统较为简单,编程方便;同时提高了数控回转工作台的承载力且将针刺末端执行器的布针数量增加至 25 针,满足了大尺寸预制体的针刺成形,并使得针刺成形效率直接提高 2 倍.本文系统可应用于批量化制备大尺寸异型曲面复材预制体.

    双工位预制体机器人针刺技术异型曲面复合材料

    废弃羊毛角蛋白再生工艺及其高值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董亚琳王黎明覃小红
    2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弃羊毛纺织品的低值化处理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二次环境污染,其主体成分角蛋白的提取与高值化应用是实现废弃羊毛变废为宝的方案.首先基于羊毛、角蛋白的层级结构展开介绍,重点描述羊毛角蛋白的力学性能、多重响应形状记忆性能、压电性能和生物学性能 4 个方面的特性.其次对角蛋白的提取进行系统性概述,分别讨论了物理、化学、生物法 3 种提取工艺的优势和缺陷,并介绍其在纤维、凝胶、膜和支架 4 种应用形式中的制备工艺.总结角蛋白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压电性能、力学稳定性、形状记忆等特性,在柔性电子器件、生物医用、吸附材料高值化领域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角蛋白回收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进一步产业化应用做出展望.

    羊毛角蛋白再生层级结构高值化应用

    大型真菌及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袁久刚王应雪周爱晖徐进...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新型真菌材料在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耐用性、隔音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真菌复合材料的发展,对目前国内外大型真菌及菌丝体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材料角度出发,对平菇、金针菇、灵芝等大型真菌的主要结构、组成成分、活性物质和应用价值等内容进行了分类介绍,对比分析了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方式对真菌材料及其加工性能的影响.其次,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纯菌丝体材料和菌丝体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菌丝体复合材料在隔音材料、建筑板材、包装材料、纺织皮革以及医用敷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真菌材料存在的生产污染、致病性、使用寿命等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希望为真菌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真菌菌丝体几丁质生物质复合材料

    静电溶吹微纳无机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于雯邓南平唐湘泉康卫民...
    230-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电纺丝技术存在生产效率低和对高黏纺丝溶液限制大等问题,阻碍了高性能无机纤维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而静电溶吹技术基于静电力与气流力的耦合作用,可助力微纳纤维的高产高质.为推广静电溶吹纺丝技术并为微纳无机纤维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综述了该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原理和先进设备;具体分析了该技术生产无机纤维的影响因素,尤其明晰了产业化的可控工艺;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静电溶吹技术制备无机纤维的应用进展,通过与其它纺丝技术的对比阐明了静电溶吹技术目前存在的优势和挑战,并指出协同提升纤维质量和产量、赋予纤维结构/功能多样化以及研发多孔轻质无机纤维和超细无机纱线是该技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静电溶吹纺丝气电纺无机微纳纤维静电纺丝无机纤维

    基于温度监测的糖尿病足预防性智能鞋袜研究进展

    施楚李俊王云仪
    240-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尽早发现、及时干预糖尿病患者足部疾病的发展,提高糖尿病足预防性智能产品预测能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基于文献回顾,对比了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足底温度特征差异,分析了糖尿病足的温度预测指标的提取和阈值设置,发现单、双侧足部温度及足部应变温度均能用于预防糖尿病足疾病的发生,但以双足对称点的温差 2.2℃作为糖尿病足疾病预测阈值应用最广.讨论了基于糖尿病足温度监测需求的智能测温鞋袜产品的设计开发,发现智能袜的研发程度比智能鞋更为成熟,不同产品间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和放置区域存在差异,其中大拇趾底、第1 跖骨头、第5 跖骨头和足跟这4 个区域具有高度一致性.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糖尿病足进行温度分级,结合压力、湿度等其他指标建立多指标风险预测模型,并综合鞋和袜进行系统性多功能研发.

    糖尿病足皮肤温度温度传感器智能可穿戴鞋袜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