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杨凯张啸梅焦明立贾万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性能,首先采用乙酸锌、硫酸双催化合成高邻位酚醛树脂,然后配制酚醛/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混合溶液,采用静电纺丝、固化、炭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得到柔性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酚醛初生纤维在溶液固化后,酚环对位取代增加,纤维内发生了分子间交联,但PVB有一定的醇解,使酚醛纤维在炭化过程中低温稳定性下降,而高温残碳率升高,炭化后制备得到多孔碳纤维;活化后得到的高邻位酚醛基纳米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为1409 m2/g,其对亚甲基蓝及碘的吸附量分别达到837和2641 mg/g.

    高邻位酚醛树脂纳米活性碳纤维静电纺丝吸附性能微孔结构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热力学稳定性能

    展晓晴李凤艳赵健李海琼...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熔点低、易蠕变等不足,以油田井下作业环境为测试条件,研究了UHMWPE纤维在干热和湿热状态下的力学稳定性能,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并分析了UHMWPE纤维的热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UHMWPE纤维表面在热和处理液的刻蚀作用下产生明显的沟槽;在相同的温度下处理,湿热状态下纤维的力学性能损失比干态下小,尤其在70℃下湿热连续处理30 d,纤维强力下降率基本控制在6%以内;对纤维进行干热处理,当温度接近纤维熔点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强力下降明显,140℃下干热处理1 h,强力最大下降率达19.8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油田作业高性能纤维

    等离子体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陈千廖振徐明朱亚伟...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粘接性能,研究了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PTFE膜剥离强度和水接触角的影响,并比较了氧气、氮气和氩气等离子体处理PTFE膜粘接强度的差异,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TFE膜表面元素、形态和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氮气等离子体处理的PTFE膜,其剥离强度较未处理的PTFE膜提高了539.8%,水接触角提高了11.4°,达120.4°;当放电量低于36 kJ时,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的PTFE膜剥离强度随放电量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继续增加放电量时,PTFE膜表面形成了凹凸沟槽的荷叶形貌,该荷叶形貌决定了膜粘结性和疏水性的强弱.

    聚四氟乙烯膜等离子体处理膜改性粘结性表面刻蚀

    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复合保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凌云钱晓明邹驰邹志伟...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保暖非织造材料,以聚酯-聚乙烯(PET-PE)双组分皮芯结构复合纤维为主体,通过热风工艺,采用自然沉降法使SiO2气凝胶粉末粘附于复合纤维表面,制得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纤维复合非织造材料.对复合非织造材料表面SiO2气凝胶粉末质量分数、微观结构、保暖性能、压缩回弹性能、拉伸性能、透气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粉末与聚酯-聚乙烯复合纤维可有效结合,SiO2气凝胶粉末的加入对纤维网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提升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压缩回弹性能、拉伸性能,同时因增加了纤维间静止空气的含量,使复合非织造材料的保暖性能得到提升.

    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热风工艺非织造材料复合保暖材料

    广角机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其偏轴拉伸力学性能

    张祝辉张典堂钱坤徐阳...
    27-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对原有普通剑杆织机改进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角机织物的织造工艺,织造了经纱和纬纱夹角为120°的涤/棉平纹广角机织物.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普通涤/棉正交织物和广角机织物不同偏轴方向的拉伸力学性能,获得了其应力-应变曲线和特征值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变形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对于普通正交机织物和广角机织物,其拉伸断裂强力均呈现出明显的极轴特性;在断裂强力相同的情况下,与普通正交机织物相比,广角机织物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0%,经、纬向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42%和79%,展现出优异的强度和变形特征.

    广角机织物机织工艺涤/棉混纺纱偏轴拉伸剑杆织机拉伸力学性能

    球形弹体冲击下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破坏机制有限元分析

    武鲜艳申屠宝卿马倩金利民...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抗冲击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破坏机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以三维正交机织物为靶体,在纱线尺度细观结构模型上计算其在不同初始速度球形弹体冲击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对不同初始速度下球形弹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历程、各纱线系统吸能比例、材料渐进破坏过程以及最终破坏形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直排列的纱线系统在吸收与耗散球形弹体冲击能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使能量以很快的应力波速扩展到三维正交机织物靶体的大面积区域,并提高吸能效果;球形弹体初始速度为100 m/s时,经、纬、Z纱系统可分别吸收总能量的39.6%、48.37%、12.03%,经、纬纱系统为三维正交机织物靶体抵抗冲击力过程中的主要承力部位;通过增加纱线层数、织物体积及织造密度等可提高三维正交机织物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三维正交机织物球形弹体破坏机制有限元分析

    应用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色织物疵点检测

    周文明周建潘如如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色织物疵点的有效检测,提出一种应用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疵点检测方法.根据上下文视觉显著性的原则,将织物图像分为大小相同的图像块;然后针对每个图像块,选取K个与其最相似的图像块计算与该图像块的差异值之和,用该差异值之和表示该图像块中心像素的显著性;从而生成一幅视觉显著性图;最后对显著性图进行阈值分割,得到色织物疵点的检测结果.为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将带有纬缩、破洞和跳花等区域性疵点的素色、条纹和格子色织物图像作为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抑制不同种类织物的纹理背景,突出疵点区域,实现疵点的有效检测,该方法在色织物疵点检测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疵点检测视觉显著性色织物阈值分割

    天然彩棉后整理加工中颜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曾玉晖张亭亭王克作何力...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然彩棉在后整理加工中金属离子等因素使其颜色发生变化的问题,研究了天然彩棉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溶液、石油醚预处理以及在金属离子处理液中颜色的变化,并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80℃时,天然彩棉颜色无太大变化,当温度高于80℃时,随温度的增加,天然彩棉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当pH值小于7时,天然彩棉的颜色随pH值减小而逐渐变浅,当pH值大于7时,天然彩棉的颜色随pH值增大而逐渐变深;经石油醚预处理后天然彩棉的颜色比未经石油醚预处理的更为稳定;Fe2+、Fe3+、Cu2+等金属离子均对天然彩棉颜色有影响,其中Fe3+对天然彩棉颜色的影响最大.

    天然彩棉颜色稳定性整理工艺温度金属离子

    应用环保型还原剂的硫化黑染色工艺

    李瑞卿王伟魏炳举周长文...
    50-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硫化黑染料染色污染大、染色工艺不稳定等问题,以复合还原剂D作为硫化黑BR染色还原剂对棉纱进行染色,并与传统硫化碱的染色性能和清洁性进行对比.分析了硫化黑BR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复合还原剂D质量浓度、染色温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黑BR质量浓度为6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20 g/L、复合还原剂D质量浓度为19 g/L、染色温度为95℃条件下,染色后纱线表观色深(K/S)值为46.88,耐皂洗牢度可达到4~5级,干摩擦牢度为4级,湿摩擦牢度为2级;将复合还原剂D与传统硫化碱进行对比,其染色后纱线K/S值优于硫化碱工艺,染液中还原性硫元素降低78.0%,机台废液中化学需氧量降低76.4%.

    棉纱硫化染料复合还原剂染色性能环保型还原剂

    水性聚丙烯酸酯对涂层商标织物图案打印效果的影响

    朱清徐丹丹潘园歌王成龙...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涂层商标织物打印时吸墨速干性能差、打印图案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涂层剂粒径、涂层浆料流变性能,以及涂层商标织物的质量损失率、接触角和清晰度等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改性结构的涂层剂对涂层商标织物打印效果的影响,建立涂层表面结构与打印效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涂层商标织物0.001~0.010μm2孔面积区间的孔隙率高于0.509%时,喷印图案易出现露白情况,且随着孔隙率的升高,露白现象加剧;当0.1~1.0μm2区间的孔隙率高于2.656%时,易出现墨水渗化现象;在1~100μm2的孔面积区域中,微孔尺寸大都分布在1μm2左右,当该区域的孔隙率过高(超过9%以上)时,涂层商标织物表面大孔结构较多,打印文本图案的连续性较差.

    商标织物水性聚丙烯酸酯吸墨速干性能打印清晰度商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