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服用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连丹丹王镭杨雅茹尹立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聚苯硫醚(PPS)纤维的吸湿性能、染色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和熔融纺丝机将聚丙烯酸钠(PAAS)和纳米TiO2 与PPS共混制备复合纤维,并对PPS/PAAS/TiO2 复合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AS和纳米TiO2 在PPS基体中的分散相容良好,纳米TiO2 可提高PPS的结晶度,而PAAS会降低PPS的结晶度;当PAAS质量分数为 2%时,复合纤维的综合性能最优,断裂强度为 3.06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4%,水接触角达 52.1°,标准回潮率提高到 3.5%,上染率为 90.9%,耐皂洗色牢度达到 5 级,耐光照色牢度达到7 级,50℃加速紫外光老化 120 h后强度保持率在 85%以上.PAAS和纳米TiO2 附带的功能基团和在PPS基体中形成的多级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纤维吸湿性、染色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

    聚苯硫醚纤维服用改性吸湿性能染色性能抗紫外线性能聚丙烯酸钠二氧化钛

    太阳能驱动多级海水淡化器件的设计及其集水率探究

    蒋逸飞田焰宽戴俊王学利...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太阳能驱动为主的界面光蒸汽转化技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海水淡化技术,然而,以其为基础制备的海水淡化多级器件依然面临着制备方法复杂、价格昂贵、集水率不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使用廉价易得的紫铜板、碳纤维和粘胶基非织造布等材料,制备了能大幅增加光吸收率的碳纤维阵列光热层,快速供水的粘胶基非织造布水通道和蒸发层,以及快速冷凝水收集的疏水集水层,并以上述 3 部分为基础构筑太阳能驱动多级海水淡化器件.在确定器件最佳间距为3 mm,级数为十级之后,该器件在一个模拟太阳光照下实现了高达2.05 kg/(m2·h)的集水率.该器件充分利用了潜热实现了高效的水收集,为后续多级界面蒸发器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静电植绒非织造布界面光蒸汽转换技术海水淡化多级器件水收集太阳能

    棉秆皮微晶纤维素/改性壳聚糖吸附纤维制备与性能

    邵彦峥孙将皓魏春艳吕丽华...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壳聚糖(CS)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性能,以尿素溶剂法低温溶解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作为纺丝基体,以改性壳聚糖为分散吸附材料,经湿法纺丝和冷冻干燥制备棉秆皮微晶纤维素/改性壳聚糖(MCC/DCS)吸附纤维.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壳聚糖改性工艺,利用单因素方法优化纺丝工艺,并对DSC粉末的化学结构、MCC/DCS吸附纤维形貌结构及其对刚果红染料吸附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较优工艺为醋酸用量 55 mL,2,5-二硫二脲用量 0.6 g,壳聚糖用量 1.0 g,甲醛用量 8 mL;MCC/DCS纤维制备的较佳工艺为DCS添加量1.5 g,纺丝凝固时间 1h时,MCC/DCS吸附纤维的吸附效果和力学性能均较好;当刚果红染液质量浓度为 250 mg/L时,MCC/DCS纤维对刚果红染料达到最大吸附量,为 96.03 mg/g.

    改性壳聚糖棉秆皮微晶纤维素吸附材料刚果红吸附动力学

    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

    施静雅王慧佳易雨青李妮...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人类生产活动排放的PM0.3悬浮颗粒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的危害,以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PU/PVB)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PVB在复合纳米纤维膜中的质量占比来调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透气性能和过滤性能.结果表明:PVB的加入有效减小了PU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当PU和PVB的质量比为 8∶2时,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为385 nm,相比于PU纳米纤维膜减少 51%;断裂应力达到 16 MPa,相比于PU纳米纤维膜增加 45%,断裂应变为148%,具有优异力学性能;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为 289.37℃,其对PM0.3的过滤效率为 98.851%,过滤压降为 181.7 Pa,品质因子为 0.0246 Pa-1,是一种理想的PM0.3悬浮颗粒过滤介质.

    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空气过滤

    胶原蛋白肽/聚乙二醇共混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刘星辰钱永芳吕丽华王迎...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胶原蛋白肽(COP)纺丝困难的问题,以 60%甲酸为溶剂,将COP和聚乙二醇(PEG)共混形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COP/PEG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分子间作用力、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COP 通过静电纺丝难以得到成形良好的纳米纤维;添加PEG进行共混纺丝后,随着COP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纤维的均匀性得以提升,可改善COP难纺丝的问题,在添加质量分数为20%COP时,COP/PEG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8 nm,分子间氢键相对强度为 52.42%,结晶度也达到最大值 62.53%,熔融焓为 55.81 J/g.

    静电纺丝胶原蛋白肽聚乙二醇纳米纤维可纺性

    聚乳酸/驻极体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谷英姝朱燕龙汪滨董振峰...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赋予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高效的驻极性能和过滤性能,以聚乳酸(PLA)为原料,选用有机氟驻极粉体、电气石和纳米SiO23 种驻极体,分别通过熔融共混法和熔喷纺丝技术制备了PLA/驻极体复合材料和PLA/驻极体熔喷非织造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驻极体可显著提高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电荷存储能力,添加质量分数为 1%时,PLA/SiO2 复合材料的驻极性能最佳,在室温条件下保存 6d后表现静电量仍保持在 1.77 kV左右;在 32 L/min的气体流速下,PLA/SiO2 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空气过滤效率达到 78.5%,比纯PLA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高41%,而纯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仅为37.5%;在此基础上,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使纳米SiO2在PLA中均匀分散,可显著提高熔喷材料过滤效率至88.4%,显示出高效低阻的优势,可推动绿色环保聚乳酸材料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

    聚乳酸纳米SiO2驻极体熔喷非织造材料空气过滤

    牢固结合的多层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

    安雪刘太奇李言赵小龙...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及膜层间的结合力,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工业过滤织物上纺制低熔点聚合物纤维和聚酰胺 6(PA6)纳米纤维,再与玻璃纤维进行热压成形制备出一种结合牢固的多层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过滤性能,同时通过建立拉力测试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过滤效率随着PA6 纳米纤维膜面密度和聚苯乙烯(PS)微球水溶液起始浊度值的增加而增高,当PA6 纳米纤维膜面密度为 2.5 g/m2 时,该复合材料对直径为 1μm的PS微球的过滤效率可达 98.9%;复合材料层间结合力随着低熔点聚合物纤维平均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当采用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纤维时,其结合力可达 8.2 N/cm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聚酰胺6聚苯乙烯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层纳米复合材料过滤效率

    长丝包覆复合包芯纱拉伸性能建模研究

    张华刘帅杨瑞华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和预测长丝包覆复合包芯纱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对其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拉伸曲线的不同阶段,建立由Kelvin元件、Maxwell元件和线性弹簧并联组成的五元件非线性黏弹模型,对复合纱拉伸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构建多项式模型对其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长丝包覆复合包芯纱线拉伸断裂曲线由 3 个阶段组成,分别是小应变线性阶段、大应变阶段和强力波动阶段;五元件非线性黏弹拉伸模型可较好解释复合纱拉伸曲线 3 个阶段的应力-应变特征,理论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相符,二者相关系数大于 0.999,可用于预测双长丝包芯包覆复合纱的拉伸断裂性能.

    复合纱拉伸性能断裂特征黏弹力学模型强力预测复合包芯纱

    基于视觉特征强化的环锭纺细纱断头在线检测方法

    陈泰芳周亚勤汪俊亮徐楚桥...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动态生产环境下纱线特征弱、纱线目标小而导致的断头检测正确率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特征强化提取的细纱断头在线检测方法.为验证算法有效性,搭建了巡游检测装置及图像采集系统,提出了针对纱线弱特征问题的强化算子,实现对拖影纱线特征的强化;设计了针对纱线小目标问题的启发于谷底的小目标分割算法,可自适应地从强化特征后的纱线图像中准确提取纱线特征;最后利用欧拉距离判别法进行纱线断头的检测.通过采集某纺纱厂 1000 张细纱图片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检测准确率能够达到97.3%,每张图的处理时间为 59.76 ms,能够实时有效地进行断头检测.

    环锭纺纱断头检测机器视觉形态学运算阈值分割细沙

    基于卷积滤波的接触式纱线张力测量方法

    彭来湖刘建廷李杨齐育宝...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保持纱线张力控制系统输出稳定的纱线张力,针对张力测量中出现的不收敛、抖动大、精度低和毛刺较多等问题对张力反馈调节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卷积滤波的接触式纱线张力测量方法.首先在悬臂梁正反面粘贴电阻应变片,利用压阻效应将纱线张力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进行测量,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受纱线输送路径环境及传感器结构特性影响,张力信号耦合了低频、高频和奇异噪声,不能直接用于纱线张力控制系统,因此,为解耦真实张力值,在软件控制系统中设计限幅滤波算法滤除奇异噪声;用低通滤波去除高频噪声;用S-G卷积算法去除低频耦合噪声.为验证算法可靠性与实用性,搭建纱线张力测量实验平台,对恒张力和变张力条件下纱线张力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张力波动控制在 0.6%以内,这对复杂工况下的纱线张力检测及张力控制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卷积滤波悬臂梁压阻效应纱线张力噪声干扰实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