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稀疏字典优选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

    王小虎潘如如高卫东周建...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稀疏字典算法检测速度慢,无法满足实时检测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字典优化的疵点检测算法.首先采用一定尺寸的窗口对正常样本滑动取块进行学习得到字典库;然后对字典库进行分组优选,其策略是依据样本被近似的程度,按顺序分组挑选最优字典组;之后检测时选用字典组对织物图像求解系数并进行重构,得到重构图像及相应的残差图像,最后对残差图像进行疵点区域的判定.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检测准确率平均可达 96.22%,检出率高于无约束字典学习方法,图像大小为 512 像素×512 像素时平均每张用时 208 ms,为稀疏字典方法的 0.26%,可达到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仍具有实时性的效果.

    稀疏表达字典优化织物疵点实时检测图像处理

    复合结构经编针织电容式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

    李露红赵博宇丛洪莲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柔性电容传感器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导电材料易剥落和透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具有双面效应的导电针织物作为柔性电极,不同厚度经编间隔织物作为介质层的针织复合结构电容式传感器,并进行了电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其在外力作用下的灵敏度、线性度、迟滞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加,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逐渐增大,介质层厚度越大,灵敏度越好;当应变小于 30%时,不同规格电容式传感器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度,介质层厚度愈小,线性度越好,但随着应变继续增大,电容式传感器线性特性变差;在应力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电容式传感器表现出较好的压缩回复性;在不同应变值的连续压缩测试中,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输出曲线形状整体相似,电容式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针织双面效应柔性电极间隔织物传感性能

    经编间隔鞋材设计与三维仿真

    杨美玲蒋高明王婷李炳贤...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经编间隔鞋材的高效设计与简易成形,研究了鞋材织物的结构与成形原理,建立间隔鞋用织物结构的垫纱运动、穿经运动矩阵模型.根据不同组织线圈结构控制点的数量与位置,建立间隔织物面层线圈与间隔丝线圈结构的基本模型.在归纳分析这类织物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织物编织时线圈所受张力进行力学分析并求取相应偏移量.介绍了几款具有代表性网眼结构与花纹效应间隔鞋材的结构特征与工艺设计方法,并探讨重经组织结构应用.最终借助JavaScript和C#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对鞋材织物结构实现快速仿真,丰富网眼间隔鞋材的种类.实验证明间隔鞋材中线圈单元存在三维空间内的受力影响,采用重经组织提高了间隔鞋材中网眼的仿真效果与速度,对于重经组织的分类有利于对间隔鞋材设计仿真,可为 3 层结构经编鞋材设计提供新思路.

    经编鞋材间隔织物线圈模型线圈受力三维仿真

    基于平织机的管状三维机织物设计及其矩阵模型

    王旭闵尔君李少聪张文强...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管状三维机织物的设计,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并运用管状组织的构造方法,提出基于平织机的该类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和矩阵模型.首先以三维机织物为管壁得到表组织图,通过"底片翻转"法得到里组织图,按照分层织制的方法确定管状三维机织物组织图.通过MatLab函数对表组织矩阵元素置换及矩阵调序以获取里组织矩阵,并运用Kronecker积运算实现表、里组织矩阵按比例相互嵌入及表经提升点元素的赋值,从而得到管状三维组织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组织图设计方法及其矩阵模型可提高该类组织的设计效率.

    管状三维机织物织物组织图交织规律组织矩阵Kronecker积

    基于SURF和VLAD特征编码的面料图案检索研究

    赵文浩向军张宁潘如如...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纺织面料图案检索算法检索效率低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URF和VLAD特征编码的纺织面料图案检索算法.首先构建带有图案的面料数据库,并提取图像的SURF特征以对图像内容进行表达;接着对采集的原始面料进行聚类生成视觉词典,由生成的视觉词典对数据库中面料图像的SURF特征进行VLAD特征编码,以聚合生成VLAD向量;然后在保证VLAD对图像表达能力的前提下,对生成的VLAD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降低向量维度,提高检索效率;最后采用Ball-tree算法构建索引,加快匹配速度,提高检索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在视觉词典规模为 512,保留维度数为 512 时,算法平均检索精度达到了 83.5%,平均检索时间为 0.488 s.

    面料检索SURF特征VLAD特征编码面料图案主成分分析

    仿松球叶片结构面料的制备及其调湿性能

    胡亦雯唐虹唐天一魏书涛...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面料随人体湿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散湿量的功能,研究并模拟松球叶片随湿度自动张开闭合的微观结构,采用在涤纶/氨纶针织物表面涂层聚氨酯,形成吸湿伸长变化差异大的主动层与从动层结构,从而制备仿松球功能面料.研究了仿松球面料叶片纵横比、叶片方向、涂层附着率等结构参数与叶片张开时间、张开角度、张开速度和有效张开率等湿度调节相关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仿松球叶片纵横比为 65%、叶片方向为从动层面料经向、涂层附着率为 66.7%时,仿松球面料的调湿性能最优,其仿松球叶片面料可根据穿着者衣下湿度的变化而自动张开闭合,快速调节湿度从而提高穿着者的舒适性.

    仿松球面料功能面料自动调湿面料结构聚氨酯涂层调湿性能

    氮硼掺杂碳量子点/异氰酸酯型微胶囊复合整理棉织物及其防紫外线性能

    帅旗孙硕成世杰张宏伟...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及其耐水洗性能,采用氮硼掺杂碳量子点(BN-CQDs)和异氰酸酯型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喷涂-干燥-辗轧-干燥整理,在辗轧过程中微胶囊中芯材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棉织物表面的羟基和碳量子点表面的羟基、羧基或者氨基进行反应,将碳量子点固定于棉织物表面,且微胶囊的壁材聚氨酯形成涂层.对微胶囊的粒径、分散情况、棉织物结构、防紫外线性能及其耐久性进行了表征和检测.结果表明:经过BN-CQDs与异氰酸酯型微胶囊混合溶液整理后的棉织物相较于原织物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有较大提升,UPF值最高达到 36,UVA和UVB透过率低至 2.57%和 2.29%,比原棉织物的UPF值提高了 207.7%;整理后的织物经过水洗 20 次,其UPF值仍达 32,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洗性能.

    碳量子点异氰酸酯型微胶囊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耐水洗性能

    复合改性氧化石墨烯接枝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辛华李阳帆罗浩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水性聚氨酯(WPU)织物涂层的疏水性能、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间苯二胺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MPD-I-GO)作为部分硬段,聚醚二元醇(PTMG 1000)为软段,二羟甲基丙酸为亲水扩链剂制得了MPD-I-GO/WPU复合胶膜.探究了MPD-I-GO质量分数对复合胶膜的疏水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D-I-GO的添加可以发挥补强作用,有利于提高织物涂层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且随着MPD-I-G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增大至 89.56 nm;MPD-I-GO因在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使其在WPU中均匀分散,当MPD-I-GO质量分数为 0.18%时,复合涂层的断裂强度高达 14.32 MPa,电阻率可达 205 Ω·cm.

    水性聚氨酯功能化石墨烯复合涂层疏水性抗静电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织物/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

    张杏叶伟龙啸云曹海建...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织物与热塑性聚氨酯(TPU)黏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UHMWPE纤维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及复合工艺的调整来提高复合材料界面黏结性能.研究了热压温度及时间和常压DBD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及次数对纤维结构、纤维表面形貌及化学成分、丝束断裂强力及复合材料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 120℃,热压时间为 30s时,UHMWPE纤维织物与TPU的黏结性能达到最优,剥离强度达到了 42.88 N/(25 mm);经过常压DBD 等离子体处理后,UHMWPE纤维表面产生明显的刻蚀痕迹,纤维表面含氧极性官能团增加,丝束力学性能及复合材料剥离强度随着处理电压和次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处理电压为 200 V,处理 3 次时,丝束断裂强力增加了 1.8%,剥离强度提升了 30.7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热塑性聚氨酯断裂强力界面黏结性能

    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的循环染色

    韩博王玉霖舒大武王涛...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长,能耗水耗高和有色废水排放量大等问题,使用有色废水处理剂对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进行低温快速皂洗并实现循环染色.以模拟废水和染液为研究对象,脱色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染色废水处理工艺.通过测试染料竭染率、固色率和染色织物部分颜色参数证实了染色废水循环染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0.07 g/L的C.I.活性红 218 模拟废水适宜的处理条件是 3%废水处理剂,85℃处理 15 min,在此条件下染色废水脱色率高达 99.1%;与常规染色相比,利用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循环染色,可提高活性染料上染百分率,染色织物颜色偏深;染色时,染料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随循环次数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使用该方式染色既能实现有色废水高效处理,又能实现无机盐重复利用,符合低碳环保要求.

    活性染料循环染色废水处理脱色率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