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分子量壳聚糖皮芯结构微纳米纤维膜制备

    房磊刘秀明贾娇娇蔺志浩...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子量壳聚糖因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可促进细胞和组织生长以及可降解等特性,被认为是促进伤口愈合的优良材料;然而高分子量壳聚糖纺丝液黏度大,用常规静电纺丝法难以制成微纳米纤维.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溶液喷射纺丝法制备了高分子量壳聚糖/聚氧化乙烯微纳米纤维,纺丝液含有质量分数为1.6%的高分子量壳聚糖和2.5%~5.0%的聚氧化乙烯(相对分子质量为10万).所制备的微纳米纤维呈直线形,表面呈不光滑波纹状.通过MatLab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识别和计算,结果表明,当聚氧化乙烯质量分数从2.5%增加到5.0%时,纤维平均直径从133 nm增加到210 nm,直径分布变宽;微纳米纤维材料中大孔隙增多,孔隙率在0.69左右,变化不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分子量壳聚糖/聚氧化乙烯喷射纺丝微纳米纤维具有皮芯结构,其中,聚氧化乙烯位于皮层,高分子量壳聚糖构成微纳米纤维的内芯;动物实验初步证明了高分子量壳聚糖皮芯结构微纳米纤维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医用敷料溶液喷射纺丝法壳聚糖聚氧化乙烯微纳米纤维皮芯结构

    基于家蚕平板丝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汪宇佳王怡王雅思代方银...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基于天然平板丝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以家蚕平板丝为柔性基底,在家蚕吐丝过程中循环喷洒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和银纳米线作为导电材料,制备出具有天然多层结构的导电传感层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制备的平板丝传感层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分析,并通过优化传感层的层数开发出性能更优异的传感器.结果表明:具有2层传感层的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在42.03~60.00 kPa的高压范围内灵敏度可达0.20 kPa-1,比仅有1层传感层的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 20倍;该传感器响应/恢复时间均在1 s以内,且在施加不同压缩速率时仍能保持电流值稳定,可准确响应动态变化的压力,在超过1 500次压力加载/卸载循环后传感性能依旧保持稳定;该传感器可很好地贴附到人体关节表面用于监测人体运动状态,通过按压时间长短来模拟摩斯密码,可用于信息加密传输和困境救援;将传感器制成传感阵列,可应用于压力位置轨迹追踪.

    家蚕平板丝压力传感器智能可穿戴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银纳米线

    柞蚕丝素纳米纤维温敏复合膜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王勃翔徐航丹李佳林杰...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柞蚕丝素蛋白温敏纳米纤维的水溶液静电纺丝工艺及其生物相容性,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改性柞蚕丝素蛋白(ASF-AGE)为基材、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通过原位溶液聚合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SF-AGE-PNIPAAm)温敏纳米纤维膜,探究单体质量配比对纳米纤维膜形成的影响,分析纳米纤维膜的温度响应性、亲疏水性、体外降解及细胞相容情况.结果表明:ASF-AGE与NIPAAm以1∶1.5质量比进行聚合并经静电纺丝成功制备均匀连续的纳米纤维膜,平均直径为(452±120)nm;纳米纤维膜在32.7~33.4 ℃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在45 ℃具有显著的疏水性;纳米纤维膜在蛋白酶XIV中更易发生降解,降解28 d质量损失率可达39.6%;纳米纤维膜与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共培养未表现出细胞毒性,经5 d和7 d培养展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利于b End.3细胞增殖黏附.

    柞蚕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性生物相容性

    聚乙烯亚胺/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

    王浩然于影左雨欣顾志清...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易腐蚀的问题,将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腈(PAN)共混,基于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EI/PAN复合纤维薄膜,抑制CO2对空气阴极的侵蚀.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最佳成分配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物理特性、CO2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以铝-空气电池为例,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分析了 PEI/PAN复合纤维薄膜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将PEI嵌入PAN纤维中,所制备的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纤维直径均一且表面光滑;当PEI/PAN复合纤维薄膜中的PEI质量分数为50%时,在100 kPa条件下其CO2吸附量可达1.86 mmol/g;在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添加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相较于传统铝-空气电池,其比容量提升19.5%,放电时间延长20.4%.

    复合纤维薄膜CO2吸附聚乙烯亚胺聚丙烯腈空气阴极腐蚀金属-空气电池静电纺丝

    聚环氧乙烷/Al2O3被动辐射降温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清鹏张海艳王雨婷张涛...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制冷技术存在能耗大、额外产生热量、排放温室气体等弊端,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原料,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EO微纳米纤维膜,并采用共混法将纳米氧化铝(Al2O3)颗粒添加到PEO纺丝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PEO/Al2O3微纳米纤维膜,用于日间被动辐射降温.分析了纤维膜的形貌、太阳光反射率、大气窗口波段红外光透过率、发射率以及日间辐射降温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微纳米纤维结构和纳米Al2O3颗粒的有效散射,使纤维膜的平均太阳光反射率达到90.2%;PEO作为选择性辐射降温材料,结合Al2O3纳米颗粒的声子极化共振,使得PEO/Al2O3纤维膜在大气窗口波段的发射率为90.0%,当Al2O3的质量分数为4%时,在平均太阳光强度为712.3 W/m2、环境湿度为14.2%的条件下,相对于环境温度日间降温达6.1 ℃.

    被动辐射降温静电纺丝聚环氧乙烷纳米氧化铝微纳米纤维

    异形二醋酯纤维干法纺丝成形过程模拟及其截面分析

    邓钢张涛吴超平王军...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异形二醋酯纤维的干法纺丝成形过程,基于三角形喷丝孔推导了用于描述截面异形度变化的计算方程,并耦合到典型一维干法纺丝模型中,构建出可高效计算的混合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异形二醋酯纤维的干法纺丝成形过程.采用工业化纺丝实验装置制备纤维样品,分析了截面形态数据并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醋酯纤维的纺丝过程中溶剂蒸发和温度变化剧烈,恒温蒸发区不明显,在纺程1 cm左右达到卷绕速度,并在喷丝口下方短距离内迅速完成固化,截面积基本恒定;二醋酯纤维异形度受溶剂蒸发和表面张力2个因素共同控制,其中溶剂蒸发是主要控制因素;纤维异形度的实验值为74.4%,模拟计算值为72.8%,二者基本相近,同时纤维截面积实验值为642.0μm2,模拟计算值为614.8 μm2,差异率为4.2%,模型对纤维截面变化趋势有较好的预测性;纤维样品截面呈规则的"Y"形,异形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12%;纤维样品的截面积变异系数为4.17%,单丝间的截面积差异相对较为明显.

    异形二醋酯纤维干法纺丝动力学模型纺丝成形过程模拟异形度

    固相聚合对萘环液晶聚芳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魏朋李志强李娇娇李俊慧...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液晶聚芳酯熔融缩聚反应后期由于反应温度和熔体黏度过高导致的降解交联副反应以及成形加工困难等问题,以6-羟基-2-萘甲酸(HNA)、2,6-萘二羧酸(NDA)、对苯二甲酸(TA)、4,4'-二羟基联苯(BP)为原料,采用原位一锅熔融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萘环热致液晶聚芳酯,并对其进行固相聚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熔融指数仪对固相聚合后的液晶聚芳酯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液晶聚芳酯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受聚合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并不会改变聚芳酯的晶体结构,同样属于正交晶型.此外,固相聚合在温度305 ℃下反应12 h,液晶聚芳酯热学和结晶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高于此时间和温度时聚芳酯的熔点开始降低,热降解反应开始进行,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下降.

    热致液晶聚芳酯熔融聚合固相聚合热学性能晶体结构

    基于三维显微镜成像的墨西哥红酸枝内部纤维分布及结构形态表征

    周领辉祝成炎金肖克马雷雷...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设计出轻质、高强的纤维增强仿木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三维显微镜分析墨西哥红酸枝(MRAB)孔隙结构的形态与分布,测量了孔隙结构的尺寸和面积,并根据孔隙面积计算孔隙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木纤维的结构形态,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测量出微纤丝角来表征木纤维的取向度.研究结果表明:MRAB内部孔隙主要分布在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和微孔等结构中,在横切面上孔隙主要呈线状和类圆形,在径切面上主要呈线状和纺锤状,在弦切面上主要呈类圆形和纺锤状;MRAB内部的孔隙率为31.27%,孔隙率由髓心到树皮逐渐变大,木纤维沿轴向紧密平行排列,微纤丝角为3.27°;可将MRAB微观结构作为仿生依据,通过控制织物种类、树脂、产生孔隙的方法和铺层方向等因素来实现全新高性能仿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

    X射线三维显微镜墨西哥红酸枝仿木复合材料孔隙木纤维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高密机织滤料动态形变模拟与分析

    田少萌张丽石浩轩徐阳...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过滤机织物的设计,进一步探究机织滤料在受压时的动态形变及孔径变化规律,依据在实际应用时过滤机织物的纱线线密度、经纬密、面密度等参数,借助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织物三维细观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不同压力条件下织物的形变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织物最大变形量、变形轮廓以及孔径变化趋势,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织物最大变形量在圆心处,变形量沿直径呈梯度递减;随着压力升高,织物中心的变形量呈非线性增加,织物的变形轮廓曲线类似于正弦曲线;在压力作用下织物孔径增大,且中心区域孔径大于远离圆心处孔径,同一周向孔径大小和形状也会发生改变.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机织物过滤数值模拟动态形变孔径分布

    刺绣心电电极设计与性能分析

    陆彤唐虹赵敏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刺绣心电电极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规范电极设计与应用,分别对刺绣电极的面积、图案、针迹进行设计,并分析其影响要素.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分析电极厚度、平整度、皮肤-电极界面阻抗、信噪比、基线稳定时间、基线偏移幅度的变化规律,找出刺绣电极物理特征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刺绣电极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其传感灵敏性和捕捉的信号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刺绣电极图案越接近圆形其各项性能均越好;成品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针迹制备的刺绣电极传感稳定性和信号质量更好;经过优化设计得出的5.3 cm2圆形缎纹针迹刺绣电极,与3M公司生产的2223CN医用电极相比,皮肤-电极界面阻抗降低了 1.064 MΩ,信噪比提高了3.133 dB,基线稳定时间缩短了 3 s,基线偏移幅度减小0.07 mV,具有良好的外观平整度、电学灵敏性及稳定性.

    刺绣电极智能心电衣心电信号阻抗信噪比心电图基线镀银锦纶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