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MRI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李新华卢振东丁慧张娜...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不同乳腺MRI序列联合临床病理因素的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伴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其中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91例,前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91例,并按7:3的比例分训练组(阳性组64例、阴性组64例)和验证组(阳性组27例、阴性组27例).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提取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多个单、多序列影像组学标签评分,并结合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模型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瘤周水肿(P<0.001)、肿瘤长径(P<0.001)、肿瘤短径(P<0.001)、病理分级(P<0.001)、脉管侵犯(P<0.001)、毛刺征(P= 0.006)、弥散加权成像边缘高信号征(P=0.028)及表观弥散系数值(P<0.001)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临床病理因素.在影像组学标签评分中,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预测效能最佳,其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744,进一步联合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其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34.结论 基于乳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能够有效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转移.

    磁共振成像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影像组学

    基于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霍明新王淑梅刘冲张建军...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前瞻性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P-DWI)对鼻腔鼻窦病变图像质量差异,探讨TSE-DWI及EP-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诊治鼻腔鼻窦病变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所有患者行常规鼻腔鼻窦磁共振平扫后均行TSE-DWI及EP-DWI成像,通过2位医师对TSE-DWI与EP-DWI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来对比图像质量,评价2位医师间的一致性、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计算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TSE-DWI图像的各项主观评分值、信噪比均值和对比噪声比均值均高于EP-DWI(P<0.05),TSE-DWI图像的变形率较EP-DWI降低(P<0.05);对于图像主观评分,两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对于ADC值测量,两医师间的一致性极好(ICC>0.74);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极好(ICC>0.74)并且呈极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DWI序列的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相同,分别为90.1%、90.9%、97.0%、74.1%、90.3%.结论 磁共振TSE-DWI序列可有效提高鼻腔鼻窦部位图像质量,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ADC值在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中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鼻腔鼻窦病变TSE-DWIEP-DWI图像质量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

    心脏磁共振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老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王玲鲁国卫章宏尹成俊...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CMR)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老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CMR检查的DCM老年患者173例,将患者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4)及测试集(n=69).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潜在预测因子,以此构建DCM患者MACE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法、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估及验证.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9.7(16.4,45.4)月.随访结束时,59例(34.1%)患者发生MACE.LASSO回归及交叉验证筛选出9个潜在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III~IV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β受体阻断药、CMR晚期钆增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是DCM患者发生MACE风险因子,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1年、3年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一致性较好.训练集1年、3年生存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5%CI:0.748~0.953)、0.853(95%CI:0.797~0.909),测试集1年、3年生存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95%CI:0.758~0.959)、0.887(95%CI:0.816~0.95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较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预测模型高风险组患者较低风险组生存概率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临床和CMR特征参数构建了DCM老年患者MACE发生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

    心脏磁共振列线图扩张型心肌病晚期钆增强

    单、双期CT增强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比较

    张海涛柏劲松舒圣婕张驰...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双期CT增强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探索最佳扫描方案.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因甲状腺结节行平扫及双期CT增强的153个病例,共171枚结节,单期CT增强组取延迟50s的图像序列作诊断,双期CT增强组取延迟25s和50s两组图像序列作诊断.主要评价指标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结节特征的显示率、阳性淋巴结的显示率及结节的强化特点.结果 单、双期CT增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对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形态、包膜、密度、钙化、淋巴结等特征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密度的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双期CT增强的强化方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单、双期CT增强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单期CT增强辐射剂量低,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甲状腺结节CT增强期相诊断价值计算机体层成像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模型构建

    李欣朱小刚骆敏霞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并构建诊断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016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菌阴肺结核组(n=478)、非结核肺病组(n=538,其中肺癌200例、肺炎338例),均行MSCT检查,分析两组MSCT影像学特征,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相关征象,构建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间的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空洞、钙化、分叶征等MS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空洞是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获得联合诊断模型方程式:Log(P)=-1.256+1.455×树芽征+0.982×小叶中心结节+1.023×空洞,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25,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94%、70.97%.结论 以MSCT影像学特征构建的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提供可靠依据.

    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螺旋影像学特征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诊断价值

    核素显像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视化诊断进展

    邬心爱邬永军王雪梅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及多系统病变.手术切除是治疗PHPT的主要手段,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应用,术前分子影像学精准定位成为迫切需要.核素显像双时相99mTc-MIBI SPECT/CT、11C-choline及18F-Fluorocholine PET/CT一直是PHPT术前定位研究的热点,现就99mTc-MIBI、11C-choline及18F-Fluorocholine基本显像原理,三种核素显像方式在异位/复发病变、多腺体病变、PTH升高与核素显像结果不一致及既往颈部手术史的PHPT术前定位临床应用优缺点新进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PECT/CTPET/CT术前定位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于琬晴张丰收强军宋卫东...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性差,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影像组学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可将医学影像中的组织病理学、肿瘤生物学等信息转化为高维量化特征信息,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协助临床进行肿瘤的早期诊疗.本文介绍了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病理分级、微血管侵犯与免疫组化标志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数据量、模型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可向多中心、多任务等方向发展,以期为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影像组学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病理分级微血管侵犯

    主观认知下降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李一杰韩英妹张衡吕静...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观认知下降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连续体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先于轻度认知障碍.其认知变化以微妙的认知下降和补偿性的认知努力为特征,且已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阶段.研究患有主观认知下降的人群对于理解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和识别主观认知下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很重要,且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先进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与主观认知下降症状相关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本研究主要从结构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机器学习角度分析主观认识下降的诊断、预测病情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揭示其神经生理机制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主观认知下降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磁共振成像综述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陈宗桂潘桂洪管海辰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肿瘤领域的研究中,理想的多模态多功能纳米诊疗剂不仅能够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靶向治疗,还能特异性显影实现影像诊断的目的.二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诊疗的精确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无机纳米颗粒、有机纳米颗粒、载有靶向基因的纳米颗粒、以化疗药物为核心的纳米颗粒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高强度聚焦超声靶向治疗肿瘤消融

    1203例不同生活困难状况大学生的中医体质调查

    刘泽王俊杰何汶霞钱冬冬...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郴州市某高校生活困难学生与非生活困难学生中医体质分布现状,为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更具针对性建议和参考.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抽取郴州市某高校1203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信息调查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确定生活困难等级,比较各组体质构成的差异性.结果 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共1203份,非生活困难学生827例(68.74%),其中平和体质320例(38.70%),偏颇体质507例(61.30%);生活困难学生376例(31.26%),其中平和体质121例(32.20%),偏颇体质255例(67.80%);不同生活困难状况大学生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生活困难学生平和体质显著高于其他不同生活困难程度大学生平和体质比例(P<0.05);无论生活困难与否,男女生的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和不同年级来源学生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尤以生活困难学生更为显著,高校更应关注生活困难学生的中医体质调理工作.

    大学生生活困难学生中医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