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何继善

双月刊

1672-7940

cjeg@cug.edu.cn;cjeg001@163.com

027-67883682/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埋未爆弹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及探测实践

    王晓龙唐甫甘以津何成阳...
    837-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寻找埋藏在地下未爆弹的有效方法,采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进行试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探测试验内容包括改变发射线圈的电流强度和改变测线方向,即测线沿已知弹体长轴和短轴方向布置.结果表明:发射线圈的电流强度大小、不同激励场方向,沿弹体长轴、短轴方向的瞬变电磁响应场异常形态有明显差异.短轴方向测线的多测道曲线形态较复杂;长轴方向测线的多测道曲线在早期主要呈现单峰异常,峰值位于弹体上方,异常相对简单,多测道视电阻率等值线图曲线"U"字形下凹形态,下凹中心位于弹体上方.试验结果应用于未爆弹的实际探测工作中,采用大发射电流,遇到复杂异常适当改变测线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未爆弹响应特征全区视电阻率

    岩溶地区隧道泄水洞精细化探测技术

    张锡江聂俊丽
    847-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工程建设时,经常遇到因岩溶作用导致的塌陷、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为了预防地质灾害、降低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需要对隧道工程进行精准的超前地质预报.而岩溶区的泄水洞隧道具有断面尺寸小、干扰大、探测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使得超前地质预报的难度变大、准确度降低.采用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和超前地质钻孔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能对岩溶体进行精准探测.本文采用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青后山泄水洞桩号XSDK59+017—XSDK58+887段进行了实际应用,预报了桩号XSDK58+928—XSDK58+918段的泥质填充型溶洞.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的泄水洞中,使用经过训练后的YOLOV8模型对雷达图像进行溶洞识别,置信率能达到80%以上,避免了人的主观性,提高了数据解释效率.并且采取这种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式能有效预报隧道前方的溶洞空间分布、充填物;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避免了地质灾害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地震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岩溶探测

    优势渗流层段测井评价及应用

    李海燕屈翠侠刘斌刘永河...
    85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识别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是现阶段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急需解决的难点之一.已有研究中有关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多是基于井间或井组间的动态监测,或者利用动态与静态资料相结合,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来评价和预测.本文针对目标砂体本身较强的非均质性以及长期注水开发的改造,储层的渗透性与孔隙度相关性差,而主要受控于孔隙结构的储层特征,通过分析优势渗流层段形成的微观机理和主导因素,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及宏观非均质程度作为两大评定因素,构建优势渗流层段综合评价指数,进而建立两大因素的测井表征方法,逐步实现基于核磁共振测井与常规测井资料的优势渗流层段识别与评价.将研究区39 口井分别进行优势渗流指数处理计算,通过与实际实施井的对比,发现冲刷较强,水淹程度较高的砂体部位,Sd指数都达到20以上,因此确定Sd≥20即为优势渗流层段.该指标对区域优势渗流层段的识别精度可达73%.

    优势渗流层段微观孔隙结构宏观非均质性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

    三维激电法在黔西北某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

    张德实何帅杨炳南谢小峰...
    86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铅锌产地之一,区内发现的某超大型铅锌矿深部及外围被认为仍具较大找矿潜力.随着埋深加大,地质条件更复杂,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查直接或间接的矿致异常愈加被认可.为研究三维激电方法在黔西北铅锌成矿区的勘查效果,首先在典型矿床开展了方法有效性及装置参数试验,结果显示梯度四极加三极装置联合反演显示的高极化率(17~20 mV/V)、低电阻率(158~251Ω·m)与已知铅锌矿体空间位置对应较好,然后应用到外围空白区,圈定了高极化、低电阻激电异常,经钻孔验证为含黄铁矿及铅锌矿(化)地质体.表明通过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圈定含黄铁矿物地质体异常,结合地质分析,间接指示铅锌矿体空间位置是本区三维激电方法应用的思路,对地区同类型铅锌矿地球物理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三维激电法黔西北铅锌矿黄铁矿极化率

    石炭-二叠系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李庆峰亚东菊张灯亮台立勋...
    876-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炭-二叠系煤系中沉积了较厚的暗色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及致密砂岩,这些地层在研究区内分布广、面积大、区块多,表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致密砂岩气潜力.通过物探手段识别研究区内非常规天然气聚集潜力区块,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石炭-二叠系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沉积相分析、广义声波约束反演及岩性滤波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对研究区内的储层预测达到了较好效果,基本查明了研究区内二叠系下统山西组致密砂岩层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泥岩层的沉积主控因素及空间展布特征.根据储层厚度反演结果指导井位部署,经过设计钻孔施工数据与储层厚度反演预测结果对比,证实了结合沉积相利用广义声波约束反演非常规天然气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可以为华北平原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降低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风险.

    二维地震资料沉积相广义声波约束反演储层预测华北平原区

    初至波层析反演技术在浅水气云区成像的应用——以渤海湾某油气田为例

    程耀张明强朱金强宋鑫...
    890-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域速度建模是地震成像的关键环节.当前主流的反射波层析技术在浅水气云区资料应用时,由于受到浅层气强烈的吸收及散射作用影响,难以得到准确的速度模型.利用初至波受气云影响较小、容易识别且易于拾取的特点,将初至波层析反演技术成功应用到渤海湾某大型油气田实际资料的速度建模中.结果表明:初至波层析反演可以建立高精度的中浅层速度模型.与常规反射波层析反演速度模型及偏移成果相比,该方法可以准确刻画气云区低速异常,显著提升气云区成像效果,消除由于速度不准导致的同相轴扭曲等构造假象.证明了初至波层析反演技术可以在气云区弱振幅和低信噪比条件下得到可靠的中浅层速度模型,为浅层存在显著速度异常体区域的速度建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气云区速度建模初至波层析

    胶东北部海岸带厚覆盖区近地表地层结构分析——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探测结果

    李子永赵静张利峰王小天...
    898-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东北部海岸带覆盖区的地表地质露头少,岩体、地层和构造等地质现象难以通过地表露头直接观察.为查清研究区周边海岸带覆盖区浅部地层的分布情况,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联合开展近地表地质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初步查明了研究区周边海岸带覆盖区浅部地层岩性、各岩性层的顶底界面埋深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区东侧细砂层底界面的平均埋深为23 m,花岗岩顶界面的平均埋深为37 m;研究区西侧粉砂层底界面的埋深为2~2.5 m,细砂层底界面的平均埋深为24 m,花岗岩顶界面的平均埋深为35 m.沉积层的沉积厚度由海向陆逐渐变薄,花岗岩基岩的顶界面埋深由海向陆逐渐变浅.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探地雷达法联合探测的各岩性层界面深度与钻孔资料一致,可为研究研究区周边海岸带覆盖区的浅部地层分布情况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厚覆盖区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

    基于差分盒维数的井下电视图像裂缝分割识别方法研究

    田成富耿德祥曹建伟王明明...
    909-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井下电视图像对岩心完整性进行识别、分割及裂缝宽度提取是解释岩性、裂隙的关键.目前,井下电视成像结果主要是通过人工方法进行识别解释,工作量大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基于此,针对井下电视图像分割识别,提出从分形理论出发,采用差分盒维数(Differential Box-counting,DBC)算法来提取井下电视图像的岩性变化,以及裂缝、裂隙等岩层纹理特征,进一步通过基于最佳聚类数选择的K-均值聚类算法对井下电视图像进行纹理分割,实现对井下电视图像的岩层自动化分区.结果表明:结合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裂缝宽度信息,裂缝识别准确率达到94.2%,实现了岩性的准确分层、裂缝的精细识别.与2D Log-Ga-bor算法相比,差分盒维数算法对井下电视图像分割效果好、速度快.

    差分盒维数井下电视图像裂缝分割识别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征稿简则

    9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