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与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与建设
工程与建设

陈东明

双月刊

1673-5781

gcyjs06@163.com

0551-2903953 2903832

230009

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125信箱

工程与建设/Journ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以及环境工程等各个专业,竭诚为工程建设界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服务。本刊属大土木类专业技术期刊,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兼顾理论研究,设有多个专栏,覆盖面宽,专业性强,内容丰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海底静摩擦的深水悬链锚泊线静力特性分析

    王硕汪利先万展宏王福硕...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海底静摩擦对于锚泊线张力分布的影响机制,基于悬链线模型,建立考虑海底静摩擦的锚泊线系统静力分析模型,开发锚泊线静力计算程序StaticMoor并完成锚泊线静力分析.研究表明:同一顶端激励下,海底静摩擦系数对锚泊线构型与锚泊线悬垂段张力分布没有影响,而对锚泊线躺底段张力分布与锚固点张力存在明显的影响.

    海底静摩擦顶端激励顶端张力悬链线

    双气室振荡水柱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吴炎汪利先张浩邓棪文...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一种耦合水平底板的双气室振荡水柱式新型防波堤装置,并开展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黏性全非线性数值波浪水槽,应用其数值研究了不同水平底板长度、水平底板浸没深度和气室开孔率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水平底板的双气室振荡水柱式防波堤在低频区的消浪性能和能量耗散均明显提升,总体透射系数均在40%以内;增加水平底板长度和浸没深度均会降低装置的透射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气室开孔率的增加则会导致装置的反射系数减小,透射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增大.

    防波堤振荡水柱水平底板双气室反射系数透射系数能量耗散系数

    "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研究

    栾方舟
    1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多个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在建筑行业,特别是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这一目标不仅催生了新的挑战,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机遇.本文从专业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材料、工艺、系统优化以及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双碳"目标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碳排放节能减排

    路基土体参数对拼接基差异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

    刘丙强扈惠敏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境内某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 CAE建模,将工程勘察实际数据极值等幅调整,实现新路基土体各个物理参数在有限元软件材料设置方面的人为模拟,建立拓宽公路路基、地基在模拟地应力与交通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机制.计算结果表明:拓宽路基土体的重度的均匀增加对路基和地基表面沉降与水平位移方面都有着持续的影响,两者表面在横纵方向上位移均同步增大;土体的弹性模量的等幅增大会使地基表面差异沉降均匀增加;土体的摩擦角对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较小;新路基土体的黏聚力则会影响拼接工程路基表面的水平位移.

    有限元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土体重度土体弹性模量

    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致效应研究进展

    王启培任杰王淼王静峰...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跨度空间结构具有建筑结构外形优美独特、受力性能良好以及可以提供较大的无内柱空间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大型建筑中.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事故表明:风荷载已成为影响其结构设计的主要荷载.本文介绍了大跨度空间结构表面风压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致效应计算方法,对比了目前不同的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方法,并对大跨空间结构风致干扰效应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结果发现,目前关于大跨度空间结构风荷载及风振响应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影响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安全推广应用.

    大跨度空间结构表面风压风致效应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进展

    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周成龙范梓浩沈宾宾张文东...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如何获得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的准确描述出发,介绍了常用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及其适用范围,评述了国内外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对普通混凝土及新型混凝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规范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都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常用的预测模型会高估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关于新型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模式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收缩徐变预测模型适用范围

    超宽断面沉管隧道侧壁排烟口间距研究

    汪光裕吴华孙小磊陈建忠...
    31-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保超宽断面沉管隧道运营安全,设置合理的侧壁排烟模式下排烟口参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依托某八车道沉管隧道工程,开展了 1∶15模型试验,以烟气温度扩散范围、烟气蔓延范围为评价条件,分析了当火源位于两个排烟口中间位置时,20MW火灾工况下侧壁排烟口不同设置间距下的烟雾流态特性,得到如下结论:①烟气温度扩散范围以及烟气蔓延范围均与排烟口间距呈正相关关系;②侧壁排烟模式下,排烟口间距大于84 m时烟气扩散的控制效果较差,因此间距设置不宜超过84 m.

    沉管隧道超宽断面侧壁排烟烟气流态

    基于TRNSYS探讨合肥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性

    杨启安孙路
    35-3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合肥地区一家四口家庭用生活热水为实例,通过TRNSYS软件模拟分析合肥地区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水温度,计算出不同辅助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水单价.通过对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济性分析,指导合肥本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能源TRNSYS软件成本分析

    探究地下矿山冒顶及充填物压实的地压监测方法

    白春松白学勇刘小伟
    38-3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概述地下矿山常见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冒顶现象和充填物压实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支撑;接着详细介绍了地压监测的传统技术,如机械式监测方法、声波监测法和应变计测量法,以及现代技术,包括光纤传感技术、微震监测系统和无线传感网络;随后,着重分析了这些监测技术在冒顶监测和充填物压实监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实时监控系统、微震活动分析、预警机制的建立与优化以及充填物强度与密度监测、压力与位移监测等的具体应用案例;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对地压监测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地下矿山冒顶充填物压实地压监测传统监测技术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研究综述

    刘健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是困扰道路工程界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综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开裂经验预估模型或力学预估模型可对路面开裂情况进行初步预估.受限于提取开裂特征数据的条件和选取的拟合影响因素参数,经验预估模型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实际工程状况对预估模型进行修正.基于力学理论的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主要是关注沥青面层的一维模型是需要被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预估模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