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建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高等建筑教育

重庆大学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

刘东燕

双月刊

1005-2909

gdjzjy@yahoo.com.cn

023-65112294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高等建筑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3年创刊,于1992年对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办刊宗旨,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对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思想,对办学方针、体制,对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主张和重要的决策性建议。本刊导向正确,科学精炼,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大数据在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四大基本原则

    邹太龙向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已成为高校德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既是高校德育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大数据之于高校德育的广阔应用前景,需要有价值前提层面的考量,也就是从方法论的视角构建大数据在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包括乐观与谨慎的统一、技术与人文的共生、群体与个体的兼顾、权利与责任的并举.只有廓清认识上的偏颇,才能为相关的数据应用主体提供思想层面的指导,有效规避大数据德育应用的实践误区.

    大数据高校德育应用基本原则

    京津冀高校联盟的系统模型与保障机制研究

    王伟伟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满足政产学研多主体协同创新的诉求,对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高校联盟呈现层次多样、方向多维、理念明确等趋势,但建设层次、建设效果与现实需求仍存在脱节,运行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从多主体协同创新的视角,基于联盟服务对象的诉求,构建了以共同目标为导向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京津冀高校联盟模型,重点分析了联盟的内部结构与运行机理,建议从顶层设计、管理机制、信息平台和文化融合等方面予以保障.

    京津冀高校联盟系统模型保障机制协同创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强基计划"为例

    谭志雄王佳怡穆思颖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结人才培养阶段衔接性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及交叉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二三三四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即以双轮驱动配合"三类整合"课程体系,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与四阶段科研训练,构建五方支撑培养体系,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拔尖创新人才"强基计划"现实困境路径优化

    世界一流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欧林工学院为例

    刘盛周宏余捷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球工程教育引领机构,欧林工学院以培养工程创新者为己任.为此,欧林工学院将"欧林三角"作为课程哲学,致力于在工程教育中融入人文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将工程愿景变为创业技能是其课程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安排了模块化课程和实践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欧林工学院以雄厚的师资背景和"以目的为中心,多元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作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智力支持,从而确保课程有效开展.借鉴欧林工学院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校可以从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选拔具有创造力的"跨界"教师,改进教师评价体系形成凸显教师工作轨迹的综合评价等路径,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欧林工学院

    对标工程认证基本要求的毕业生设计选题探索

    王勇刘猛陈金华肖益民...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关键环节,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重庆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某毕业设计选题为例,基于该选题的背景与目的,对该毕业设计的关键内容、任务要求与传统毕业设计进行对比,并对其不同点进行剖析.以该毕业设计工作内容为基础,对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项基本要求,对该毕业设计的各重要环节进行了对应解析,分析了各环节相关工作以及能力提升与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基于过程分析结果,构建了毕业设计能力培养与工程认证基本要求的关系图谱.以期通过建环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内容,对标工程认证的基本要求,为相关专业毕业生能力提升提供思路与途径.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对标能力

    基于"四轮驱动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营营叶继红喻秋贾福萍...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本科阶段是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学科竞赛是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学科竞赛+课程建设+大创项目+制度保障"四轮驱动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多层次、递进式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从"单一型、封闭型、知识灌输型"向"复合型、开放型、能力创新型"转化,真正树立起开拓创新的科学理念,最终达到"知识和技能传授"与"科研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目的.

    四轮驱动模式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下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

    韩健勇赵悦陈阳贾鹏蛟...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因此,校企合作模式成为高校与企业间构建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产教深化融合的重要意义.文章针对理工类高校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以山东建筑大学第二课堂制度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特征与改进方向,介绍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多元主体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育培养方式改革,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得到多元化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多元主体校企合作双创模式初见成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和实践探索将为理工类高校双创教育建设提供借鉴.

    校企合作理工类高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土木工程专业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践模式探索——以BIM技术课程为例

    石晓波刘婉莹乔亚宁鄢晓非...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我国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工程管理作为交叉学科,更应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BIM作为工程管理教学内容的新课程,现阶段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局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联系行业实际不足等问题.文章将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其他BIM教改方案进行对比,通过揭示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的实际意义与动力因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项目解决BIM技术教学问题的适用性和作用机理,指出大学生BIM创新项目的实践模式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前期准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方案可视化交互的相关教学中,使BIM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工程管理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模式BIM技术教学改革

    从链条到生态——浙江大学建筑学系的数字化课程体系改革

    吴越许伟舜孟浩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数字建筑教学的系统性及其与传统设计教学的关联性日益凸显.浙大建筑学系自2021年起,实行了以数字建筑课程生态建设为核心的一流本科课程综合改革,主要针对数字建筑课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并强调其对传统设计教育中理性思维的辅助及延伸作用,形成了纵向完整的课程链,并横向与核心设计课程产生有效关联,初具成效.在此背景下,文章总结并探讨了该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内容结构框架及课程间的关联性.

    数字建筑计算性设计数字建造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五强一化"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许月萍赵羽习许贤夏晋...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复合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的目标需求,培养体系中课程的迭代更新则是其中的关键.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新工科专业为例,结合新时代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土水交融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构建了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以强智能和强实践为核心的"五强一化"课程新体系,探讨了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在创新与实践、前沿与智能化两个方面的改革和实践经验."五强一化"课程新体系实现了大土木融通的培养模式,开辟了土建类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方向,可为高校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土水交融通"五强一化"强智能强实践新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