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气象
广东气象

庄旭东

双月刊

1007-6190

gdqxbjb@grmc.gov.cn

020-87672469

510080

广州市福今路6号

广东气象/Journal Guangdong Meteor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粤西夏季暖云催化试验及效果分析

    罗瑞婷阮楚雯殷美祥张兴铃...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卫星、S波段双偏振雷达、雨滴谱和自动站等观测资料,结合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CPEFS V1.0产品,在粤西山区进行一次吸湿性暖云地面催化试验,对试验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风波天气背景下,CPEFSV1.0模式模拟情况与实际云系对应较好,配合较好的水汽、热力条件,适合开展人工增雨催化试验.作业后云体单元出现回波顶高升高,雨滴平均数浓度在30 min内从0跃增到2.37 m-3,等效雨滴平均直径跃增到1.10 mm,催化30 min后雷达估算雨水含量为0.21 g·m-3,表明暖云催化30 min后雨滴数浓度变大,变成大雨滴,增加重力碰并、雨滴繁生等微物理过程,从而增加了地面降水效率,催化1 h后才出现降水效率降低.催化后粒子整体下落速度较快,谱宽增大,表明雨滴碰并、破碎过程较为强烈,雨滴碰并增长明显,其中粒径与速度的数量大值区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粒径的增大下落速度也明显增加.

    人工增雨暖云催化试验夏季粤西

    韶关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关键气象因子分析

    黄观荣刘艳群汪海恒王敏...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5-2020年韶关的南雄、始兴、乐昌、乳源4个烟叶种植区气象数据和B2F、C3F等级烟叶化学成分资料,通过LSD多重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敏感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明确了影响韶关烟叶不同化学成分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韶关烟区烟叶大田期气象条件基本能满足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生长需求,但不同等级烟叶不同化学成分指标受不同生育期的气象因子影响差异较大.(2)B2F烟叶中,影响其氯、氮/碱、总糖/还原糖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为旺长期的昼夜温差、伸根期的平均气温、成熟期的气温.(3)C3F烟叶中,伸根期平均气温是影响其总烟碱的关键气象因子;旺长期昼夜温差、伸根期昼夜温差、旺长期日照均为影响其氯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伸根期平均气温、旺长期昼夜温差、伸根期积温、旺长期日照均为影响其糖/碱的关键气象因子;旺长期积温、平均气温和伸根期平均气温、积温是影响其氮/碱的关键气象因子,敏感效应表现相反.

    农业气象烟叶化学成分关键气象因子韶关

    翁源县电力负荷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预测

    甘锦蕾颜金何龙敏高翠翠...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电力负荷和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2020年7月—2022年12月、2023年7月—12月翁源县逐日电力负荷,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等多种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了翁源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做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翁源电力负荷具有线性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小;季节变化明显,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2、1月,最低值出现在5至6月上旬.翁源电力负荷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气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相对湿度次之;舒适度和体感温度与电力负荷也存在一定关联.不同季节与不同的气象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关联.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对翁源逐日电力负荷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能较好地反映电力负荷的季节变化趋势.

    应用气象电力负荷气象因子多元逐步回归翁源

    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成效分析——以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为例

    屈静玄叶爱芬陈子通钟水新...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梳理了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自2012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从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支撑防灾减灾需求和促进人才成长等方面分析了该实验室的运行成效,并结合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在人员经费保障、评价指标、模式发展等方面提出新时期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气象科学管理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技术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东省

    广州市区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策略优化研究

    高铭祥梁之彦张兰张锦城...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0-2022年华南前汛期广州市区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情况,结合个例,分析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的经验性特征,探究应对不同来向的系统时,广州市区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策略.结果表明:按照来向可将所有暴雨个例分为偏东向、局地生成、偏西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型,其中西南向型个例最多,偏东向型个例最少.各不同向型个例在上游和广州市区的移动过程中,西南向和西北向型的个例强度基本维持,但仍有移近减弱的个例;偏西向型的个例减弱概率较大;偏东向型的个例强度维持较好,而局地生成型的个例较大概率导致广州市区出现暴雨.通过各方向个例的特点,总结出对应的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经验.利用该经验性特征反算2023年华南前汛期影响广州市区的暴雨个例,可发现各向型的暴雨预警发布质量均有提升.

    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策略前汛期华南

    一种电子产品对S波段天气雷达干扰排查分析

    罗赐麟谢宸浩何铮金芳伊...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2023年广州S波段雷达首次发现的一起家居电子产品干扰雷达的现象,探索排查干扰的方法,分析新型干扰源的生成机理和规律特点,结果表明:天气雷达干扰排查,可以借助雷达本身的接收机,采取先机内后机外、先近后远的步骤分步进行,达到排查的目的.同时,对于新型智能家居设备分析,因产品质量问题和数量聚集效应,也会产生聚集干扰信号,破坏电磁环境,且干扰频次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大气探测与仪器天气雷达CINRAD/SAD型S波段天气雷达同频干扰

    基于ATP-EMTP的风电机组雷击暂态特性与防雷研究

    刘国森朱文生吴卫扬
    78-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ATP-EMTP(Alternative Transients Program-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Program)电磁暂态软件,对风电机组的雷击暂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措施选择.具体操作步骤:首先通过建立风电机组模型,模拟了雷击过程中的暂态电流和电压变化;其次对风电机组的雷击暂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桨叶、塔筒、接地系统雷击暂态特性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和仿真结果,分别针对风电机组组成制定具体的防雷措施.

    雷电防御电磁暂态分析程序(EMTP)风电机组雷击暂态特性

    降水现象仪在降水现象识别中的应用

    甘泉吴若婷杨思晓黄楚贤...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0年4-9月广东龙门国家基本气象站布设的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和翻斗式雨量计,以翻斗式雨量计为参照分析DSG5对降水的测量性能,评估DSG5厂家算法对不同降水现象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1)DSG5反演的降水量与翻斗式雨量计观测的降水量一致性较高,小时雨强和分钟雨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0.944.(2)全部毛毛雨和部分雨降水现象无雨量记录,可能是由于雨强过小仪器测量精度无法观测到雨量;当雨强增大时,雨现象识别和雨量记录一致,对应的大部分雨粒子分钟雨强介于0~20 mm/h之间,直径≤5 mm,下落速度≤12 m/s.(3)DSG5可能误将强雨判断为冰雹,识别到冰雹降水现象时对应的分钟雨强≥20 mm/h,大部分粒子直径≤5 mm,下落速度≤12 m/s.

    大气探测与仪器降水现象识别雨滴谱DSG5降水现象仪

    FY-3E卫星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产品质量评估

    郭晓坤陈璟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浮标海面风数据作为标准值,采用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数理统计方法,对FY-3E极轨气象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WindRAD 4种海面风产品进行比较质量评估,结果表明:4种海面风场产品(C、Ku_20 km、Dual、Ku_10 km)的风速误差均在1 m·s-1量级,性能与当前主流微波散射计的海面风速基本相当,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科研和业务应用的需求.3种空间分辨率为20 km的海面风产品(C、Ku_20 km、Dual)的风向性能与当前主流微波散射计的海面风向相比存在显著不足,只能满足风向8等分的应用场景;Ku波段10 km空间分辨率产品的风向性能较好,接近主流微波散射计的水平.在4种产品种中,Ku波段10 km空间分辨率产品无论风速还是风向性能均为最优,且该产品空间更加精细、数据量也更大、也更靠近陆地,是各种应用场景的首选.

    海面风场微博辐射计FY-3E星

    深圳两种型号降水现象仪的降雨观测质量评估

    张春生温精敏张哲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布设在深圳地区的两套不同型号的降水现象仪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观测数据及对应时段的雨量传感器降雨量数据,在对降水现象仪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两套不同型号降水现象仪的观测质量.结果表明:竹子林站的DSG1型降水现象仪观测的下落末速度和雨滴直径的关系与理论值吻合程度较高,石岩站的DSG5型降水现象仪观测的下落末速度偏大;与雨量传感器观测的小时雨量比较而言,竹子林站的DSG1型降水现象仪性能更优;从不同降雨强度下降水现象仪性能而言,对于小时降雨量10 mm以下的降雨,两套降水现象仪与雨量传感器的观测一致性均较高,而当小时降雨量10 mm以上时,竹子林站的DSG1型出现了系统性偏低的情况,石岩站的DSG5则一致性较低,偏差表现为随机偏高或偏低.业务使用时,当降水强度较大时,应对降水现象仪观测数据进行订正,特别是对于小时雨强超过50 mm的降雨,应审慎使用石岩站同型号的DSG5降水现象仪的观测数据.

    大气探测与仪器雨滴谱降水现象仪观测质量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