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周文贵

双月刊

1672-0962

gpxb306@mail.gdufs.edu.cn

020-36204656

51042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报。本刊旨在交流涉外型科研与教学的新成果、新经验,探讨双语教学、全英教学的新途径。本刊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为语言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外交学、管理学、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提供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而月色依然明亮》的后人文主义愿景

    胡江波贾京京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人对火星天象的观测与阐释、到当今火星探测器的高效运行,火星一直是人类社会对宇宙想象和探索的重要对象.《——而月色依然明亮》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知名科幻小说集《火星编年史》中的第七篇,以极高的前瞻性想象了人类殖民火星计划中对火星的第四次探访,批判了人类带给世界的破坏.本文立足后人文主义视角,通过分析《——而月色依然明亮》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对人与自然关系错位的反思,解读故事中体现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愿景.这一解读有助于促进我们反思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并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伦理参考.

    雷·布拉德伯里《——而月色依然明亮》后人文主义火星殖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中的多重空间书写

    贾美玉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常常采用非传统的手法,如打破时间顺序和运用时空交叉,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空间美学,而《暗店街》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20世纪末,西方学界涌现出一股空间研究的浪潮,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约瑟夫·弗兰克的文学空间形式以及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模型等理论广受关注.这些理论为深入挖掘《暗店街》的空间书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莫迪亚诺精妙地建构了由迷宫巴黎-身份迷宫、阿里阿德涅线的链条结构,以及门和窗点状空间意象组成的多重维度空间.首先,迷宫巴黎不仅代表地理上的错综复杂,更是象征着身份的迷宫.作者通过主人公在迷宫般的城市中的漫游,生动地描绘了身份探索的复杂性.其次,小说采用了侦探小说式的书写方式,赋予了叙事链条化的结构,生动地呈现了散落的碎片化记忆如何有机地构筑起叙事线索,成为走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最后,典型的点状空间意象门和窗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类普遍的生存境况.它们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元素,更是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外部投射.莫迪亚诺利用空间这一叙事载体,延续对"追忆"和"寻根"等永恒主题的书写.该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空间、记忆与身份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探讨了人类在都市中的流动性与困境,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店街》空间叙事迷宫巴黎无意识记忆

    在遗忘中追寻逝去的时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的叙事艺术

    黄菊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多以"追忆"和"寻找"为主题,他的作品既有对人类命运关怀的深刻主题也有精湛的叙事技艺.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叙事技巧四个维度来探析莫迪亚诺追寻逝去时光的独特叙事艺术.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为:小说采用特殊人物的内聚焦视角;叙述者时常在回忆中展开回忆;小说善于构建流动、跳跃的故事空间;小说内部充满各种象征寓意和互文性.莫迪亚诺的作品以简洁轻盈的文字和别具一格的叙事形式承载厚重深刻的主题,符合现代小说的审美倾向,给现代小说的形式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启示.

    遗忘追寻逝去的时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叙事艺术

    母性实践的困境——论安·波特小说中的"恶母"形象

    王凤廖健虹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德州作家矛盾状态的一种典型体现,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其短篇小说中生动地塑造并刻画了三类不同的"恶母"形象.一方面,在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矛盾时,这些"恶母"抛弃了社会传统既定的慈母标准,以抵制母性神话的姿态出现,显示出对孩子的冷漠和刻薄;另一方面,她们又服膺于传统社会的父权制意识形态,迎合占社会支配地位的男性思想和趣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恶母".通过这些"恶母"形象,波特意在揭示母亲身份自身内在的"母性矛盾"和母性实践中面临的两难处境,表达了对作为母亲的女性所处生存现状的深刻思考.

    凯瑟琳·安·波特恶母母性矛盾母性实践南方淑女

    女性身份的失格与探寻——安妮·塞克斯顿的女性主义自白

    唐亚琪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妮·塞克斯顿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她以高度自传性和自白性的诗歌记叙了自身女性身份的失格和对女性身份的探寻.塞克斯顿看似完美女性生活的背后,掩藏的是一个受创伤的女儿、抑郁的妻子和歇斯底里的母亲,她把诗歌当作缓解痛苦的精神治疗方式.塞克斯顿的抑郁源于她持续一生对于自身女性身份的焦虑,一方面父权制度的压抑致使她女性身份认同的缺失,另一方面因从小母爱缺乏导致她成年后对于母性身份既渴望又否定的矛盾情结.在诗歌自白中,她试图探寻失去的自我,重新树立她的女性身份认同.

    安妮·塞克斯顿女性身份自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