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硅及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韩慕瑶赵丽娜孙洁
    3547-3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Si)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较低的电压平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但Si不同于石墨,其固有电导率低,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巨大,不宜直接作为负极材料.因此出现了许多从维度结构、复合材料、黏结剂和电解质等方面改善或适配Si基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案,以使其满足商业化的要求.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Si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方面的设计要素,介绍了代表性材料的性能表现,最后,对目前Si基材料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展望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前景.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构设计黏结剂电解质

    纤锌矿型β-CuGa1-xZnxO2的Zn2+取代Ga3+不等价掺杂对其结构及光催化性质的影响

    姚明彩杨强孟健刘孝娟...
    3561-3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n2+在Ga-位不等价掺杂的功能陶瓷材料(β-CuGa1-xZnxO2).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HT-XRD)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 DRS)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甲基橙(MO)的降解反应评价了Zn2+在Ga-位的引入对该功能陶瓷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Zn2+的引入引起带隙变宽,吸光范围变窄,自发极化变小,进而导致单位时间内生成的高活性物质减少,不利于降解反应.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L)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β-CuGaO2性质的可能方法.

    β-CuGa1-xZnxO2不等价掺杂光催化降解

    窄光谱磷光配合物的设计及电致发光性能

    张慧东谷盼盼张芳都明旭...
    3571-3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螯合配体及辅助配体的设计与筛选,构筑了一种全新的天蓝光铱金属配合物(MeFPyPy)2Ir(dipc-MePy)(简称MFPMP),实现了三重态配体中心、三重态金属-配体电荷转移和/或三重态配体-配体电荷转移跃迁类型混合比例较优化的发光过程.以MFPMP作为发光体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半峰宽为52 nm,最大发光波长为476 nm的窄光谱、单峰型、高亮度、高效率天蓝光发射,并在1000 cd/m2的实用亮度下保持了25%以上的外量子效率(EQE),与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相当.本工作为进一步开发色纯度更高、更具有实用性的磷光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有机电致发光铱金属配合物窄光谱色纯度

    4种Keggin型磷钼酸盐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

    帅蝶赵美娟陈丙年王力...
    3579-3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并表征了4种过渡金属钒取代的Keggin型磷钼酸盐Na3+nPMo12-nVnO40(PMo12-nVn)(n=2,3,4,5).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4种多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的混合型抑制,过渡金属钒取代的个数会影响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当所加酶量为500 U/mL时,PMo10V2,PMo9V3,PMo8V4和PMo7V5对酪氨酸酶的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7.046±0.506),(12.128±0.574),(12.362±0.802)和(9.860±1.490)mmol/L.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与酪氨酸酶之间主要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在0~200μmol/L范围内,4种多酸未对B16黑素瘤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且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此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4种多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优于ABTS.

    多金属氧酸盐酪氨酸酶酶动力学分子对接黑色素抗氧化

    咪唑配位的半三明治钌金属(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段军周萍萍张立倩马琳...
    3589-3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半三明治钌(Ⅱ)(Ru1~Ru3)与1,3-双咪唑基苯配体(1~3)为前体,合成了一系列钌(Ⅱ)矩形大环组装体(4~12);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噻唑蓝(MTT)实验结果表明,草酸型和苯醌型钌(Ⅱ)组装体4~9对测试的4种肿瘤细胞株均无毒性(IC50>100μmol/L),而萘醌型组装体10~12表现出较好的抗癌活性(IC50<2.22μmol/L).斑马鱼卵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带有长烷氧基链的组装体12的毒性较低;斑马鱼体内肿瘤实验表明,组装体12在生物体内对A549(人肺癌细胞)有较好的抗癌作用.研究表明,组装体与DNA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插入作用.

    半三明治钌(Ⅱ)钌(Ⅱ)矩形大环抗癌活性

    基于环状DNA-银纳米簇荧光探针对微囊藻毒素-LR的传感检测

    杨新杰赖艳琼李秋旸张艳丽...
    3600-3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型环状DNA为模板,制备了环状DNA-银纳米簇(Circular DNA-AgNCs)荧光探针,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设计的环状DNA由MC-LR适体链(Apt)和适体链的互补链(cDNA)杂交形成,且cDNA可作为DNA模板用于合成AgNC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表征了AgNC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存在目标物MC-LR时,由于MC-LR与环状DNA中Apt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导致环状DNA解体,释放出的cDNA-AgNCs在610 nm处呈现强荧光.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环状DNA-AgNCs荧光探针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5~500μg/L,检出限为1.7 ng/L(S/N=3).该荧光探针具有制备简单、无需任何标记和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环境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微囊藻毒素-LR环状DNA银纳米簇荧光探针

    表面定向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槲皮素的选择性识别

    李菲李小轩李一峻何锡文...
    3606-3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硼酸功能化的磁性碳纳米管作为反应基质,采用一种简便、绿色的硼酸亲和表面定向印迹法制备了槲皮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应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的特异性识别.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形貌和晶型结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槲皮素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4.57μg/mg)、良好的印迹效果(IF=8.44)和再生能力.对实际中药样品银杏叶提取物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槲皮素检测效果,可作为中药有效成分槲皮素的特异性识别工具.

    表面定向印迹磁性碳纳米管槲皮素识别

    基于铂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模拟酶的无标记电化学赭曲霉毒素适体传感器的构建

    李梅夏晓娟陈志雄杨梦...
    3615-3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性质的Pt NPs@Mn-MOF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采用丝网印刷电极构建了一种无标记型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OTA)的检测.利用Pt NPs@Mn-MOF的模拟酶特性,将其作为电极基底用于捕获OTA适体链,同时催化H2O2还原产生电流响应信号.OTA的引入会减少纳米酶的催化活性位点,从而导致电流信号降低.在0.01~300 ng/mL范围内,随着OTA浓度的增加,电流响应值逐渐降低;采用计时电流法检测电流响应信号,从而间接实现了对OTA的定量检测.此外,该生物传感器通过U盘式小型工作站进行检测,不仅可与电脑连接进行检测,还可与手机连接进而实现实时检测,并且其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出限低至3.33 pg/mL(S/N=3).该传感器可用于真实玉米样品中OTA的检测,在真菌毒素现场检测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铂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纳米模拟酶适体传感器赭曲霉毒素

    基于TMT10-plex等量标记结合SMOAC富集磷酸肽的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性能评价

    赵欢欢李存玉金红
    3624-3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且高通量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的策略,即采用连续互补的磷酸化富集方法SMOAC(Sequential enrichment of metal oxid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结合TMT(Tandem mass tag)标记技术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以3例经紫草素处理的及3例正常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为实验材料,经Trypsin酶解后的肽段用TMT10-plex试剂进行等量标记,标记肽段先经TiO2富集,收集包含磷酸化肽段的洗脱液,接着用次氮基三醋酸铁(Fe-NTA)对TiO2的流穿液和清洗液进行二次富集,再次收集包含磷酸化肽段的洗脱液.整个实验流程做2组,对其中一组的2次洗脱液分别分析,另一组的2次洗脱液合并分析.在SMOAC的2次洗脱液合并分析中鉴定到4263个磷酸化蛋白上超过13000条磷酸化肽,富集特异性>97%,其中被定量的磷酸化蛋白为3848个,占总鉴定量的9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MOAC能够有效提高磷酸化肽段的鉴定效率,且能与TMT等量标记试剂结合,实现对少量蛋白样品的磷酸化蛋白定量分析.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金属氧化物亲和色谱连续富集Tandemmasstag技术质谱

    C1~C3正构醛、醇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中的产物离子特征分析

    王如新赵忠俊贺飞耀岳寒露...
    3632-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C1~C3正构醛、醇化合物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 MS)中的产物离子特征,考察了不同E/N值(E:电场强度,N:气体分子数密度)下C1~C3正构醛、醇的产物离子种类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正构醇类(甲醇、乙醇和丙醇)倾向于形成质子化聚合物[nMH]+及其失水离子[nMH-H2O]+,且随着E/N值升高,醇类会产生较多裂解碎片和多聚体离子.低分子量正构醛(甲醛、乙醛和丙醛)主要产生质子化产物[MH]+和一水合质子化产物[M·H3O]+,高E/N值(>125 Td)会抑制甲醛质子化,也会抑制其加合产物的生成.乙醛倾向于形成水加合物,且随着E/N值增高,质子化乙醛与一水合质子化乙醛的变化趋势相反.另外,丙醛在较高的E/N值下会产生一系列聚合物,如[MH·C2H5]+和[2MH]+.通过分析C1~C3正构醛、醇的质子转移反应特征及产物离子形成过程,获得了C1~C3正构醛、醇的特征离子和对应的最佳E/N设置值,为低分子量醛、醇的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C1~C3正构醇、醛飞行时间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