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多孔有机聚合物中构筑广谱性重金属离子吸附活性位

    赵开庆吴若雨罗翌峰石春红...
    834-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维刚性结构的三蝶烯为单体,通过简单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的三蝶烯基多孔有机聚合物(TPOP),在TPOP中接枝乙二胺和氯乙酸钠,构建了广谱重金属离子吸附剂(TPOP-CH2EDTA).获得的TPOP-CH2EDTA具有微孔/介孔结构,其微孔尺寸为1.6 nm,BET比表面积为634 m2/g,利于重金属离子传递和配位作用的强化.TPOP-CH2EDTA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广谱性,其对Ag(Ⅰ),Cu(Ⅱ),Ni(Ⅱ),Zn(Ⅱ),Co(Ⅱ),Sn(Ⅳ),Pb(Ⅱ),Cd(Ⅱ),Fe(Ⅲ)和Cr(Ⅲ)等10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高于98%.以Pb(Ⅱ)为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高达184.5 mg/g;具有拟二级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速率快,动力学常数k2为0.0173 g·mg-1·min-1;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Pb(Ⅱ)的去除效率仍高达95.8%.TPOP-CH2EDTA对混合溶液中Pb(Ⅱ)和Cu(Ⅱ)的去除率均高于99%,且对含有大量无机盐[如Ca(Ⅱ),Mg(Ⅱ),K(Ⅰ)和Na(Ⅰ)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复杂真实水体系,Pb(Ⅱ)和Cu(Ⅱ)的去除效率仍高于90%.因此,通过调控多孔有机聚合物微观结构(如比表面积、孔径和吸附位点密度)而构筑的广谱性重金属吸附材料,为协同去除复杂水系统中混合重金属离子提供了方案.

    重金属离子吸附多孔有机聚合物广谱性吸附性能

    氧化铝-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胶束及其吸附增溶

    胡学一韩璐璐方云夏咏梅...
    84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一系列直链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钠(CcPpS,c=8或16时,p=9;c=12时,p=3,6或9)并鉴定了其结构.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类似,C12P9S在氧化铝上的饱和吸附量以及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增溶行为共同证实该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上形成了双层吸附胶束,但由聚氧丙烯(PPO)连接基导致的橄榄球状分子及其导致的较大分子吸附面积,使其吸附能力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增溶能力均稍弱于SDS.C12P9S@Al2O3对弱极性分子1-苯乙醇和难溶性分子苯乙烯的吸附增溶能力均明显强于SDS,而且对1-苯乙醇的吸附增溶量达到SDS@Al2O3的8.5倍,说明1-苯乙醇主要被增溶在C12P9S双层吸附胶束中PPO连接基所在的膨大部位,这使延展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氧化铝在废水处理和药物传递系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氧化铝吸附双层吸附胶束吸附增溶

    一种新型温度响应性聚氨基酸/聚类肽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李荣烨倪云霞刘丹丹李志...
    850-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正己胺为引发剂,通过γ-炔丙基-L-谷氨酸羧酸酐(PLG-NCA)和N-正辛基甘氨酸羧酸酐(Oct-NNCA)逐步开环聚合和后修饰策略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温度响应性两嵌段共聚物寡聚乙二醇单元修饰的聚(γ-炔丙基-L-谷氨酸)-b-聚(N-正辛基甘氨酸)[(PPLG-g-EG3)-b-PNOG].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比例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利用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聚合物的二级结构,并研究了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组装后的形貌.结果表明,该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室温下呈现α-螺旋结构,随着温度升高,α-螺旋的构象减少.该聚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自发组装成棒状结构.

    聚类肽开环聚合温度响应性二级结构自组装

    ABC三嵌段共聚物胶束从多间隔结构到多核结构转变的Monte Carlo模拟

    樊娟娟韩媛媛崔杰
    857-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亲水-疏水(H-P-H)型ABC三嵌段共聚物在B嵌段的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A嵌段和C嵌段的疏水性和二者之间的不相容性,体系中可以形成多种形貌各异的胶束.根据胶束中疏水核结构的特点,这些胶束大体上可以被分为多核型胶束和多间隔型胶束两种类型.通过增强疏水嵌段的疏水性或降低A嵌段和C嵌段间的不相容性,H-P-H型ABC三嵌段共聚物胶束能够发生从多核型胶束向多间隔型胶束的转变.进一步分析胶束中聚合物的链构象等微观结构信息发现,A嵌段和C嵌段间的排斥作用和疏水作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关系是影响体系中形成多核型胶束还是多间隔型胶束的决定性因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多间隔胶束多核胶束分级有序结构MonteCarlo模拟

    基于双锂法的炔基功能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杨琳燦冷雪菲韩丽李超...
    86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I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建立高效、精准、普适的SIS功能化方法一直是提高TPE材料性能的关键.首先,利用双烯单体与单官能度引发剂的反应合成了双官能度的双锂引发剂;然后采用双锂引发法,以炔基功能化单体封端,高效合成了α,ω-端炔基官能化SIS聚合物.采用叔丁醇锂作为异戊二烯聚合段的调节剂,叔丁醇钾作为苯乙烯聚合段的调节剂,合成了低乙烯基结构含量(5.8%)、窄分子量分布(<1.17)的SIS三嵌段聚合物;再向SIS三嵌段聚合物中一步加入炔基官能化的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进行封端,以高于90%的收率高效合成了α,ω-端炔基官能化SIS三嵌段模块聚合物,借助炔基的高效点击反应,实现了功能化及拓扑化TPE材料的制备.

    活性阴离子聚合双锂引发剂炔基功能化热塑性弹性体

    高分子/棒状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刘爱清徐文生徐晓雷陈继忠...
    875-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剪切场下棒状纳米粒子对高分子基体的结构、动力学和流变性质的影响.通过比较多种体积分数(0.8%~10%)的纳米复合物及纯熔体的模拟结果发现,随着纳米粒子的增加,高分子链的扩散和松弛逐渐受到抑制,而链尺寸几乎保持不变.从Weissenberg number(Wi)角度看,在剪切流场下,高分子链的结构性质(如归一化的均方回转半径、回转张量和取向抑制参数)几乎与纳米粒子的体积分数无关,而高分子链的Tumbling运动受到抑制.研究还发现,纳米复合物与纯熔体的剪切黏度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即Wi=1将曲线分为平台区和剪切变稀区.纳米棒的加入仅定量地改变了流体的剪切黏度.

    纳米复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剪切流场

    聚碳酸酯熔体在氮气环境中的增黏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姜雷严圣迪林宇吴国章...
    884-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酚A型聚碳酸酯(PC)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容易降解,表现为黄变和黏度逐渐下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某些PC在N2气保护下有可能出现熔体增黏效应.借助动态流变实验研究了7种PC的熔体增黏行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了分子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与光气法PC熔体黏度先下降后缓慢上升不同,酯交换法PC熔体随着检测时间的延长黏度上升,熔体强度增大,出现更严重的剪切变稀现象.分子结构表征证实,在无氧条件下PC分子链发生了支化或交联反应,形成了高分子量凝胶物.酯交换法PC在高温下的凝胶化速度比光气法PC高,导致低频区出现较高的剪切黏度.我们推测,端羟基含量可能是造成不同PC凝胶化差异的主要因素.

    聚碳酸酯熔体增黏流变测试凝胶化

    超浸润形状记忆海绵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刘鹏昌来华成中军刘宇艳...
    894-9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形状记忆性能,以聚氨酯海绵为基底,包覆TPI制备出了一种具有疏水超亲油特性的三维多孔形状记忆海绵.由于这种海绵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特性,可以通过反复按压/恢复过程,实现对海绵孔径在微米尺寸(约875μm)与纳米尺寸(约450 nm)间可逆调控.利用材料特殊的浸润特征及其可控的孔尺寸,进一步研究了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米尺寸大孔径海绵有利于对不相溶油-水混合物进行快速高效分离,而纳米尺寸小孔径海绵则有利于对乳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实现了同一材料同时满足不相溶油-水混合物及乳液体系的分离要求.

    形状记忆聚合物多孔材料可调孔尺寸油-水分离

    三联吡啶化合物的溶剂致荧光变色及丁醇异构体鉴别

    常慧姚双全韩文佳康榭娜...
    902-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联吡啶分子中引入N,N-二甲基官能团,实现了三联吡啶分子的局部激发态发光.研究发现,溶剂的极性诱导三联吡啶的偶极矩发生变化,实现了从深蓝光(λmax=384 nm)到黄光(λmax=558 nm)的溶剂致荧光变色.由于三联吡啶的荧光易受醇溶剂中—OH基团振荡猝灭,不同空间位阻的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及叔丁醇溶剂使得三联吡啶发光光色相近,但发光强度的差异较大.三联吡啶进一步与ZnCl2配位得到了三联吡啶-Zn(Ⅱ)配合物,金属离子Zn(Ⅱ)的配位作用促进了三联吡啶分子内电荷转移.由于电子给体N,N-二甲基官能团可发生平面扭曲,丁醇异构体可调节三联吡啶-Zn(Ⅱ)的局部激发态和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发光,进而实现其在丁醇异构体溶剂中发光光色的调节.因此,三联吡啶和三联吡啶-Zn(Ⅱ)具有良好的溶剂致荧光变色性能,可应用于4种丁醇异构体的鉴别.

    溶剂致荧光变色三联吡啶丁醇异构体鉴别局部激发态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

    高剪切速率对PCL/RGO附生结晶行为影响的原位研究

    苗伟俊吴锋王勇王宗宝...
    910-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己内酯(PCL)/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原位分析了75 s-1的高速率剪切作用前后的附生晶体结构演变及其对本体晶体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剪切后降温160 s后,PCL分子链开始在RGO表面附生,形成表面结晶层,同时形成部分PCL本体晶体;在200~480 s的等温结晶阶段,大量PCL本体片晶生成并形成规整的周期结构.较高的剪切速率使体系的黏度降低,因此在较高的剪切温度下PCL分子链更容易由伸直链转变为无规线团,不利于PCL分子链在RGO表面形成表面结晶层.在剪切速率为75 s-1时,70℃的剪切温度更有利于PCL分子链在RGO表面附生形成表面结晶层.

    聚己内酯还原氧化石墨烯附生结晶高速率剪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