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 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

周其凤

月刊

0251-0790

cjcu@jlu.edu.cn

0431-88499216

130012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ournal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以新、快、高为办刊特色,载文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被SCIE、SCI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中居科技期刊前列。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期刊源。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一、第二、第三届评比中先后获二等奖、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时密度矩阵重正化群的理论与应用

    李维唐任佳骏帅志刚
    2085-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度矩阵重正化群(DMRG)作为计算低维强关联体系强有力的方法为人熟知,在量子化学电子结构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含时密度矩阵重正化群(TD-DMRG)的理论取得较快发展,TD-DMRG逐渐成为复杂体系量子动力学理论模拟的重要新兴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基于矩阵乘积态(MPS)和矩阵乘积算符(MPO)的DMRG基本理论,并重点介绍了若干最常见的TD-DMRG时间演化算法,包括基于演化再压缩(P&C)的算法、基于含时变分原理(TDVP)的算法和时间步瞄准(TST)算法;还对利用TD-DMRG模拟有限温体系的纯化(Purification)算法和最小纠缠典型量子热态(METTS)算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近年TD-DMRG在复杂体系量子动力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含时密度矩阵重正化群矩阵乘积态非绝热动力学量子动力学电子-声子耦合

    三原子分子非绝热传能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安丰胡茜茜谢代前
    2103-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及非绝热跃迁的众多碰撞传能过程在大气、星际、燃烧化学以及化学激光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传能过程通常涉及到多个电子态,包含多种非绝热效应,使得理论研究中的透热势能面构建和动力学计算都极具挑战.本文以C(1D)+N2(1Σ+g)与I(2P3/2)+O2(a1Δg)两个非绝热传能体系为例,介绍了小分子非绝热传能动力学中透热势能矩阵、透热势能面,以及锥形交叉和自旋轨道耦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上述两个非绝热传能体系的动力学机制,并阐明了非绝热效应在这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非绝热效应自旋轨道耦合锥形交叉势能面量子动力学

    有机硅超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王琳琳李磊冯圣玉
    21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硅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电绝缘性能和透气性等,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具有自修复和可塑性的有机硅超分子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的功能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本文综合评述了有机硅超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氢键型、金属配位键型、Lewis酸碱对型、离子键型及π-π堆积型有机硅超分子材料,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有机硅材料超分子自修复

    PBFC-PI量子动力学方法及应用

    边文生曹剑炜
    212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多原子体系的量子动力学计算非常重要,然而,对含六原子以上的分子体系进行精确量子动力学计算仍具挑战性.面向过程的基函数定制(PBFC)-并行迭代(PI)方法是一种高效的量子动力学方法,已应用于对含九原子的丙二醛异构体系的氢迁移速率的精确量子计算.本综述首先阐明了PBFC的基本思想,之后重点回顾了PBFC-PI方法的具体内容、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的结合及其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应用这些方法实现了对单氢迁移、协同双氢迁移和分步双氢迁移3种类型基准体系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有助于获得对氢迁移过程的新认识.

    量子动力学迭代方法隧穿分裂丙二醛双氢迁移

    DNA环境中硒代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碱基对的激发态性质和光物理机理的理论研究

    彭沁方业广张腾烁崔刚龙...
    2136-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高精度的多态完全活化自洽场二级微扰理论方法,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组合方法的理论框架QM(MS-CASPT2//CASSCF)/MM下,系统研究了DNA环境中2-硒和4-硒取代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碱基对(2SeT-A和4SeT-A)的最低5个电子态(S0,S1,S2,T2和T1)的结构、性质和光物理过程.QM(MS-CASPT2//CASSCF)/MM计算揭示了DNA环境中2SeT-A和4SeT-A碱基对激发态性质和光物理过程差异性的来源,提出的机理将有助于理解DNA类似物的光物理过程,在光动力学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硒代碱基QM/MM激发态性质光物理MS-CASPT2

    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解析梯度方法的研究

    商辰尧张东辉
    2146-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势能面的运行速度对于动力学模拟至关重要.相对于计算简单、但耗时更长的数值梯度计算,直接求解势能面梯度的解析公式能够大幅提高势能面的运行效率.本文发展了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解析梯度的生成方法.计算解析梯度的代码可以通过程序自动生成.对大量数据点进行测试后,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的势能面梯度输出结果.通过测试不同势能面的调用时间,发现采用解析梯度方法能够带来10倍以上的性能提升.随着体系的增大,这种性能提升也会越明显.

    势能面神经网络反应动力学

    非平衡体系-热库纠缠定理与热输运

    杜鹏理陈子昊苏禹王尧...
    215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最近建立的体系-热库纠缠定理(SBET)扩展到非平衡的情形.其中,任意体系与处于不同温度的多个高斯型热库环境相耦合.现有的SBET将体系-热库的纠缠响应函数与体系的局域响应函数联系起来,而扩展的理论则关注通过分子结的非平衡稳态量子输运流.新理论是基于广义Langevin方程建立的,它与量子情形下的非平衡热力学密切相关.

    体系-热库纠缠定理广义Langevin方程非平衡Green函数量子输运

    PD-1与单克隆抗体残基特异性结合机制的计算丙氨酸扫描研究

    温炜黄达锭鲍劲霄张增辉...
    2161-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检测了2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复合物,并使用高效的计算丙氨酸扫描方法预测了单抗与PD-1的结合热点,将它们与对PD-1/PD-L1结合重要的热点残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embrolizumab以类似于PD-L1的方式与PD-1结合,而Nivolumab则以不同的方式与PD-1结合.2个PD-1/mAb复合物中共有的热点只有PD-1K131.同时发现,与PD-1K131结合的单抗的关键残基通常都受范德华(vdW)能量控制.2种单克隆抗体上热点的自由能贡献都以vdW能量为主,这表明在下一代PD-1新抗体的设计中需要提高静电型热点残基的数量.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丙氨酸扫描计算单克隆抗体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相互作用熵

    脉冲电场O/W乳状液破乳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刘沙沙张恒苑世领刘成卜...
    2170-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水包油(O/W)型乳状液体系中重油油滴在脉冲电场中的聚集行为.通过改变电场占空比的模拟参数,探讨了一定电场强度下的油滴聚集行为,以及电场破乳时电场强度参数与占空比参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利用静电势分布、相互作用势能以及结合构象统计等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说明在电场作用下油滴的电荷分布与聚集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在近0.40~0.75 V/nm范围内电场强度下,距离一定的重油滴聚集,低电场强度可通过增加占空比促使油滴聚集,且占空比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油滴在电场中发生形变,油滴电荷出现两极化分布,带负电沥青质分子引导油滴朝电场反方向移动;无电场下聚集过程中沥青质处于两油滴界面,范德华作用力为油滴聚集的主要作用力,同时油滴界面沥青质分子与周围分子形成π-π结合构象,增强了油滴间的相互作用力.

    双向脉冲电场重油油滴电场强度占空比分子动力学

    金刚石纳米线氮空位色心的表面与尺寸效应

    胡伟刘小峰李震宇杨金龙...
    217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大规模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表面修饰和尺寸对金刚石纳米线(DNs)中氮空位(NV)色心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磁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理论上设计了几种不同的DNs,这些DNs具有不同的表面修饰(干净、氢化和氟化),并且直径达数百个原子.实验结果证明,中性(NV0)和带1个负电荷(NV-)的NV色心的电子结构不受半导体表面修饰和DNs直径大小的影响,但NV色心的稳定性对这两个因素具有不同的响应.此外,研究中还发现,由于DNs中存在圆柱形表面电偶极子层,对DNs中掺杂的NV-色心的稳定性,表面改性诱导了不依赖尺寸的长程效应.特别地,对于n型氟化金刚石表面,掺杂在DN中的NV-色心可以稳定存在,而对于p型氢化表面,NV0则相对更稳定.因此,表面修饰为控制金刚石纳米线中的NV色心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提供了一种精确有效的调控方法.

    氮空位色心表面与尺寸效应密度泛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