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胆胰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胆胰外科杂志
温州医学院
肝胆胰外科杂志

温州医学院

施维锦

双月刊

1007-1954

gdywkzz@vip.126.com

0577-86699363

325035

浙江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学院内

肝胆胰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肝胆胰外科专业的学术性期刊。办刊方针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肝胆胰外科的新进展、新动向,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我国肝胆胰外科方面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成果的论文,临床病理讨论、病例分析、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以及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述评、专题讲座、文献综述、国外期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循Laennec膜LC治疗Tis/T1a期胆囊癌的认识和思考

    陆昌友李昕锴方超徐云柯...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治性外科手术是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针对Tis/T1a 期胆囊癌,国内外指南均提出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可,但指南未能明确描述胆囊切除的解剖层次或与胆囊良性疾病行LC有无区别.胆囊板为胆囊壁的一部分,与肝脏间存在Laennec膜.循Laennec膜入路行LC(LLC)既能保证切除完整的胆囊壁,达到Tis/T1a期胆囊癌的根治要求,做到"三防"(防胆囊破裂、防胆汁污染、防肿瘤种植转移),符合肿瘤en-bloc、no-touch切除原则,又能快速完成手术.LLC解剖层次定位更准确、对医师根治技术要求更低,具有更强的实际手术操作指导和推广作用,更符合精准外科理念.

    胆囊癌根治性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ennec膜胆囊板

    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

    陈泽平朱齐朱翔陈德盛...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血栓(P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或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无PVT者71例(无PVT组),术前合并PVT者14例(PV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脾功能亢进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脾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PVT组患者脾切除术后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升高,而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患者的这些指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VT组的改善情况优于PVT组.两组围手术期安全性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脾功能亢进合并PVT的患者接受脾切除术能改善脾亢症状,但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不如无PVT患者;其手术安全性与无PVT患者相近.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栓脾切除术

    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任思谦曲庭辉王行雁张利...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随着外科理念的进步,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在近年来开展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拟对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的发展历程及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相关文献的标题、期刊、国别、单位、作者、关键词等数据.结果 分析2000-2023年发表的被引数前200名的论文,总被引18 061次,篇均被引90.31次.1 106名学者参与了相关研究,其中德国海德堡大学的Buchler MW发表了最多的论文(n=18),总被引1 716次.相关作者来自25个国家,其中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n=48),而德国海德堡大学是发文量最大的第一作者单位(n=19).在被引数前200名的论文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包括"surgery""pancreaticoduodenectomy"和"resection".在2010年后"fistula""conservation"和"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关键词的使用频率增加.聚类时间线视图分析显示,保留胰腺功能的胰腺切除术的学术发展脉络,从与传统胰腺标准术式的对比研究,逐步发展为短期、长期预后研究,以及后续的腹腔镜手术研究.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过去20余年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可部分反映本领域的发展历程.今后开展更多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及基础研究有利于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文献计量学分析可视化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多中心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肝细胞增殖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体外实验研究

    安然任昊桢管文贤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肝细胞增殖的具体机制.方法 体外使用过量TNF-α作用于小鼠肝细胞系AML12并使用MSCs治疗.转录组测序分析阴性对照(NC)组和TNF-α组AML12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及基因功能富集和增殖通路的变化.使用公共数据库Gene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Database(GTRD)预测转录因子(TF)并与DEGs交集,进一步分析调控增殖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蛋白免疫印迹(W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以及CCK-8检测目标TF及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和信号通路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转录组分析提示TNF-α组肝细胞增殖受限,经典的Wnt信号通路被显著负调控,其中β-catenin的转录受限,下游通路被抑制.通过GTRD预测β-catenin的TF并于DEGs交集发现,广泛调控细胞存活、增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TF特异蛋白1(SP1)的转录也受到抑制.慢病毒转染敲低AML12细胞SP1的表达后WB和qRT-PCR结果显示β-catenin及其下游增殖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RNA水平降低;ChIP-qRT-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处理后SP1参与调控β-catenin的转录.对过量TNF-α处理后的AML12细胞进行WB、qRT-PCR、ChIP-qRT-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由SP1/β-catenin轴介导的细胞增殖被抑制.MSCs治疗提高了AML12细胞内SP1和β-catenin的蛋白含量,但被SP1抑制剂普卡霉素(MrA)显著抑制.qRT-PCR观察到相似的趋势,但MSCs治疗后AML12细胞内SP1的mRNA含量并未增加,提示MSCs并非通过促进SP1的转录发挥治疗作用.鉴于MSCs传递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使用短发夹敲低SP1表达的MSCs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敲低SP1导致MSCs的上述治疗作用被显著抑制.结论 过量TNF-α导致肝细胞内Wnt信号通路介导的增殖被抑制,MSCs通过传递SP1上调肝细胞β-catenin的表达发挥促进增殖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转录因子特异蛋白1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增殖小鼠

    GFP标记胰岛及其在鼠体内不同部位移植的探索

    蔡娟娟叶泽岚宋益康林悦...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胰岛,建立一种简便、精准探索胰岛在大小鼠不同部位移植存活效果的方法.方法 GFP腺病毒质粒转染标记分离鼠胰岛,将其移植到同系小鼠的腹腔、腹股沟皮下以及同系大鼠大网膜内,移植10 d后用便携式激发光源观察胰岛在移植部位的分布和存活情况,双硫腙(DTZ)染色液染色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确认胰岛,HE染色确认在移植位点的胰岛细胞团形态.结果 胰岛经感染复数为100的GFP腺病毒质粒转染后再培养48 h,在荧光显微镜和便携式激发光源照射下均可见胰岛发出绿色荧光;移植200个转染GFP质粒的胰岛至小鼠腹腔、腹股沟皮下以及大鼠肠系膜内10 d后,均可发现在移植部位有发绿色荧光的胰岛组织.以小鼠腹股沟皮下移植的胰岛为例,经DTZ染色可见组织中有显红色并能表达绿色荧光的胰岛组织,经HE染色可见胰岛外形圆整.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在动物体内探索胰岛移植存活的简便、精准方法,为初步判断该移植位点对于胰岛移植的适用性和后续进一步改进研究奠定了基础.

    绿色荧光蛋白胰岛小鼠大鼠移植部位胰岛存活

    腹腔镜左位胆囊切除术10例临床体会

    宋举贤吴乾龙吴炜坤姜智鑫...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左位胆囊(LSGB)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4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5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左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LSGB患者均成功接受LC手术,无中转开腹;8例采用三孔法LC,2例采用四孔法LC;外背侧入路5例,常规入路2例,逆行切除3例.中位手术时间45.0(40.0~105.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18.8~35.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0(4.0~6.0)d.无血管及胆管损伤,也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Delphi评分中,"胆囊颈位于胆总管上"是LSGB的共有特征,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因"胆囊周围外观"、"Calot三角外观"及"胆囊床外观"三个方面改变导致评分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通过及时调整手术策略,腹腔镜LSGB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左位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策略胆管损伤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日间模式下的疗效评价

    兰恩清金洲祥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日间模式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日间LC的22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组(96例,采用SILC方式)和三孔组(128例,采用常规三孔LC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胆漏、切口疝、腹腔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延迟出院率等指标,评价日间模式下SILC的疗效.结果 单孔组与三孔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SA)、延迟出院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日间模式下行经脐SILC与传统三孔LC方式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具有可行性.但SILC仍有不足,需要优化病例的选择,尤其对于高龄肥胖患者需择优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可通过优化手术器械,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手术日间手术切口疝

    经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全程个体化护理

    吴巧红黄旭芳饶巧莹毛剑婷...
    39-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个体化护理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4年8月30例接受该治疗的患者,通过总结全程个体化护理的经验,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经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MOJ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9个月,无支架堵塞现象,并且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5/30),包括胆道感染和出血各2例,肝区疼痛1例,均通过及时护理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结论 经PTCD途径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MOJ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全程个体化护理,包括术中配合、严密观察、防护宣教及延续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放射性粒子支架恶性梗阻性黄疸全程护理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序贯外科手术切除一例

    孙宁谈震李潇箫黑发贤...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NAT)后序贯外科手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本院的临床经验以及对胰腺癌NAT相关文献复习,针对NAT后患者外科干预的时机和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认为,对于暂无手术指征的部分胰腺癌患者,可以先行新辅助治疗,针对治疗后效果满意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但治疗不应局限于单一模式,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肿瘤的特征、治疗的反应以及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等因素,由多学科治疗团队(MDT)制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旨在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多学科治疗团队术后并发症

    微创全胰切除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一例

    高振宇杜程飞陶然张成武...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细胞癌(RCC)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亚型,术后常会发现肺、骨和肝转移,发生胰腺转移的病例非常少见.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可切除的ccRcc继发胰腺转移的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胰头部肿瘤多发,胰体尾部也有散在病灶.经多学科讨论结合本中心腹腔镜微创治疗优势,我们采取腹腔镜下全胰切除术,术后患者快速康复,后续辅以靶向+免疫抗肿瘤治疗,并控制血糖、补充胰酶等对症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团队总结认为,针对可切除的ccRcc继发胰腺转移,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降低术后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由于ccRcc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可辅助靶向和免疫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胰腺肿瘤继发性恶性肿瘤肾透明细胞癌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