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歌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歌海
歌海

廖明君

双月刊

1007-4910

gxgh_0771@sina.com;miusic@163.com

0771-56211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

歌海/Journal Songs Bimonthly
查看更多>>《歌海》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一本优秀期刊。《歌海》为双月刊,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4910,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28/J,邮发代号为48-88。《歌海》主要刊发以音乐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艺术类研究文章,提倡学术性、艺术性、民族性,需要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文稿,尤其欢迎在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基础上完成的民族民间音乐类研究文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的壮族舞求形态研究

    毕佳惠张小春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求是壮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与风格性特征,承载着壮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壮民崇高的精神信仰.与古代巫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舞求,庄重神秘,上通下达,是壮族民间舞蹈区别于其他民间舞蹈的显要标志,亦是壮族民间舞蹈中的代表性舞蹈.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壮族舞求的形态展开全面、具体的研究,以求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西民间舞蹈,也为舞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壮族舞求舞蹈生态学形态

    基训·风格·剧目:舞蹈表演实践路径探究

    张占敏
    93-9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课堂到舞台是舞蹈教育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身体技能与表演能力是舞蹈训练的重心,转化形式是舞台表演.作为常规课程建设的基训课、风格课和剧目排练课,由于课程的精细分割导致三类课程缺少连贯性和统一性,强化三者之间的有机关联度是构建舞蹈训练与舞台表演的一体化训练教学路径,对于学生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提升、舞蹈表演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剧场人类学舞蹈表演教学体系

    中西美学比较下的油画风景现代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表现

    黄剑武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西美学比较的视野下,西方现代艺术在绘画形式语言中的构成性、平面性、简约性、现场性等几个绘画要素可以和中国美学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油画语言形式和审美品格.

    油画风景现代艺术写生中西美学

    漓江画派"漓江之春"迎新画展作品选登

    韦俊平王锐韦文翔王雪峰...
    105-108页

    聚落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研究

    罗康隆龙许玉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资源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其内涵绕不开对文化的阐释,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是基于文化意义上而得出的.无论是封闭隔绝的聚落社会,还是身处都市的人们,总会产生一系列资源分配方式,由此获得自身所需要的资源,形成对资源的多样化利用,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另外,文化分野下的资源所形成的文化序列,模塑出的文化事实,又组成了资源关系网络,将人们嵌入到关系网络中,通过约定俗成的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保证资源的再利用,进而实现社会群体的稳定延续.

    聚落社会文化建构资源配置

    壮锦动物纹样研究

    熊素玲凌芸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锦动物纹样是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壮锦动物纹样的形成与嬗变进行研究,了解壮民族心理和民族观念以及壮族先民对大自然与其他文化的认知,对挖掘壮民族文化特征、传承民族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转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壮锦动物纹样壮族图腾当代价值

    壮族蚂(虫另)节保护传承与当地乡村振兴的共构研究

    李艳梅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主要包括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红水河流域壮族蚂(虫另)节所具有的稻作文化内涵、文化认同功能、生态伦理意义和旅游经济价值,具有与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的共构功能.通过对壮族蚂(虫另)节传承人的保护,壮族蚂(虫另)节文化生态的分层次保护,以及把当地乡村壮族蚂(虫另)节的举办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变自上而下为主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为主的管理方式,并以能否获得当地村民的认可作为判断壮族蚂(虫另)节传承"本真性"的标准,在市场中传承和发展壮族蚂(虫另)节,使壮族蚂(虫另)节本身具有造血功能等,是在当今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和整体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蚂(虫另)节,进而促进壮族蚂(虫另)节的举办与当地乡村文化和经济的振兴,形成和谐发展与良性共构的局面.

    壮族蚂(虫另)节乡村振兴共构研究

    共同体美学视角下民族影像的突破——以壮族电影《抢花炮》为例

    李文鑫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抢花炮》通过壮族传统体育运动抢花炮,展示了壮族青年的自我奋斗拼搏精神.抢花炮运动也因此从壮族地区走向世界,得到国际专家的关注.这实质是一种反西式的"他者"审美,以及建立自身民族的时代精神的过程.电影借用国族一体的叙事方式,将迷茫的壮族青年不断拼搏奋斗的精神内涵,融入"共同体美学"塑造出当代青年的群像,这也契合了当今时代在少数民族电影上通过"中华性"的文化表达,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共同体美学民族影像壮族《抢花炮》

    电影《我的姐姐》:伦理视域下家庭、女性困境

    牛鑫鑫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谈论到家庭、女性的影片多多少少都会涉及伦理问题,而电影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电影现象中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影片《我的姐姐》,主要聚焦重男轻女的二胎家庭中女性面临困境的问题,其次对于不同家庭中的困境以及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境也有呈现,而对于这些事态的表达涉及伦理学问题.在真实的中国式语境里,影片没有撕心裂肺的怒吼和这些困境带给人们的伤痛,而是冷静克制的将血淋淋的现实呈现给人看,通过一道选择题的形式,揭示社会背景下女性、家庭的困境,探讨21世纪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们在自我和亲情中的矛盾和撕扯,引发人们的深思,而这种思考,远比给出答案更有意义.

    伦理视角《我的姐姐》家庭困境女性困境

    南方有一个北部湾

    麦展穗姚斌
    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