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壮族蚂(虫另)节保护传承与当地乡村振兴的共构研究
壮族蚂(虫另)节保护传承与当地乡村振兴的共构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维普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乡村振兴主要包括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红水河流域壮族蚂(虫另)节所具有的稻作文化内涵、文化认同功能、生态伦理意义和旅游经济价值,具有与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的共构功能.通过对壮族蚂(虫另)节传承人的保护,壮族蚂(虫另)节文化生态的分层次保护,以及把当地乡村壮族蚂(虫另)节的举办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变自上而下为主的管理方式为自下而上为主的管理方式,并以能否获得当地村民的认可作为判断壮族蚂(虫另)节传承"本真性"的标准,在市场中传承和发展壮族蚂(虫另)节,使壮族蚂(虫另)节本身具有造血功能等,是在当今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和整体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蚂(虫另)节,进而促进壮族蚂(虫另)节的举办与当地乡村文化和经济的振兴,形成和谐发展与良性共构的局面.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艳梅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
壮族蚂(虫另)节
乡村振兴
共构研究
基金:
2022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22FMZ033
21ZD10
出版年:
2024
歌海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歌海
影响因子:
0.139
ISSN:
1007-4910
年,卷(期):
2024.
(1)
参考文献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