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通报
高分子通报

黄志镗

月刊

1003-3726

gfztb@iccas.ac.cn

010-62588926

100190

北京2709信箱

高分子通报/Journal Chinese Polymer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以专论、综述为主,报道高分子科学领域中概念、理论、技术、科研的新进展、新动向,并介绍国内外学校、研究所与工业部门的研究与开发情况,以及新书、杂志与学术会议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VA物理交联构建具有分级结构的一体化支架

    赵燕芳钟美玲唐奥奇席荣祥...
    385-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分级结构的界面组织(如肌腱-骨界面、骨-软骨界面等)在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肌腱-骨界面组织是最为典型的界面组织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肌腱-骨界面组织的构建为模型,以明胶、聚乙烯醇(PVA)、羟基磷灰石(HAp)为原料,采用冻融循环技术结合逐层涂覆技术制备具有分级结构的仿肌腱-骨界面一体化支架.该支架由三个部分组成:(ⅰ)上层为未矿化的区域,以促进支架与肌腱的整合;(ⅱ)中间层为具有矿物成分梯度和力学性能梯度的区域,以促进应力在肌腱和骨之间的转移;(ⅲ)下层为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矿化区域,促进支架与骨的整合.采用红外光谱、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支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冻融循环技术可以通过物理交联获得PVA支架,且矿物量-力学,冷冻-解冻循环次数-力学的力学拉伸测试结果表明该支架从上层到下层的力学性能依次呈梯度增加.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整体微观结构,材料层与层之间完美融合,形成具有分级结构的一体化支架.最后,通过能谱分析(EDS)对支架的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架从上层到下层的矿物质含量依次从无到有,并呈梯度增加.这种仿生一体化支架的设计将在界面组织工程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聚乙烯醇物理交联分级结构冻融循环技术界面组织

    聚合反应工程中数均聚合度与聚合反应机理关系的学习探讨

    陈天有
    395-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均聚合度与聚合反应机理关系是聚合反应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也是《聚合反应工程基础》课程的难点之一.正确理解并掌握聚合反应机理以及操作方式对数均聚合度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对聚合反应机理、过程和产物特点的掌握以及类似工程问题的分析.本文针对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缺少详细推导过程这一不足,分析数均聚合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主要探讨在活性链寿命很短、活性链寿命很长两种情况下,链转移反应对数均聚合度与转化率之间关系的影响,并给出详细的推演分析过程,旨在为教学提供参考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把握,提升学习兴趣.

    聚合反应工程数均聚合度聚合反应机理

    "新工科"背景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教学探索与思考

    管清宝孙巍游正伟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新探索,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新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本教学团队于2016年开始筹建"生产实践"课程,作为本专业主要实践课,从"复合材料+X"产教融合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多方协同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等多方位入手,并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深度优化.本专业于2019年入选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顺利通过专业教育工程认证;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7~2022年连续6年就业率达100%,深造率连年攀升,2022年达到82%."生产实践"课程在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为相关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生产实践复合材料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高分子专业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发光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信息显示应用

    孙鹏飞沈清明钱妍李美星...
    405-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学院发展特色,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南京邮电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了以"发光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信息显示应用"为主题的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开发了虚拟仿真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整体流程预习和线上预演.采取"小组设计、单独实验、集体讨论"的方法进行课程实验.完成了聚合动力学测试,探究了共轭聚合物"电子供受体结构-分子量-光学性能"构效关系.利用单项实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加强了学生对聚合反应动力学、分子量测试、共轭聚合物结构与光物理性能和光学成像应用等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发光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信息显示应用"课程设计的初步进展.

    课程专业设计与实践发光共轭聚合物信息显示应用虚拟仿真科研思维锻炼

    基于项目化的"理论-实操-虚拟仿真"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以《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为例

    曾安蓉汪扬涛曾安然李云龙...
    41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和配套实验课,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能制定合理的聚合工艺并初步实施.为解决两门课程存在的理论、实操环节衔接不紧密、教学设计无法适应学情、教学方法单一等多个问题,本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构建"理论-实操-虚拟仿真"一体化课程,以"认识高分子、加聚反应、缩聚反应和高分子的化学反应"为教学主线,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和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以及考核方式优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拟仿真高分子化学项目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