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分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分子通报
高分子通报

黄志镗

月刊

1003-3726

gfztb@iccas.ac.cn

010-62588926

100190

北京2709信箱

高分子通报/Journal Chinese Polymer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以专论、综述为主,报道高分子科学领域中概念、理论、技术、科研的新进展、新动向,并介绍国内外学校、研究所与工业部门的研究与开发情况,以及新书、杂志与学术会议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化学纤维学科创建的源流考辨

    丁明利王刚余淼淼于俊荣...
    1147-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化学纤维学科和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既得益于政府层面的方针政策,又包括教育层面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还体现在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行业企业层面的工业生产.通过回顾中国化学纤维学科和产业起步时所面临的"粮棉争田"的背景,在明确化学纤维学科内涵的基础上,从政策层面、教育层面、科研层面和生产层面四个视角,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据,明确提出我国化学纤维学科和产业起源于1954年的论点,并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资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以及政产学研融会贯通三个方面,阐述此研究在科学及教育领域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化学纤维学科创建起源

    化学纤维(材料)学科服务国计民生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

    余淼淼侯恺陈志钢廖耀祖...
    1158-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东华大学化学纤维(材料)学科创建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计民生:推进高性能纤维制备与应用体系建设,奠定国产技术突破的"理论源头";引领通用纤维行业关键技术创新发展,成为产业应用的"技术龙头";布局前瞻研究方向,勇立国际纤维研发的"创新潮头";努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纤维材料领域的"黄埔军校".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加强学科交叉、实施有组织科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强化师德师风、打造高水平队伍的学科专业建设经验.

    化学纤维(材料)学科服务国计民生科学研究立德树人师资队伍

    钱宝钧高等教育思想与现代传承研究

    陈丽芸周莹杰陆晓芳马敬红...
    1165-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访谈及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钱宝钧先生高等教育实践经历,着重论述了他坚持思想引领、坚持产教融合和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总结了他严谨治学、注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矢志不移攻坚克难的科学研究成绩,发掘了他注重交叉和团队建设、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积极拓展平台延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和现代传承的路径.

    教育思想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钱宝钧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在摩擦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刘汉峰杨琳杰张建强王廷梅...
    1172-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CRP)是一种灵活且可控的聚合技术,通过CRP可得到具有精确分子量、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其在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CRP为主要手段获得的聚合物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为出发点,综述了可控聚合表面改性的摩擦学研究,聚合物润滑添加剂的合成及它们对润滑油黏度和性能的改善.文中首先描述了聚合物刷的合成方法和在不同维度表面改性时的作用和优势,总结了其独特的润滑机理,并介绍了盐、pH、光等刺激响应型聚合物刷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 CRP技术合成的具有三维结构的胶束、支化聚合物等聚合物润滑添加剂对润滑油黏度的改性和减摩抗磨性能的提升,并总结了它们作为润滑添加剂在润滑方面的优势和润滑机理.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摩擦学表面改性聚合物刷聚合物润滑添加剂

    非光气途径合成多异氰酸酯的研究进展

    杨向东杨晶晶黄木华
    119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异氰酸酯为聚氨酯弹性体、固体推进剂、胶黏剂、涂料、医药化工中间体等军民两用产品提供重要原料,支撑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长足进步,改善着人类健康福祉.然而,多异氰酸酯的传统合成方法主要是通过多氨基化合物与光气反应转化而来,剧毒性光气的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了危害.为了从源头上实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迫切需要从本质上创新合成路径,发展多异氰酸酯的绿色制备技术.近年来,通过非光气途径合成异氰酸酯,或者通过非异氰酸酯途径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从氨基甲酸酯热分解脱醇反应、酰胺化合物的Hofmann重排反应、叠氮酰基化合物的Curtius重排反应、羟肟酸的Lossen重排反应、氰酸盐的N-取代反应以及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羰基化反应等途径概括了非光气法合成多异氰酸酯的最新进展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非光气途径制备多异氰酸酯及其聚氨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多异氰酸酯非光气途径聚氨酯氨基甲酸酯循环经济

    电解水制氢以及氢燃料电池用聚电解质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李佳纯韩晨光胡超魏天鹤...
    1210-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能源,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AEMWE)与阴离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技术(AEMFC)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氢能源技术,两者均需要聚电解质阴离子交换膜(AEM).本综述首先概述了 AEMWE和AEMFC技术原理,提出AEM的技术要求,解释了 AEM中OH-的传输机制.接着根据主链结构的不同,重点对聚芳醚类、聚苯并咪唑类、聚苯烷撑类、聚烯烃类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今后AEM的研发和设计提供思路.

    氢能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聚电解质阴离子交换膜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功能化研究进展

    赵晨王文珍乔红军刘芸...
    1222-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以CO2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共聚制得的聚碳酸亚丙酯(PPC)已步入工业化生产,但其尚不理想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另外,随着功能材料在生物学、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聚碳酸酯材料的功能性也提出了要求,对其进行功能化研究也是科学界的一个热点方向.本论文综述了具有荧光、耐紫外线老化功能、阻燃和生物特性等性能的单体作为第三单体,与CO2、P O三元共聚合成功能性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功能性的单体对PPC物化性能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为丰富聚碳酸酯结构和应用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三元共聚聚碳酸酯功能化二氧化碳转化

    聚硅醚的合成反应研究进展

    孙雪玲邓玉媛司薇薇韩媛媛...
    1233-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硅醚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特点,尤其是主链上Si-O-C键能够水解或醇解,使其具有可降解、可回收性而获得关注,在材料科学和合成有机化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聚硅醚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合成聚硅醚的反应路线包括脱氢偶联反应、硅氢加成反应、与亲核试剂的缩合反应、与环氧化合物的加成反应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聚硅醚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聚硅醚硅氢加成脱氢偶联

    乙丙共聚型聚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张丹枫黄海林高春旋
    1243-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其独特的"链行走和链伸直"机理在催化α-烯烃聚合时可得到结构独特与性能优异的聚烯烃弹性体.本文以经典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C1~C6)为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催化丙烯聚合,制得了结构为乙丙共聚型聚合物(EPR-型聚合物).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用量、n(Al)/n(Ni)、丙烯压力、聚合时间、聚合温度、溶剂和催化剂结构对丙烯聚合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对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达6.33× 105 g/(mol·h),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范围为6.27× 104~40.75× 104 g/mol,1,3-成键率为21%~35%(mol),玻璃化温度为-28.95~-40.57 ℃,分解温度在400 ℃以上.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α-二亚胺Ni(Ⅱ)配合物丙烯EPR-型的聚合物

    侧链式含硅氧烷高分子的聚合度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贾富成尤恒之洪程阳刘浩...
    1254-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子结晶行为与其材料性能密切相关,是高分子物理学一个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含团簇高分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杂化高分子,它结合了纳米团簇类物质丰富的功能性与高分子材料良好的可加工性,为先进杂化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侧链式含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团簇高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准化学技术控制其分子参数,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合度的精准高分子.通过在溶液中进行单晶生长,并对其形貌、结构与热力学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本文研究范围内的聚合度并不影响单晶的晶体结构,也与片晶厚度、熔融温度等无明显关联性.从溶液中生长的单晶受到溶剂、温度、浓度扰动等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较大,并非热力学稳定态晶体.

    含团簇高分子高分子单晶多面体倍半硅氧烷精准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