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吴普特

双月刊

1000-7601

ghbjb@nwsuaf.edu.cn

029-87082121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our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内唯一集中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综合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的学术性刊物。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农学”、“农作物学”、“肥料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本刊在全国科技期刊排名中居第276位。刊物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专业学会的表彰,其中获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面喷施K2SO4对'瑞雪'苹果果实糖代谢的影响

    贾荣俭胡宇杨杰贺颖...
    88-9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喷施不同浓度叶面钾肥对苹果品种'瑞雪'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瑞雪'的钾肥浓度,以4年生的'瑞雪'为试验材料,叶面钾肥种类为K2SO4,设置3个浓度梯度分别为T1(0.1%)、T2(0.3%)和T3(0.5%),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叶面钾肥分5次施入,第一次施肥时间为5月22日(花后38 d),此后每隔一个月喷施一次.各处理分别于花后45、75、105、135 d和180 d采集果实样品并测定糖组分、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果实基本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T1、T2、T3)均显著提高了'瑞雪'果实的单果质量,分别比CK高12.6%、25.9%和4.4%;果实硬度分别比CK显著提高7.7%、29.6%和1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 1.14、1.95和0.87个百分点;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 0.04、0.05和0.09个百分点.其中,T2处理后的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单果质量为335.75 g,硬度为9.82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35%.T3处理后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19%.施钾显著提高了新梢叶片中N、P、K、Ca和Mg的含量,显著提高了果实中N、K、Ca和Mg的含量,果实中P含量并没有显著上升.T2处理后成熟果实中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上升,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 35.54%、33.22%、25.31%.钾可以提高果实中酸性转化酶(AI)、山梨醇氧化酶(SOX)、山梨醇脱氢酶(SDH)和蔗糖合酶(SS)的活性,在花后180 d时,T2处理AI、SOX、SDH、SS活性相比于CK分别提升了 4.54%、2.08%、19.11%、12.81%.相关分析表明,施钾与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在花后45 d和75 d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45DAB=0.879**、r75DAB=0.893**);与山梨醇含量在花后180 d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r180DAB=-0.861**).施钾与果实中的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花后135 d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135DAB=0.763**);与山梨醇氧化酶活性在花后45 d和75 d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45DAB=0.717**,r75DAB=0.880**);与蔗糖合酶在花后180 d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180DAB=0.739**).最适宜'瑞雪'苹果喷施K2SO4叶面肥的浓度水平为0.3%(T2),此浓度下可以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瑞雪'苹果钾肥叶面喷施糖代谢果实品质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76 cm等行距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家勇张俊尧唐江华娄善伟...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 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 195(D1)、390(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籽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棉花产量提高的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组合.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相同时,降低种植密度会提高棉花株高7.09%~21.66%、茎粗4.36%~13.02%、株宽5.76%~18.69%,增加果枝始节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和果枝长度;种植密度对果枝始节位与果枝夹角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相同时,降低缩节胺用量会增加棉花株高7.01%~21.83%、株宽4.61%~9.01%、果枝数1~2台,并有效增加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与果枝夹角,但会降低棉花茎粗3.39%~8.30%.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M2D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分别为6 614.09 kg·hm-2和 7 339.48 kg·hm-2,较同年产量最低处理M1D1分别增加19.63%和22.67%.综上,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棉花种植密度20.25万株·hm-2配合喷施缩节胺390 g·hm-2的组合效果最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提高.

    棉花76cm等行距栽培种植密度缩节胺株型结构产量

    群体密度与黄腐酸对芸豆籽粒淀粉形成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孙光旭郭伟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群体密度与叶面喷施黄腐酸对黑龙江省西北部芸豆籽粒淀粉形成及加工特性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3个群体密度:20万株·hm-2(D1,稀植处理)、23万株·hm-2(D2,当地常规密度)、26万株· hm-2(D3,密植处理);副区设 5 个黄腐酸浓度:清水(C0)、0.37(C1)、0.45(C2)、1.12(C3)、1.50 kg·hm-2(C4).采用碱液浸提法提取成熟后芸豆籽粒淀粉,通过测定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了芸豆淀粉品质形成的群体效应及叶面肥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芸豆籽粒粗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比例显著影响淀粉的加工特性.2021年、2022年芸豆淀粉含量均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45.7%、47.7%增加到59.0%、50.7%;同时,直链淀粉含量均在高密度(26万株·hn-2)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为36.3%和28.4%.叶面喷施黄腐酸促进了芸豆籽粒淀粉的积累,提高了籽粒总淀粉含量,增加了中、低密度群体(20万株· hm-2和23万株·hm-2)下的籽粒直链淀粉的比例,2021年和2022年的增幅范围分别为8.4%~17.0%、16.4%~35.6%和6.1%~19.3%、8.4%~12.8%,但降低了高密度群体(26万株·hm-2)的直链淀粉比例,2021年与2022年降低范围分别为5.7%~13.6%与4.3%~15.0%.综合分析,在黑龙江西北部地区,26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有利于籽粒淀粉品质的形成,同时在芸豆开花期喷施1.50 kg·hm-2的黄腐酸对淀粉加工品质具有一定提升效应.

    芸豆籽粒淀粉群体密度黄腐酸淀粉加工品质

    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徐超侯瑞星杨克军付健...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黑龙江省西部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的双提升技术效果,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开展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有机肥+深松40 cm(YS40)、秸秆留茬+深松40 cm(WS40)、有机肥+旋耕20 cm(YS20)、秸秆留茬+旋耕20 cm(WS20)、有机肥表施+免耕(YB);一个对照:秸秆留茬+免耕(CK).结果表明:施入有机肥的处理能够提升深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 土层中YS20处理与CK处理相比有机质和全氮依次提升11.56 g.kg-1和0.57 g·kg-1;40~60 cm 土层中YS40处理与CK处理相比有机质和全氮依次提升2.83 g·kg-1和0.28 g·kg-1.土壤结构方面,在0~20 cm 土层中YB处理的容重较CK降低17.5%、含水量提升35.5%,40~60 cm 土层中YS40处理的容重较CK处理降低5.3%、含水量提升38.4%.有机肥与保护性耕作处理提高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第二年的YS40、YS20、YB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产14.5%、18.5%、11.4%.收益分析表明,与CK处理相比,2021年YB处理和2022年YS20处理收益增加最多,分别增加5 770元.hm-2和5 223元·hm-2.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西部薄层黑土实施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储量、全氮、全氮储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冷凉区黑土有机肥深施深松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培肥

    滴灌灌水量对风沙土大豆根区硝态氮及水分分布的影响

    刘富强窦超银李祥瑞陈伟...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进行风沙土地区灌溉管理,将水肥控制在根区范围内并满足大豆生长需求,以灌水量为试验因素,基于作物冠层蒸发皿蒸发量设置0.4(W1)、0.6(W2)、0.8(W3)、1.0Epan(W4)和1.2Epan(W5)5个灌溉水平,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大豆根区硝态氮和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会使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增加10~30 cm,增大根区土壤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苗期W5处理剖面水分平均值较W1处理增大40.22%,W4、W5处理能够维持大豆根区6%~7%的土壤含水率.硝态氮有明显表聚现象,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淋洗深度增加且不均匀性增大,根区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降低,当灌水量高于1.0 Epan时,硝态氮含量低于10 mg·kg-1.W2、W3和W4处理能保证大豆根区在生育前、中、后期处于15~22 mg·kg-1的硝态氮浓度区间,垂直方向上灌水量与硝态氮呈负相关关系.风沙土土壤剖面含水率均在4%~10%之间,灌水量是影响风沙土硝态氮含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在10~30 mg·kg-1之间.综合考虑作物对根区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需求,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在根层的分布特征,推荐灌溉水量为1.0Epan.

    风沙土大豆根区滴灌硝态氮水分分布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塔额盆地夏玉米节水潜力分析

    任聪哲范文波乔长录王世威...
    140-14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quaCrop模型为基础,结合2021-2022年塔额盆地夏玉米实测数据,对模型部分保守参数和产量模块的标准水分生产力(WP*)和参考收获指数(HI0)进行校准与验证,通过设置起始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三因素交叉试验,对夏玉米进行产量模拟,分析其产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受灌溉定额和起始灌水时间的影响程度,在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为较高值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灌溉方案.以实际夏玉米播种面积为参考值,模拟并预测2022年及未来4年在不同灌溉方案下的夏玉米产量和节水总量,并依此分析塔额盆地夏玉米节水潜力.结果表明:(1)对AquaCrop模型作物生长模块主要参数、土壤水分胁迫参数和产量模块参数WP*和HI0进行参数率定,最终产量模块参数选择WP*=35 g·m-2、HI0=43%,2021年和2022年产量模拟相对误差值分别为1.26%和1.07%.(2)结合模型模拟得出最优灌溉方案如下:起始灌水时间5月20日,灌溉定额470 mm,灌水周期7 d,灌水11次,作物水分利用效率2.005 kg·m-3,产量9.423 t·hm-2.(3)以2022年为现状水平年,最优灌溉方案下,现状水平年和未来水平年(2022-2025 年)可分别实现节水量 2.1338×105、2.1826×105、2.1992×105 m3 和 2.2306×105 m3.

    夏玉米节水潜力AquaCrop模型塔额盆地

    秸秆还田及蚯蚓活动对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霍蓉蓉马莉熊丽军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1(秸秆还田3 000 kg·hm-2)、S2(秸秆还田6 000 kg·hm-2)、E(接种蚯蚓)、S,E(秸秆还田3 000 kg·hm-2+接种蚯蚓)、S2E(秸秆还田6 000 kg·hm-2+接种蚯蚓)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CK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1%~27.47%、0.43%~32.85%、1.00%~15.53%、3.25%~36.52%、2.97%~51.24%.CK、S1、S2、E、S1E、S2E 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51%、17.14%、17.66%、16.33%、17.94%、18.91%;S2E处理土壤蓄水保水效果最佳,S2、S1处理次之,E处理效果最差.由小麦扬花期、收获期到玉米抽雄期、收获期,不同处理下0~100 cm 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最大均值在玉米收获期(20.60%),最小均值在玉米抽雄期(8.63%).相比于CK处理,其余处理均扩大了高含水区范围,且接种蚯蚓处理下土壤高含水区范围大于未接种蚯蚓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与>0.25 mm的大团聚体、SOC含量、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0.053~0.25 mm、<0.053 mm的土壤团聚体、pH值、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可见,秸秆还田与蚯蚓活动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扩大深层高含水区,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进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运移小麦-玉米轮作秸秆还田蚯蚓活动

    痕量灌溉管作地埋滴灌带对基质栽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胡健泰陈其兵刘兴成王晓兵...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痕量灌溉管滴头独特的膜过滤特点,将痕量管作为滴灌带埋设于栽培介质中,以'釜山88'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该模式应用于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基质栽培的可行性及其不同布设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作为地埋式滴灌带用于基质栽培樱桃番茄是可行的.不同布设方式对基质栽培条件下樱桃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一定影响,且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其中痕量管埋深15 cm为所有处理中影响最明显的布设方式.与表层覆基质处理相比,痕量管埋深15 cm时,植株株高、茎粗、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增加5.62%、7.33%、5.70%、2.80%、8.80%、16.54%和34.61%.基质栽培条件下,痕量灌溉管可作为地埋式滴灌带使用,且痕量管埋深15 cm是该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基质栽培较适宜的埋设深度.

    樱桃番茄基质栽培痕量灌溉管地埋滴灌带生长发育

    高温干旱跨代效应对小麦芽期耐旱性和耐盐性的影响

    李刚王博涵张学智李诚...
    16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生长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温胁迫(HT)、石河子地区花后干旱胁迫(DT)以及正常灌溉(NW)环境下收获的'SDWW-7'、'津农6号'和'金石农1号'小麦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研究来自3种环境条件下收获种子的耐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1)高温干旱胁迫导致父代小麦籽粒千粒重降低,下降幅度为23.55%~46.15%;高温干旱胁迫对'SDWW-7'和'金石农1号'的淀粉含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2)子代小麦材料在遭受干旱胁迫时,经过高温锻炼后的'SDWW-7'、'津农6号'及经过干旱锻炼后的'金石农1号'长势更好,其相对盐害率的均值仅为1.24%~2.72%.(3)子代小麦材料在遭受盐胁迫时,通过发芽势、发芽率、相对盐害率等筛选指标发现'SDWW-7'、'津农6号'、'金石农1号'在经历高温锻炼后的子代表现最优;两种锻炼方式对子代小麦耐盐性的影响程度表现为'SDWW-7'>'津农6号'>'金石农1号'.(4)子代小麦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在15%PEG-6000(D1)、20%PEG-6000(D2)干旱胁迫处理下,均为DT环境收获的'津农6号'、'金石农1号'子代材料耐旱性最好,位次分别为第1和第7.(5)子代小麦抗盐性综合评价表明在50 mmol· L-1(S1)、100 mmol·L-1(S2)、200 mmol·L-1(S3)盐胁迫处理下,均为 HT 环境收获的'SDWW-7'、'津农 6 号'、'SDWW-7'子代小麦耐盐性最好,位次分别为第1、5、11.综上所述,父代经过高温和干旱胁迫锻炼,子代小麦在遭受逆境胁迫时具有更大的发芽优势,表现为父代进行干旱胁迫锻炼可增强子代抗旱性,进行高温胁迫锻炼可增强子代耐盐性,说明该效应能够传递给下一代并且可以增强子代小麦对逆境胁迫的抗性.

    小麦逆境锻炼跨代效应耐旱性耐盐性

    玉米黄质对低温弱光下辣椒光合能力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蒲凯国丁东霞李能慧张淼...
    17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玉米黄质对辣椒低温弱光耐受性的影响,以低温敏感性辣椒'航椒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玉米黄质,研究其对低温弱光(15℃/5℃,100μmol·m-2·s-1)胁迫下辣椒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内源激素含量、叶黄素循环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究玉米黄质缓解辣椒幼苗低温弱光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喷施玉米黄质显著提高辣椒幼苗低温弱光下的光合能力,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分别显著提高5.90%和54.33%,处理后168 h茉莉酸(JA)和生长素(IA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6.70%和62.30%;辣椒幼苗花药黄质、紫黄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分别增加了 1.06、0.48、0.19倍和1.57倍,同时在胁迫处理24、48、168 h时CaZEP基因表达量分别显著增加了 3.44、1.64倍和5.50倍,而CaVDE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喷施玉米黄质可能通过增强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光合能力、调控激素代谢以及促进辣椒幼苗启动叶黄素循环来提高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胁迫的耐受性.

    辣椒外源玉米黄质低温弱光胁迫光合能力叶黄素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