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吴普特

双月刊

1000-7601

ghbjb@nwsuaf.edu.cn

029-87082121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our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内唯一集中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综合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的学术性刊物。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农学”、“农作物学”、“肥料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本刊在全国科技期刊排名中居第276位。刊物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专业学会的表彰,其中获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的大麦种质干旱适应性分析

    何鹏旭闫妍湛潇潇张震欢...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 2019-2021 年,通过测定 62 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种质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大麦 7 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灌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1450066w的生育期较短,正常灌水条件下为 82.67 d,干旱胁迫下为 65.33 d;TRADI70w的穗长较长,正常灌水条件下为 7.82 cm,干旱胁迫下为 8.11 cm;ZDM5458 的产量较高,正常灌水条件下为 397.93 g·m-2,干旱胁迫下为 309.52 g·m-2,且 3 个试验年份均呈增产趋势.依据62 份种质在干旱胁迫下产量相关性状适应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 5 类,Ⅰ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性状表现较好,Ⅱ类和Ⅲ类分别在穗长和株高性状上表现较好,Ⅳ类穗粒数、产量性状表现较好,Ⅴ类的生育期性状表现较好.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下大麦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 14.25%、11.37%、1.64%、5.68%、7.61%和 27.98%.正常灌水下,穗长与株高、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穗长、生育期和穗粒数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旱胁迫下,穗长与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株高、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筛选出 4 份抗旱的大麦种质(ZDM5458,GERTROV,ZDM5430,G0401018K-1),其中干旱胁迫下 ZDM5458 产量较高,GERTROV 和 ZDM5430 穗粒数较多,G0401018K-1 有效分蘖较多.

    大麦干旱适应性产量相关性状灌水条件种质筛选

    宁夏春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抗旱性评价

    陶媛张倩何亚玲孙倩...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干旱胁迫对宁夏春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优质、耐旱春小麦品种,以宁夏灌区的20 份春小麦主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区,不同小麦品种为副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穗粒数、有效穗数以及产量显著减少,其平均值分别减少了10.19%、11.01%和 39.13%,但宁春 39 号、宁春50 号、宁2038 等品种的穗粒数与宁春54 号、永08-1 等品种的有效穗数并未减少,小麦千粒重、可孕小穗及平均穗长变化不显著.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整体有所增加,其平均值分别增加了 0.76%、14.17%、11.44%,但硬度、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及最大拉伸阻力因基因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且最大拉伸阻力变化幅度最大,变幅在-17.72%~46.55%之间,显著增加的品种占比居多,分别是宁春 4 号、39 号、41 号、51 号、54 号、56 号、57 号、58 号、60 号、61 号、永良 15 号、永 08-1 及永 3463 等 13 个品种.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出抗旱综合指标值排名靠前的品种有宁春 54 号、宁春 56 号、宁春 39 号与宁春 50 号等品种,且在干旱胁迫下宁春54 号、宁春52 号与永良15 号均具有较好的产量与品质表现,该群体小麦平均产量为4 031 kg·hm-2,品质指标除稳定时间外均达到国家小麦强筋二级水平;综合抗旱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春 54 号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

    春小麦品种产量品质抗旱性评价宁夏

    429份玉米种质籽粒物理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郭益洋郭书磊张君史喜飞...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评价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育种应用潜力,测定了 429 份玉米自交系的 10 个籽粒农艺性状表型值,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不同玉米自交系综合评价模型,筛选优异种质材料.结果表明:10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3.6%~40.4%.籽粒质量和淀粉含量与籽粒营养含量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转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8%,第1主成分为籽粒大小因子、第 2 主成分为营养因子、第3主成分为质量因子、第4主成分为赖氨酸因子.聚类分析将429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类,其中自交系W284被单独聚为一类,其物理性状为5个类群中的最高值,在籽粒大小方面表现突出;类群3具有油脂、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将综合得分排名前50位的玉米自交系再次聚类划分成具有不同种质特性的 5 个类群,得到在品质质量方面有较大遗传优势的DY358F自交系和 6 个质量好、丰产性高的优质玉米种质(PHV53、DK625F、HM2F、P267-4、Hong 2、B1M-6-PMO/4CV-3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粒面积、百粒重、容重 3 个性状可作为玉米籽粒质量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

    玉米种质资源物理性状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内蒙古86份谷子种质中后期抗旱性鉴选及评价

    薛新伟杨帆穆安康刘丹...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86 份谷子种质为研究对象,于 2022 年和 2023 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开展田间试验,设正常灌水(CK)和干旱胁迫(T)2 个处理,通过测定谷子株高、茎基粗、穗下茎长、穗长、穗粗、倒二叶SPAD值、单穗重、千粒重、籽粒产量 9 个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CDC)、抗旱性度量值(D)、加权抗旱系数(WDC)对谷子中后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 9 个指标的测定值均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产量(35.17%)>单穗重(17.36%)>穗下茎长(16.51%)>穗长(14.08%)>穗粗(13.77%)>茎基粗(12.38%)>株高(12.37%)>叶绿素含量(10.16%)>千粒重(9.0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粗和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7.主成分分析将9 个鉴定指标转换成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 89.2%.分别以D值、CDC值和WDC值为依据进行k-means函数聚类分析,将参试种质材料抗旱性划分为 5 个等级,其中应用 3 种综合抗旱评价方法都筛选出的高抗种质有 9 份(CMG30、CMG57、峰红2 号、金苗K10、CMG58、CMG59、CMG60、CMG61、CMG6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可将株高、穗长、穗粗、单穗重和产量作为谷子中后期抗旱鉴定的客观评价指标,D值为适宜的抗旱评价方法.

    谷子抗旱种质筛选中后期抗旱性评价方法内蒙古

    补充灌溉对黄土高原谷子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方洋曹红霞马丽娜党小文...
    44-5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关键生育时期补充灌溉对谷子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旱区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补灌策略,本研究以'晋谷 21 号'为试验材料,在灌底墒水的基础上,设置 6 个生育期补灌处理:拔节水(J),抽穗水(H),苗期水+拔节水(SJ),拔节水+抽穗水(JH),拔节水+灌浆水(JF),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JHF),以不覆膜雨养(CK1)、覆膜只灌底墒水(CK2)为对照,共8 个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谷子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补灌处理对不同时期谷子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补充灌溉下谷子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2提高了 6.04%~43.21%、3.61%~17.89%、3.16%~109.40%和 6.93%~22.77%,进而促进谷子的干物质积累;灌浆期补充灌溉可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失绿速度,使得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水平(较CK2 提高了 42.52%~70.56%).籽粒产量在CK2处理下较CK1显著提高了113.97%,补灌处理较CK2显著提高了11.62%~39.97%,并随着生育期补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灌溉底墒水并覆膜通过显著提高出苗率进而显著提高公顷穗数并增产,补灌拔节水、抽穗水可通过提高谷子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补灌灌浆水有利于谷子充分灌浆,提高谷子的千粒重;各处理中以JHF处理的谷子籽粒产量最高,JH处理的产量次之,与JHF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灌溉用水量减少 19.97%,灌溉水生产力和灌溉效益分别显著提高 21.95%和 20.34%.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丰水年型下补灌拔节水+抽穗水的方式是获得较高谷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建议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 50%~80%和 60%~90%.

    谷子补充灌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黄土高原

    谷子主要表型性状与籽粒叶酸含量的相关分析

    杨馥熔杜冰郭浩杰王成...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 2022 年 6 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 66 份新优谷子品种,测定成熟期不同品种的 8 个农艺性状指标、12 个品质性状指标及籽粒叶酸含量,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高叶酸谷子品种并确定谷子高叶酸评价指标.结果表明:66 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7.69%~22.36%,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穗下节间长度,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宽;品质性状的变异范围为 1.45%~39.3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碳水化合物含量.籽粒叶酸含量在 0.89~2.80 μg·g-1之间,叶酸含量最高的是济糯米 2 号,叶酸含量最低的是中谷 98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叶酸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和蛋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120 和 0.108;与含水量,粗蛋白干基、粗脂肪、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150、-0.152、-0.113、-0.134 和-0.12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6 个谷子品种可分成 3 个类群,第Ⅰ类群植株较矮,穗长和穗下节间长度较小;第Ⅱ类群营养成分及叶酸含量较高;第Ⅲ类群穗长较长,穗粗和茎粗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 21 个指标可分为 7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 86.144%.综上所述,谷子籽粒叶酸含量和品质性状间关系密切,碳水化合物和蛋氨酸含量可作为筛选高叶酸谷子品种的重要指标.

    谷子籽粒叶酸含量表型相关性聚类分析

    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对谷子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申朝阳高林广周浩露罗新宇...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控释尿素调控旱地谷子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以谷子品种'陕豫谷 3 号'为试验材料,于 2022-2023 年在陕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不施尿素(CK)、100%普通尿素(F1)、100%控释尿素(F2)、50%普通尿素+50%控释尿素(F3)、70%普通尿素+30%控释尿素(F4)、30%普通尿素+70%控释尿素(F5)共 6 个处理,施肥处理氮素总量均为 135 kg·hm-2,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对谷子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配施比例 30%~50%处理的谷子各指标性状表现优于其他处理.与常规施肥F1 处理相比,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 30%~50%时,谷子灌浆期叶片SPAD值提高 0.65%~3.20%,净光合速率 Pn提高 1.07%~4.33%,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 14.53%~77.27%,产量提高 29.28%~31.81%;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 9.67%~55.47%、9.72%~66.74%和 43.04%~295.55%.综上所述,在陕北旱作谷子生产中,氮肥施用总量为 135 kg·hm-2时,普通尿素配施 30%~50%控释尿素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谷子尿素配施干物质积累产量氮素利用率

    不同水氮环境下玉米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

    王辉陈亚飞许吉利殷俐娜...
    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解析不同玉米品种对水氮环境的适应机制和产量形成过程,通过 8 个玉米品种在 6 种水氮处理组合下的田间试验,采用加性主效应和乘性互作(AMMI)模型分析各玉米品种在不同水氮环境下的产量稳定性,探讨这些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军育 535'、'强盛 388'、'美豫 22'和'盛育367'为产量稳定性较高的品种,'先耕 303'、'秦龙 14'、'西蒙M1711'和'金北 516'为产量稳定性较低的品种.稳定性较高品种的百粒重以及吐丝期穗和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系数显著较高,但灌溉和施氮后,稳定性较低品种的百粒重增幅分别比稳定性较高品种提高 21.64%和 49.22%.补灌处理后,稳定性较低品种的吐丝期穗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幅比稳定性较高品种分别提高 14.92%和 24.79%,分配系数增幅分别提高 58.40%和34.68%;施氮处理后,稳定性较低品种的吐丝期穗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幅比稳定性较高品种分别提高46.96%和 27.55%,分配系数增幅分别提高 57.93%和 61.19%;补灌和施氮后,稳定性较低品种产量增幅分别为5.91%和97.02%,从而使其在W0N0处理下产量比稳定性较高品种低9.60%,但在W1N2处理下提高0.50%.综上,稳定性较低的品种对增施氮肥或补充灌溉的响应更为敏感,其在较优的水氮条件下可表现出更显著的增产效应.

    玉米品种水氮调控AMMI模型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干旱灌区减量灌水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对间作绿肥的响应

    张刁亮柴强殷文胡发龙...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 2020-2022 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玉米‖箭筈豌豆(M‖V)和单作玉米(SM)2 个种植模式,裂区设高量(I3,400 mm)、中量(I2,340 mm)、低量(I1,280 mm)3 个灌水水平,探究间作绿肥对减量灌水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土壤全氮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氮肥偏生产力(PFPF)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M相比,M‖V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分别增加 6.3%~14.3%、5.4%~12.0%和 12.5%~22.1%,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分别增加5.7%~20.2%、3.7%~13.6%、2.7%~5.9%和6.8%~17.7%;间作模式下,M‖VI2 与M‖VI3 处理间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各指标分别较M‖VI1 处理显著增加 6.7%~7.7%、4.9%~5.8%、7.7%~11.6%、6.2%~11.3%、2.0%~5.1%、1.0%~2.0%和 5.2%~10.3%.M‖V较SM玉米增产效果显著,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 7.7%~27.9%和 5.7%~19.2%;间作模式下,M‖VI2 与M‖VI3 处理间玉米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无显著差异,两指标分别较M‖VI1 处理显著增加 5.7%~15.5%和 4.7%~8.0%.M‖V较SM显著增加了 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WUE和PFPF,增幅分别为 5.8%~7.9%、12.4%~28.3%和 7.7%~27.9%;间作模式下,M‖VI2与M‖VI3 处理间PFPF无显著差异,较低灌水处理显著增加 5.7%~15.5%,M‖VI2 较M‖VI3 处理WUE显著增加7.7%~10.8%.相关分析表明,间作箭筈豌豆可通过提升土壤全氮含量改善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穗长、穗粗及穗行数,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保障中量灌水(340 mm)条件下玉米产量不降低,从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因此,间作箭筈豌豆结合灌水 340 mm可作为河西灌区水资源承载安全范围内的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生产模式.

    玉米间作绿肥减量灌水农艺性状产量水肥利用效率

    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罗海强李珩张楠海何进尚...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播期对宁夏引黄灌区麦收后复种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早熟'科沃 028'(Z)和中晚熟'利合 629'(W)2 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主区,设置麦收后 3(S1,6 月 28 日)、6(S2,7 月 1 日)、9d(S3,7 月 4 日)3 个播期为副区,共计 6 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并拟合推测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最适播期及收获期.结果表明:Z较W处理整体上有更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光能利用率(LUE)、光合生产潜力开发度(r)、干物质积累量(DM)和生物产量(BY).Z处理整个生育时期LAI大小顺序均为ZS1>ZS2>ZS3.在生育后期(麦收后 95d),ZS3 处理的植株底部透光率(BLT)和LUE较ZS1 和ZS2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 13.81%、5.40%和 15.02%、23.49%(P<0.05);麦收后 107 d,ZS1 和ZS2 处理的BY与麦收后 100 d相比分别显著下降22.47%和 17.37%(P<0.05).各处理在其最适收获期收获,产量大小顺序为ZS1>ZS2>ZS3>WS2>WS1>WS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2 个品种LUE均与其BY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与r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主成分分析发现ZS2 处理综合评价最优.综上所述,建议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品种生长 85d后(麦收后 6~8 d播种)收获,而中晚熟品种生长 86d后(麦收后 5~6 d播种)收获.

    青贮玉米播期光能利用率生物产量宁夏引黄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