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气象
干旱气象

张书余

季刊

1006-7639

GSQX@chinajournal.net.cn

0931-4670216-2270

730020

兰州市东岗东路2070号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干旱气象/Journal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干旱气象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向和趋势;气象科学各学科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有推广价值的技术经验;综合评述国内外气象科技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有关气象科技等方面的短论和技术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PM DPR产品在东北地区两类降水过程中的应用评估

    张铁凝孙丽赵姝慧康博识...
    25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降雨观测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自2014年2月发射以来,为高纬度地区的降水三维观测提供了基础,其搭载的双频星载测雨雷达(Double-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DPR)反演的4种降水产品可以为中高纬度地区降水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GPM DPR提供的4种降水产品(Ka_HS、Ka_MS、Ku_NS和DPR_MS),对东北地区两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宏微观特征的差异,并对GPM DPR的4种产品性能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季层状云降水的分布范围很广,大部分降水强度低于4.00 mm·h-1,且云系发展较为平缓,而夏季混合性降水的强度分布极其不均,且垂直方向发展较为旺盛,回波顶高度可达12 km.对比4种降水产品发现,Ka_MS降水强度、回波顶高度和降水类型划分都具有明显缺陷;Ka_HS可探测到更多的弱降水样本,但在雨强较大时也会出现严重衰减;Ku_NS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回波顶高度和降水类型划分;DPR_MS产品具有独立表现,其中小于0.50 mm·h-1的弱降水与Ka_HS的相关性较好,大于1.00 mm·h-1 的降水与Ku_NS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DPR_MS对降水和雨滴谱的垂直结构表征最合理.

    双频降水雷达GPM卫星降水结构粒子谱分布

    CMPAS融合产品在陕西短时强降水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估

    刘菊菊赵强井宇张蔚然...
    263-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2016-2021年陕西省降水数据以及2018-2021年中国区域融合降水分析系统(CMA Multi-sourc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V2.1)的二源和三源融合降水分析实时产品,分析陕西省近6 a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并通过统计检验方法评估融合降水产品的准确性,为融合产品在短时强降水过程中的订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陕西省短时强降水的最高频次出现在19:00(北京时,下同),强降水主要集中在16:00至次日02:00,且更多发生在6-8月.强降水极值在17:00至次日01:00和04:00-07:00相对较大.陕南地区短时强降水频次明显高于关中和陕北地区;陕北北部、关中东部以及陕南中东部的强降水极值相对更大.(2)两类降水产品的降水量均偏小.三源产品的平均绝对误差在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和陕南南部地区较小,而其余地区二源产品较优.平均绝对误差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20~50 mm的短时强降水,三源产品更为可靠,而对于50 mm以上的强降水,二源产品表现更佳.(3)两类产品平均绝对误差在13:00-19:00、23:00至次日01:00和04:00-06:00较大,在08:00-12:00、20:00-22:00和02:00-03:00较小,5-8月三源产品表现优于二源产品,而在9-10月二源产品较为可信.(4)降水量阈值降低时融合产品的准确性增加.三源融合产品在性能上优于二源;9-10月两类融合产品的降水量均优于5-8月.

    融合产品短时强降水评估陕西

    基于MODIS数据的三种植被指数在海南岛植被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杨静张亚杰陈金威朱晶晶...
    27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开展植被指数在海南岛植被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海南岛2001-202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数据,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以及2015、2017年海南省地表覆盖数据,利用一元线性拟合、均方根误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了NDVI、EVI、DVI 3种植被指数在海南岛植被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指数中,EVI对基于海南岛地表覆盖数据提取的植被覆盖面积的拟合效果最好,均方根误差占实际均值的9.57%.(2)3种植被指数中,EVI最能反映海南岛植被的季节变化特征,2月开始缓慢增加,8月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次年2月降至最低;EVI值域分布最广,最能反映不同茂密程度植被的覆盖状况,能更好克服NDVI在高植被区易饱和的问题;E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最大,最能反映植被对气候的响应特征.(3)综合评估3种植被指数对海南岛植被覆盖面积的拟合效果,对植被季节变化、茂密程度的表征能力,确定最适合表征海南岛植被特征的植被指数为EVI.

    海南岛植被指数适用性研究

    AMDAR资料质量控制及同化对2020年春季数值预报的影响研究

    周炳君徐迪峰张程明黄小燕...
    283-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气象数据转发(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AMDAR)资料具有采样频度高、探测层次密集等特点,能够有效补充高空资料时空分辨率的不足.利用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春季)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区域AMDAR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提供的全球预报模式(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资料,对不同高度的AMDAR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和控制,通过两周循环同化对比试验检验同化质量控制后的AMDAR资料对分析场和预报场的影响.结果表明:AMDAR资料风速与GFS资料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呈明显的随高度增加而增大趋势,风速、温度的偏差(Bias)也存在随高度增加而增大趋势.对不同高度的AMDAR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后,AMDAR与GFS资料的RMSE和Bias都有所改进,且AMDAR资料和GFS资料的差值(Observation Minus Background,OMB)更加符合高斯分布.同化质量控制后的AMDAR资料对风、温度和位势高度分析场有一定的改进作用,并且改进可以影响到12 h甚至24 h预报场.同化质量控制后的AMDAR资料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降水预报技巧,其中中等量级降水预报改进效果明显.

    AMDAR资料质量控制资料同化

    两种降水客观统计方法对ECMWF集合平均降水预报的订正研究

    焦洋郑丽娜张永婧苏轶...
    293-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降水量级预报精度,有助于优化灾害预警与决策支持.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山东省逐12 h降水观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的集合预报集合平均(Ensemble Prediction Ensemble Mean,EPEM)结果进行72 h内逐12 h降水量级预报统计订正,然后对比ECMWF集合平均降水预报插值的原始预报(EC_EPEM)、基于EC_EPEM的输出统计(Model Output Statistics,MOS)预报(EC_EPEM_MOS)、利用最优TS(Threat Score)评分订正(Optimal Threat Score,OTS)预报(EC_EPEM_OTS)的效果.结果表明:EC_EPEM_MOS在较小量级上表现最优,但在大量级上订正效果稍差,甚至略低于EC_EPEM;EC_EPEM_OTS仅在0.1、10 mm量级上低于EC_EPEM_MOS,其他量级均为最优,尤其在较大量级上订正效果更明显.在50、100 mm大量级上,EC_EPEM_OTS在12~72 h时效订正效果均最优,这是由于EC_EPEM_OTS在稍大量级上提高订正系数使得大量级降水漏报率减小,同时对大量级降水使用较小订正系数也减小了空报率.在较小量级降水中短期预报时效除了山东中部山区外EC_EPEM_MOS表现最佳,山区EC_EPEM_OTS最佳;中等以上量级、尤其较大量级降水,山东大部分地区EC_EPEM_OTS表现最佳.EC_EPEM_MOS订正预报有效地减小了EC_EPEM的空报问题.EC_EPEM_OTS的订正效果最佳,在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中与实况降雨分布更为接近,降水总体分布把握较好.

    客观统计方法降水预报最优TS评分订正山东

    基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法对CLDAS气温的订正检验

    李奇临刘超朱君刘昉...
    305-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对近两年来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分析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输出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网格实况分析产品进行订正,以期提高该产品在重庆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订正前,2021年CLDAS日最高气温产品的平均误差为0.63℃,平均绝对误差为1.14℃,订正后平均误差减小至-0.03℃,平均绝对误差减小至0.64℃,误差小于或等于1℃的准确率由约64%提高到约90%,明显改善了该产品在重庆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的适用性;订正前,2021年CLDAS日最低气温的平均误差为-0.22℃,平均绝对误差为0.75℃,订正后平均误差减小至-0.03℃,平均绝对误差减小至0.55℃,误差小于或等于1℃的准确率由约91%提高到约93%,改善了该产品在重庆中部地区的适用性.

    偏差订正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CLDAS评估

    四个数值预报模式对四川强降水过程预报能力评估

    王彬雁王佳津肖递祥龙柯吉...
    315-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衡量数值模式对强降水过程的预报能力,选取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数值预报产品、国家气象中心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 Model,CMA-MESO 3KM)、西南区域中心中尺度模式系统(Southwest Center WRF ADAS Real-time Modeling System,SWC)、国家气象中心全球数值预报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for Global Forecast System,CMA-GFS)4个模式预报产品,利用目标对象检验法,对四川2018-2020年共93次强降水过程(≥25 mm·d-1)从降水位置、降水面积、降水强度等方面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36 h预报时效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随着预报时效越临近,各模式预报平均水平越高,且整体对雨带位置把握较好,更具有参考性.(2)各模式对锋面降水过程预报能力较强,对暖区降水过程预报能力较差.(3)暖区强降水过程可在大尺度模式基础上结合本地中尺度模式进行订正;锋面降水过程则以ECMWF模式预报为基础,参考CMA-MESO 3KM模式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落区和量级进行调整.

    四川多模式目标对象强降水过程检验

    《干旱气象》投稿须知

    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