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干旱区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李彦

双月刊

1001-4675

azr@ms.xjb.ac.cn

0991-7885364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干旱区研究/Journal Arid Zon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我国干旱区的水、土、生物、气候四种可再生资源的原始创新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考察报告、学术动态等文章为主要内容。几十年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生态与环境的本底情况、利用、保护作出了贡献。可供与干旱区有关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生物系、地理系、资源环境系等的师生阅读,也可供我国干旱区各级党政决策部门参考。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统计源;被清华大学主持的全国高校系统对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评为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在新疆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王思淇张建军张彦勤赵炯昌...
    1141-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分密度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有助于黄土区植被恢复与森林生态功能的提升.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探究6种林分密度(950株·hm-2、1450株·hm-2、1950株·hm-2、2450株·hm-2、2950株·hm-2、3450株·hm-2)条件下林下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生长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1)研究区林下植物共有39科65属77种,其中灌木16科29属36种,草本植物25科36属41种,灌木层物种数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林分密度为2450株·hm-2时最多.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主要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的植物为主,随着林分密度增加,优势种由阳生、中生性物种向阴生性物种过渡.(2)刺槐林中灌木的高度、地上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在各林分密度间无明显差异(P>0.05),灌草群落总盖度变化较小.(3)随着刺槐林分密度的增加,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最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林分密度为2450株·hm-2时最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达到最大.(4)不同密度的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达中等相似以上.林分密度为1950~2450株·hm-2时,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佳,有利于其生态功能的提高与可持续发挥.

    林分密度刺槐人工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晋西黄土区

    异质生境下黑果枸杞异形果实的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

    热依拉穆·麦麦提吐尔逊哈里布努尔艾沙江·阿不都沙拉木
    1152-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药食同源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新疆南部自然居群中出现扁形和圆球形果实的两种个体,二者在不同海拔居群出现比例上存在差异.为了了解该物种异形果实的种子在不同海拔居群的萌发特性及其对不同气候类型荒漠环境的响应,对其在不同海拔居群的结籽率和种子质量、休眠、萌发特性及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室内控制性实验的比较研究,以期揭示该物种异形果实对新疆南部不同海拔荒漠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扁形果实的结籽率高于圆球形果实;异形果实结籽率随着居群海拔的上升而逐渐降低,种子质量则随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低海拔居群种子的吸水率比高海拔居群高,扁形果实种子的吸水率高于圆球形果实的种子.高温(20~30℃)、低浓度(0.1 mmol·L-1)的赤霉素及全黑暗条件是打破休眠的主要因素.圆球形果实的种子对高浓度30%PEG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高于扁形果实的种子;低海拔居群果实的抗旱能力高于高海拔居群.

    黑果枸杞异形果实种子休眠两头下注适应对策海拔

    乌拉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近自然植被空间配置模式

    张泽宇吴晓静梁一鹏张晓霞...
    1164-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着眼于废弃矿山立地类型与植被群落特征关系的研究视角,以近自然修复理论为基础探究其植被群落空间配置,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乌拉山废弃矿山,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立地类型,探究不同立地类型下植物群落特征,从而得到近自然植被恢复的最佳空间配置比例.结果表明:坡度、坡位和土壤硬度为主导因子并据此将该区域划分为9个立地类型.其中,缓坡坡中中质土立地类型和斜坡坡中中质土立地类型在生物量、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均大于其他立地类型.就植被配置模式而言,对于生境较差的立地类型如缓坡坡下软质土立地类型,建议配置草本模式(配置比例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6∶4),对于其他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建议配置灌草模式.

    废弃矿山立地类型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六盘山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分区优化

    包玉斌王耀宗路锋刘自增...
    1172-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人类福祉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举措,选取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屏障作用的宁夏六盘山区,将InVEST模型生态服务评价优势和Circuitscape电路理论景观模型廊道识别优势充分结合,采用"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范式开展六盘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共有生态源地75个,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8%,呈现山系格局、县域拓展特征;关键生态廊道47处,总长度211.6 km,需要优先保护修复的夹点和障碍点分别为547处和217处,面积分别为626.9 km2和893.9 km2;生态屏障带面积占比17.4%,需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保育区、修复提升区和控制调节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6.5%、38.2%和37.9%,需要加强生态监测和实施差异化修复措施,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和全面协调发展保护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六盘山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制定及工程布局提供参考.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安全格局电路理论InVEST模型六盘山

    面向SDGs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分析

    杜慧娟王光耀冉光妍吕密...
    1184-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区是新疆重要的农牧资源交错带,研究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促进流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灰水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计算2006-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农业灰水足迹强度和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基于SDGs可持续发展框架分析其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整体处于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6.95×1010 m3(最高值)降至2017年的3.96×1010 m3(最低值),畜牧业灰水足迹在流域农业灰水足迹中年均占比为91.3%,是流域农业灰水足迹的主要来源.喀什地区对流域农业灰水足迹贡献率最高.(2)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强度由2006年的4.48×104 m3·hm-2下降至2017年的1.68×104 m3·hm-2,下降幅度为62.5%.2012年后,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与克州农业面源污染下降幅度较为明显.(3)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由2006年的0.6元·m-3上升为2019年4.03元·m-3.2012-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不发达地区数量有所下降.为此,推进农区农牧耦合发展,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是塔里木河流域水环境改善关注的重点.

    农业灰水足迹农业灰水足迹强度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塔里木河流域

    沙封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敏感性影响——以临泽县为例

    乐芳军罗永忠郭艳俊罗昕...
    1194-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沙封区)是我国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和不宜开发的连片沙化土地,通过封禁等方法预防土地沙化,恢复区域植被,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户作为沙封区活动的主体,沙封区的建设对当地农户生计产生影响,为探究该区域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以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张掖市临泽县为例,在SLA(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可持续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敏感性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和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纯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物质和社会资本对农户选择兼农型生计策略的影响显著,而金融资本是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农户生计资本的储量影响农户对不同类型生计策略的选择,储量越多,选择的敏感性越强.(3)不同类型农户对调整现有生计策略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68%的纯农型和56%的兼农型农户希望调整现有的生计策略;但63%的非农户无调整现有生计策略的意愿.该结果对提高沙封区农户生计和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沙化保护区生计资本生计策略敏感性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