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研究述评与展望

    唐承财黄梓若王逸菲燕科凝...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我国文化领域深入推进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国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梳理分析2006年9月至2023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1)国家文化公园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从概念内涵来看,国家文化公园包含了国家认同、文化传承和公园建设.2)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献发布数量与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相连,2006-2016年为起步探索期,2017年以后为快速推进期.3)学者们重点关注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挖掘与保护传承、文旅融合与活化利用、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基于以上,结合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文中提出了以下展望:深化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体系、建立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体系、强化内容深度研究、引领实践问题研究.

    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强国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国家公园旅游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我国稻米碳足迹核算

    马海波朱强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基本需求,粮食从生产、加工、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各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中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计算我国稻米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结果显示:每千克普通稻米的碳排放为1.1492kg,农业生产阶段为稻米碳排放的主要阶段,占据碳排放总量的47.46%,其次为使用阶段占27.91%、加工阶段和运输阶段各占18.28%和6.10%,废弃处理阶段最少不足0.26%;每千克有机稻米的碳排放为1.4042kg,同样是农业生产阶段为碳排放消耗的主要阶段,占据碳排放总量的49.52%,其次为使用阶段占22.84%、加工阶段和运输阶段各占14.96%和12.11%,最后为废弃处理阶段仅占0.57%.研究认为,每千克有机米的碳排放量显著高于普通米的碳排放量,这与有机米的产量较低有关.文中建议通过对稻米原料阶段的生长技术进行改善、大力推行农产品地产地消等方式降低稻米的碳排放.

    稻米生命周期碳足迹二十大报告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京津冀碳储量变化及预测

    巩晟萱张玉虎李宇航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可为该区域碳达峰背景下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京津冀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PLUS-InVEST模型探讨京津冀过去2000-2020年及未来2030年3种情景(自然变化、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下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京津冀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20a碳储量减少56.95Tg,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碳储存地,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30年自然变化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7.45Tg,增加4.02Tg和24.39Tg.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助于提高京津冀碳储量,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增汇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意义.

    碳储量InVEST模型PLUS模型京津冀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韩海彬杨冬燕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GTFP增长的影响,将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对中国各省份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GTFP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GTFP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莫兰指数和莫兰散点图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业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呈现高-高、低-低的正向溢出效应.2)从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农业产业集聚通过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农业GTFP增长.此外,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能力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业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财政支农力度和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则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土地利用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对农业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位熵非期望产出空间杜宾模型

    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发展

    刘贺李雪铭田深圳李松波...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外部性视角,探究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推动区域高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百度指数、人口迁徙、列车通行、经济联系等数据构建城市综合网络,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网络联系呈明显的"小世界"特征,主要联系分布在"胡焕庸线"东侧;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自东向西呈"热点-过渡-冷点"阶梯状结构.2)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均能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具有正向影响效应,网络外部性存在"集聚阴影"效应.3)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集聚外部性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网络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集聚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经济发展空间计量模型中国

    环境信用评级结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298份企业的调查数据

    武照亮王斌曹虎武丽娟...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信用评级结果能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其影响经济效益的作用路径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企业认可、参与和践行环境信用评级及公开制度.基于内蒙古自治区4个城市298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进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善对企业经济效益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效益提升受到企业自身及管理者特征的综合影响.2)环境信用评级结果改善有助于企业获取政府政策支持、增加外部投资、促进市场销售增长、提高社会声誉、推进技术创新及优化管理体制,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3)市场销售增长及投资者投资激励变量的中介效应最大,而企业管理优化变量的中介效应最小,表明企业外部因素的中介效应较大,而内部因素的中介效应偏小.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环境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为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及公开制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企业环境信用评级经济效益Logistic模型中介效应

    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路径研究

    何楠李佳音张亚琼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举措.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协同"的效果,相对忽视如何实现"协同".鉴于此,基于河南省458份调研数据,以SFIC模型为研究框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结构方程路径检验结果显示提出的14个研究假设有3个未得到验证,说明仅从单一层面分析无法较好地解释多元主体协同行为形成机理.2)进一步运用fsQCA,从多因素交互组合视角发现存在4种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前因组态,其中政府支持在每条组态路径中都为核心变量存在.3)资源权力对等、信息对称性、政府支持、制度完善、信任及承诺不止对多元主体协同行为形成存在线性影响,也可进行联动组合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的形成.

    水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协同SFIC模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结构方程模型

    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研究—基于心理认知、社会互动的双重视角

    贾亚娟张新奇胡江波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河南省、吉林省、陕西省1147个消费者微观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心理认知、社会互动双重视角对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的影响,并对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和政策宣传的调节效应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认知中的责任认知、生态认知和社会互动均显著正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行为意愿在心理认知、社会互动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宣传能够正向调节行为意愿与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之间的关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回收程度,月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网购次数对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消费者的环境责任认知、生态认知,注重消费者社会互动网络的搭建,加强环保等政策信息宣传,能够促使其积极参与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进而提高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决策和回收程度.

    快递包装分类回收行为心理认知社会互动Heckman两阶段模型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研究—基于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的视角

    宋成校朱红根张利民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中一些农村居民具有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行为却与之悖离,阻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程.基于外部性理论,从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两个维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利用太湖流域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个体感知与邻里关系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1)制度约束、社会规范均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可能性,但制度约束的效果优于社会规范.2)从影响路径看,个体感知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而邻里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异质性分析发现制度约束与社会规范对不同年龄、学历的农村居民影响不同.文中研究为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制度约束社会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与意愿悖离外部性

    农户非农就业收入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南疆四地州的微观调查

    穆哈拜提·帕热提夏伊丹·阿里木开丽曼·帕尔哈提段宇卿...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农就业对提高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基于南疆四地州688份农户有效问卷,运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南疆四地州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增长效应.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样本异质性分析可以得出,非农就业对学历较高的农户增收效应更显著;已土地流转的农户非农就业后其收入提高的程度更高;非农就业对已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更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文中对拓宽就业岗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非农就业农户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农户家庭收入非农就业增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