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为例

    周升强赵凯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346份农牧民生计三期面板数据,刻画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呈现"内卷化"特征,退化型与维持型转型路径是农牧民生计转型的主要路径选择.2)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有助于农牧民生计转型"内卷化"的破解,而金融资本的增强则强化了农牧民生计转型的"内卷化".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将有助干农牧民选取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进取型转型路径中的均衡化与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的选取;金融资本得到增强的农牧民更倾向于选择退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退化型转型路径中的牧业化与农业化转型路径.3)农牧民遭遇的生计风险冲击越剧烈越倾向于选择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制约了农牧民农牧业化生计转型路径的选择;基期生计策略非农牧化程度越高,农牧民越倾向于选择退化型转型路径.

    生计转型路径影响因素农牧民农牧交错区黄河流域

    教育何以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来自西藏农牧区1104户调研的证据

    朱桂丽洪名勇刘治航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贫困的有效治理是提高农民幸福感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西藏农牧区1104份微观调查数据,从知识学历教育和技能职业教育两个视角探讨教育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占比为37.14%,单维度相对贫困中,发展能力维度相对贫困率最高,收入能力维度相对贫困率最低.知识学历教育和技能职业教育均显著降低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教育水平越高、教育投资越多、参加非农技能培训以及获得技能培训证书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概率较低.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参与和非农就业对教育减贫作用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社会参与正向调节知识学历教育缓解多维相对贫困作用,而非农就业正向调节技能职业教育缓解多维相对贫困作用.

    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多维相对贫困农牧民西藏

    自然灾害频发对农户收入的长期影响:发生机制与应对之策

    杨真李善乐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历次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自然灾害频发通过预期冲击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持续影响及其应对之策,考虑到西南民族地区灾害多、受灾重、收入低,同时对这一典型区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频发的自然灾害加重了农民的"生活无意义感"等悲观预期,降低了农民"对未来的信心"等乐观预期,最终对增收产生长期持续影响.2)在西南民族地区,由于脱贫攻坚背景下强有力的救灾援建,灾害频发对农户收入流量的冲击较小,但对其存量资产和预期的负面冲击更大.3)事前防灾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稳定和改善农民的预期,最终促进农户长效增收.4)而且对西南民族地区而言,预期干预作用以及增收效果更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共同富裕,建议通过建立成本分摊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自治组织投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投资等方式,强化农村防灾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收入长期持续增长.

    自然灾害农民收入预期冲击防灾减灾

    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能否有效防范返贫?—基于陕南地区的实地调研

    蔡洁李文静夏显力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脱贫农户如何融入电商价值链并防止返贫对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论述了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防范返贫风险的作用机制,并以陕南地区458份脱贫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融入电商价值链对返贫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是否是电商示范县、能否从银行或信用社借到钱、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和耕地经营面积对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对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对健康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总风险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各维度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070、-0.0127、-0.0292和-0.0512.3)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降低返贫风险过程中生计抗逆力和交换权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助推脱贫农户融入电商价值链、防范返贫风险的政策建议.

    脱贫农户电商价值链返贫风险生计抗逆力交换权力

    多重模拟条件下贺兰山岩画病害形成机理研究

    杨有贞赵诣深谌文武林青青...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宁夏贺兰山岩画所产生严重病害致使其濒危的问题,分别设置了干燥、中性水环境、酸性水环境模拟文物遗址赋存环境,开展干湿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扫描电镜测试与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宏观外表、微观形貌、物理性质和矿物成分变化,研究病害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环境、中性水环境和酸性水环境中的主要劣化病害分别为轻度粉状剥落、裂隙发育和重度酥粉状剥落.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以近似指数函数的形式下降,孔隙率以近似指数函数的形式上升,其中酸性环境下变化幅度最大,中性环境下次之,干燥环境下最小.表面剥落、裂隙与载体坍塌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酸雨溶蚀导致的成分变化、温湿度变化导致的微裂隙扩展联通与微观结构损伤导致的强度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贺兰山岩画水化学环境冻融循环病害机理

    基于VIKOR方法的引黄灌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姚瑶罗朋李京玲常建波...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农耕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壤质量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前提.夹马口引黄灌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农业区域,文中在灌区田间取样,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综合优化选定本次土壤评价指标,使用最优最劣法(BMW方法)结合CRITIC法计算土壤指标组合权重,再利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法)协调处理多因素间相互关系,通过标准化利益比率Qi值划分土壤质量等级,并绘制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灌区整体土壤综合质量等级偏低,有效磷及速效钾较为富余,其余养分指标均偏低,且土壤质量主要受到有机质的影响.壤质砂土的土壤质量等级较低,其余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质量等级均为中等.灌区土壤养分等级整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且与引黄灌溉年限、引黄灌渠分布形态等因素有关.

    土壤质量VIKOR法引黄灌区利益比率值综合评价土壤质地

    河北省怀来县葡萄园土壤铜分布特征

    李晓娜王超宋进库赵春桥...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用杀菌剂可引起土壤中铜的积累,增加铜的生物有效性和对植物的毒性.文中对河北省怀来县环官厅水库不同位置的4个葡萄园土壤剖面中铜组分的积累和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长期使用含铜杀菌剂已经造成了葡萄园表层土壤铜积累.2)怀来县因气候原因,葡萄在冬季需下架深埋,不同的深埋方式对土壤产生的扰动程度不同,进而影响铜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3)研究区域内土壤中的铜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存在.4)土壤中钙镁离子、黏粒和有机质含量与不同形态铜含量存在相关关系.钙镁离子的存在以及土壤中黏粒的增加能够降低水溶态铜和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促进土壤中的铜向稳定形态转变,同时有机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铜的生物有效性.

    含铜杀菌剂铜积累环境污染葡萄园

    基于PMF模型的宝鸡市不同时期地表灰尘重金属来源解析

    李雨茹吴韬张军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宝鸡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地表灰尘重金属的来源,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宝鸡市区采集399份样品,使用ICP-MS测定地表灰尘4种重金属(Cd、Cr、Pb、Zn)含量,分析 Cd、Cr、Pb、Zn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PMF模型识别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并结合地统计法识别各源的主要污染区域.结果表明:采暖期重金属Cd、Cr、Zn和非采暖期Cd的含量均值高于陕西省背景值,分别为其背景值的3.64、1.55、1.36和5.51倍;PMF源解析表明宝鸡市采暖期地表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燃煤源(36.83%)与交通源(23.42%);在非采暖期主要是工业源(37.12%)和交通源(33.21%).

    地表灰尘重金属采暖期非采暖期源解析PMF模型

    内蒙古农村住宅厨房冬季通风组织方式与CO2分布特性分析

    薛芸董园园王伟栋金国辉...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依靠自然通风的农村住宅厨房冬季空气污染较严重,燃料燃烧、炊事产生的的CO2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改善农村住宅厨房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运用实测与模拟、数值计算与线性预测的方法分析内蒙古农村住宅厨房冬季通风组织方式与呼吸带CO2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农村住宅厨房最优通风组织序列是进深开间比值为1.5∶1,外窗洞紧邻炉灶布置,该序列呼吸带区间水平截面的CO2体积分数平均值之和最低为0.007286,CO2体积分数小干2000ppm占比最高为26.04%;2)确定呼吸带区间水平截面CO2体积分数平均值与厨房进深与开间尺寸的比值、外窗洞距炉灶台位置定量关系.文中研究为农村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相关研究提供新维度、新方法和新思路.

    农村健康厨房自然通风呼吸带CO2浓度实测与数值预测

    生物炭和膨润土改良风沙土理化性质及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玉汤家喜梁伟静于小玉...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生物炭(水稻稻壳、玉米秸秆和竹子)和膨润土为改良剂,玉米为种植作物进行野外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和膨润土单施及混施对风沙土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和膨润土单施和混施均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炭和膨润土的施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WR>0.25mm(粒径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平均重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的变化均表现为拔节期到吐丝期无显著性变化,吐丝期到成熟期变化显著,最大分别增加至1.8、2.0和1.3倍,且膨润土与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混施处理效果最佳;生物炭和膨润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速效态氮、磷、钾的含量,其中CEC含量最大增加至2.9倍,膨润土与竹子生物炭的混施处理pH提高至1.2倍,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至5.7和2.4倍,碱解氮增加至6.3倍;玉米产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也有显著增加.生物炭和膨润土混施优于单施处理,其中施12t· hm-2膨润土和1.9t·hm-2生物炭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风沙土生物炭膨润土理化性质大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