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地震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地震动态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际地震动态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小军

月刊

0253-4975

rdws@cea-igp.ac.cn

010-68729339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国际地震动态/Journ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地震、地震预报、地球物理和地震减灾工作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科研成果和动态信息,以及学术交往活动、科研规划、会议、专业机构等。本刊主要特色是包括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和地方地震工作在内的综述性文章每期均占有一定比例。本刊设有专题述评、动态综述、国内外震情等固定栏目。特别是及时报道全球、全国华北地区和首都圈地震震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把握震后趋势:研判后续是否还存在更大地震

    Emily E.Brodsky石富强
    1-3页

    前震和余震的实时识别

    Laura GuliaStefan Wiemer石富强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公众和决策者首先便会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主震还是一个即将来临的更大地震的前震.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对过去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给出经验性的结论,通常认为,余震序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未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几.本文中,我们分析了意大利阿马特里奇-诺尔恰(Amatrice-Norcia)地震和日本熊本(Kumamoto)地震的序列余震平均大小分布,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区分一个序列是衰减的余震序列还是正在发展的即将发生更大地震的序列,是有可能的.我们同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交通灯"分级准则来实时评估其对序列后续更大地震的敏感程度,并对58次地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准确率可达95%.

    洛杉矶盆地密集地震台网

    Robert W.ClaytonThomas HeatonMonica KohlerMani Chandy...
    14-21,35页

    永安地震台两次地震应急工作的思考

    林慧卿刘水莲全建军陈美梅...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永安地震台现状、观测手段布设、科普宣传工作和应急经验体会等方面就2018年明溪3.9级地震与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后应急工作进行思考.为台站工作者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时应该采取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其他台站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地震监测台站地震监测数据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作用

    应力降与海南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麻福洋彭利媚陈祥开田轶...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海南及周边区域2011—2018年的86次M>2地震.利用Brune圆盘模型计算得出应力降,对应力降结果处理后并不能发现与震级的直接关系.选取4个震级较大的地震,对比地震发生前后的应力降值后发现,应力降事件发生后,其后将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地震,以达到调整区域应力状态的目的.通过空间等值线图发现北部湾地区近年来积累的能量更高,背景应力场更强.

    应力降震级能量震源参数

    京沪高铁干扰地电场观测的实验研究

    陈志刚徐学恭马永康健...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地震观测国家标准分别给出了地磁、地电场、地电阻率对电气化铁路运输系统的有效避让距离,是在牵引功率不超过6 000 kVA的条件下[1],而京沪高铁的最高牵引功率为19 200 kVA,并且京沪高铁系统与普通电气化铁路系统存在着诸多不同,且已有标准也是很多年前测试的结果,当时所用仪器精度和测试的场地背景噪声,和当前监测使用仪器的精度和观测背景噪声,因仪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故已有实验标准,虽仍具有参照意义,但无法完全按照这个标准选择场地和建设.本研究选择京沪高铁作为测试对象,通过野外场地观测实验,取得高铁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数据,通过专业数据软件分析、计算,获取京沪高铁运行对地电场观测所造成影响的范围、干扰形态及幅度,并通过FFT分析其频谱特征.

    地电实验干扰幅度频谱

    岩石"亚失稳"破裂的实验结果无法用来预测大地震

    许忠淮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岩石样品在失稳破裂前有"亚失稳"现象的实验结果,是不能预测大地震的.作此论断的主要理由是:①大地震与小地震的基本区别是,大地震在初始破裂发生后有一个长时间(几十秒,最长可达几百秒)的断层动态破裂过程,目前还不能预测断层的动态破裂何时会停止,因而不能预测地震的大小.②岩样的"亚失稳"实验结果即使可推广到野外地震发生的研究,充其量只能预测地震初始破裂的发生,但无法断定发生初始破裂后,地震是否会发展为一个断层面很大的大地震.③通过反演观测的地震波虽然可以得到地震动态破裂过程的认识,但由于断层破裂动力学目前还不能提供符合实际断层动态破裂过程的理论模型,没有理论模型就不能做预测.

    地震预测亚失稳断层破裂动力学

    地幔水化及水在大火成岩省形成中的作用

    Liu JiaXia Qun-KeKuritani TakeshiHanski Eero...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受控于多种因素,包括异常的地幔温度、易熔饱满组分的存在、地幔源中的挥发分和减压的程度.在一个具体大火成岩省中,所有的因素缺少完整的检验导致了地幔柱模型存在争议.这里,我们报道了估算的来自中国西南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辉石中水的含量.尽管这些辉石表现出类岛弧的水含量(达到3.4%),微量元素特征并不支持俯冲带的设定但是指示了深处地幔的含水储层.结合之前的研究,我们提出含水的热地幔在显生宙偶尔出现制造了大陆大火成岩省(例如:塔里木、西伯利亚圈闭和卡鲁).地幔柱形成深处地幔含水储层的广泛例子表明,地球内部大范围水化.

    趣味地震学(12):震后速判1+3

    冯锐
    54-63页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年学术交流在青海海东举办

    黄辅琼张晓东田文君丛俊余...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震局于2019年8月26—28日在青海海东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年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行业内外的1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大会设置了8个专题;共交流报告50篇,其中,口头报告30篇,张贴展板20篇;30篇口头报告中,特邀口头报告9篇,行业系统外口头报告7篇,行业内雏鹰报告9篇.除了一贯的最佳张贴报告评选之外,大会还对张贴报告首次设立了最佳创意奖,对雏鹰报告设置了最佳形象奖.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Panel讨论,针对大地震的物理机制以及预测地震所依赖的观测技术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大会学术交流之后举办了关于地震滑坡灾害的实体科普调研活动.本次论坛会前征集到论文摘要142篇.针对特别设立的宜宾地震专题,快速征集到摘要8篇,分别涉及前震识别、震源机制解析、孕震构造环境、动力学条件、视应力变化与电离层异常等.全部论文摘要集在《国际地震动态》第8期刊出.《高原地震》和《地震》分别出版了部分报告的全文.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青海海东市2019年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