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与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与资源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地质与资源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马德有

双月刊

1671-1947

dzyzybjb@163.com

024-62606109

110034

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1号

地质与资源/Journal Geology and Resour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创刊于1992年,其前身是《贵金属地质》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配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部署,从2001年起更名为《地质与资源》。本刊将继续坚持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跟踪地质学世界前沿问题,全面反映地质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同时充分报道国内外地质与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水平、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从事地质科研、生产、教学及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兴安岭乌奴耳地区白音高老组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李利阳冯欣焦晓宇金鹏...
    135-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火山岩,早白垩世火山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的地层单位归属及构造背景存在较大争议,笔者以大兴安岭乌奴耳地区的早白垩世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定工作.结果表明: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4.3±1.8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根据岩石组合、时空展布等,将其归为白音高老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乌奴耳地区的流纹岩为高硅高钾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整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高场强元素Nb、P、Ti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0.57~0.96).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乌奴耳地区的白音高老组形成于古太平洋西向俯冲的火山弧环境.

    白音高老组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早白垩世大兴安岭

    山东栖霞煌斑岩脉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靳立杰刘晓刘伟王继林...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山东栖霞河西夼地区的煌斑岩脉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煌斑岩中锆石年龄可以分为151~163 Ma、212~230 Ma、1 822~1 962 Ma及2 431~(2 613±37)Ma四个年龄区间.其中8颗年轻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151±2)~(163±4)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53.7±2.8 Ma,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其形成时代.其余锆石均为继承锆石,指示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煌斑岩具有Rb、Ba、Th、Pb及轻稀土元素富集,Ta、Nb、Zr、Hf、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认为研究区煌斑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背景下的火山弧环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

    煌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山东省

    河南卢氏苇园沟金矿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

    唐汪忠贾志超赵常亮张书铭...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卢氏苇园沟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宽坪岩群,瓦穴子断层及其次级断裂横贯矿区,是该区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变质变形作用强烈.在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与构造展布研究,发现异常和金矿(化)体与构造在空间上对应关系较好,异常范围有一定位移;宽坪岩群有利于成矿,对岩性具一定选择性.根据元素组合特征判断矿床总体剥蚀较浅.综合认为研究区Au元素单一富集,主成矿元素Au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低;Au元素异常主要围绕断裂带分布,金矿(化)体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研究区具较大可能形成单一元素金矿床.

    金矿床地球化学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宽坪岩群河南省

    青海阿哈大洼地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金银多金属成矿条件

    冶建虎郭海明何利刘飞...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大地构造隶属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蛇绿混杂岩带.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与邻区赛坝沟金矿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良好的物化探异常,与赛坝沟金矿具有相似成矿背景.区内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和热液充填矿床的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柴达木盆地青海省

    云南勐海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卢文姬孔祥超张永三蓝信杰...
    169-17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勐海地区处于临沧-勐海(岩浆弧)Fe-Pb-Zn-Au-Ag-Sn-Sb-Ge-REE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勐海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区内29种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地球化学参数特征研究,圈定了 5个组合异常和13个综合异常.其中,Ce-La-Y-Zr综合异常具有较好找矿前景;Au、As、Sb、Hg、W、P等元素离散程度较高,元素局部较富集,具有成矿的可能性.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圈定找矿远景区2处,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稀土元素云南省

    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S281块高密度宽线二维地震采集实践

    赵超峰田建涛张伟韩继伟...
    1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河拗陷大民屯凹陷S281块X井钻井显示该块油气潜力较大,但以往地震资料采集时间早,覆盖次数较低,成像精度差,导致主体断裂位置和微断裂体系难以落实,制约区块成藏解释和后续开发.为此,开展了高密度宽线二维地震资料采集,并基于采集数据开展了观测系统退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高密度宽线二维地震成像剖面较以往三维地震成果剖面断点更清晰,断裂系统刻画更清楚,构造形态更自然,层间信息更丰富,信噪比更高,落实了的西部斜坡带的构造特征;超高密度、极小面元对高陡构造和断裂刻画更清楚,是提高复杂地质目标成像的有效方法;退化处理说明S281块的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面元边长不能大于12.5 m,最大炮检距不能小于3 500 m,覆盖次数不能小于1 200次.本研究可为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的下步地震资料采集和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大民屯凹陷高密度宽线二维地震采集小面元高灵敏度检波器退化分析辽河拗陷

    植被覆盖区老旧矿山边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探讨

    尹展张建国陈星霖张利军...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覆盖区基岩裸露少,围岩蚀变信息微弱.为在老旧矿山边部开展找矿工作,通过不同方法实验,最后采用植被抑制+岩土体光谱测试组合技术完成蚀变信息提取.该方法首先运用强迫不变植被抑制技术降低植被干扰,其次采集已有矿山蚀变围岩及蚀变带岩土体光谱信息并建立研究区光谱样本库,最后采用CART决策树分类技术完成蚀变信息提取.实验证明,基于植被抑制技术的CART决策树分类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在植被覆盖区老旧矿山边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效果较好.

    遥感蚀变信息光谱曲线植被抑制CART决策树老旧矿山

    基于内梅罗指数法与地累积指数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以大兴安岭松岭地区为例

    辛有涛李蕴峰陈卓于俊博...
    196-20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在大兴安岭松岭地区共采集601个土壤样品,检测土壤中的As、Cd、Cr、Hg、Pb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应用Excel、ArcGIS软件,研究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程度.结果显示,研究区As、Cd、Cr、Hg、Pb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国家标准的风险筛选值和污染管制值;Cd、Cr、Pb个别高值区超过国家标准的风险筛选值,但未超过污染管制值,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属于尚清洁;As、Hg处于无污染水平.

    内梅罗指数法地累积法重金属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污染评价

    黑龙江省逊克平原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

    张哲寰刘凯赵君梁帅...
    202-20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有机碳数据,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法计算土壤碳储量,结果显示:逊克平原土壤表层(0~0.2 m)有机碳储量为87.43 Mt,中层(0~1.0 m)为332.70 Mt,深层(0~1.8 m)为457.62 Mt.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为6.52 kg/m2,中层为24.82 kg/m2,深层为34.14 kg/m2.按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类型分别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并与1986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比较,显示逊克平原土壤有机碳变化呈碳源效应,全区土壤有机碳减少了 8.48 Mt,有机碳密度下降了 8.94%.

    单位土壤碳量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逊克平原黑龙江省

    基于人地耦合协调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分区研究——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

    王唯宇刘兆顺李想李莹雪...
    20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梨树县地处东北黑土平原腹地,是黑土地保护的示范区域,发挥着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等数据,形成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功能重要性、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耦合度等的聚类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将该区域分为6个生态修复单元,分别为:东辽河流域中游农田保护修复区;南部生态保护修复区;东南部水源涵养保护区;西部防风固沙、人地协调保护修复区;中西部水土保持、人地协调修复区;中东部水源涵养修复区.在明确各分区主导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区施策,提出水环境生态修复、增加水源涵养林等措施,保证区域粮食安全,为类似的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生态修复耦合协调度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