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石油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国际石油经济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杨朝红

月刊

1004-7298

ipem@163.com

010-62065307

100724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国际石油经济/Journa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石油及天然气领域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经济问题;既有全新视角的石油新闻,更有分析入深的权威论坛;既注重国内外研究相结合,又注重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前瞻性的观点和系统性的信息数据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石油参考大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助推油气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方向

    杨溯孙仁金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在新型能源体系下,油气企业转型的任务主要包括确保能源安全、引领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和创新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通过补链强链效应、技术赋能效应、绿色增效效应、要素提升效应和组织重塑效应,不断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完整性、先进性、高效性、安全性建设.为推进油气企业转型,必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向"绿"而行——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向"高"而看——全面助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向"数"而转——聚焦数字技术有效推动生产力大幅跃迁,向"优"而聚——切实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油气企业应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建设创新型人才梯队,持续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油气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

    五大国际石油公司2023年主要业绩和战略动向分析

    徐东付迪韩百琨韩笑...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其外溢影响对油气安全供应和供应链韧性产生较大冲击.受油气价格下降、炼油利润率下降、资产减值等影响,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能源五大国际石油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埃克森美孚的油气储量、原油产量均为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之首,雪佛龙的天然气产量最大.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在油气储量、油气产量、原油加工量、总资产等方面的规模实力都比2022年有所下降;油气操作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研发投入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大国际石油公司注重油气业务与可再生能源的均衡发展、股东和资本市场满意度、ESG实施效果、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发展以及油气业务与能源转型协同.建议中国石油企业借鉴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实施路径,采取相关多元化发展思路,注重挖掘存量资产和增量投资的协同耦合.

    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战略动向借鉴启示

    国际大石油公司敏捷型组织变革及启示——以bp、埃克森美孚为例

    余岭朱金勇谢薇李苏晓...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敏捷型组织是企业组织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一种高级形式,属于客户价值型、利益相关者价值型的组织形态,其特征包括构建分布式价值创造模式、建立赋能式团队、形成快速决策和学习的循环模式、激活员工和加速技术迭代.传统石油公司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创造模式的改变等,快速、敏捷和高效的组织形式变得至关重要.bp公司的"事业部+集成管理"模式和埃克森美孚"低结构性成本"模式是向敏捷组织转变的积极探索.中国石油企业传统的直线型、职能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需要从管理理念到实践上对企业组织体系进行敏捷化变革,包括树立敏捷型的组织管理理念、加快组织机构敏捷化转变、加强敏捷性领导力培育.

    国际大石油公司企业组织形态组织结构敏捷型组织事业部制

    壳牌公司近年能源转型战略分析

    和旭王金晓刘泽岩
    26-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2月,壳牌发布"赋能进步"战略,旨在加速公司能源转型,提出了短期、中期、远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2024年3月14日,壳牌发布《能源转型战略2024》.此次能源转型战略更新要点主要为:将2030年的净碳强度由降低20%下调至降低15%~20%;通过降低碳强度发展世界领先的LNG业务;削减油气生产中的碳排放量;提供更多的低碳产品和低碳解决方案;聚焦电动汽车充电、生物燃料和一体化电力领域;调整管理架构以匹配业务发展策略.建议中国油气企业:一是聚焦核心业务,兼顾脱碳发展,着力打造更加清洁、更具竞争力的油气上游板块;二是更加重视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将其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三是基于自身业务特点和核心能力布局谋篇,提高新能源业务竞争力.

    壳牌能源转型碳减排发展战略低碳

    bp上游及低碳新能源业务战略分析

    魏宇曦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bp于2020年提出了激进的能源转型战略.乌克兰危机爆发后,bp对其能源转型战略进行了调整,一方面重新聚焦油气业务,另一方面加速能源转型步伐.在上游业务方面,油气产量将增长至2025年,之后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原计划放缓,同时持续扩大LNG资源池规模;在低碳新能源业务方面,加速能源转型步伐,全方位发展生物能源(包括生物燃气和生物燃料)、电动汽车充电、可再生电力(包括海上风能、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和氢能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四大领域,实现多能互补.建议中国石油公司继续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先立后破,重塑能源体系;通过与领域内先驱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以收并购方式快速进入新领域,加速能源转型;加快扩大海上风电规模,充分利用开发海洋石油的技术优势和经验,推进深海浮式风电发展.

    bp公司战略上游低碳新能源能源转型

    石油石化企业ESG评价对标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刘晓斌王惠琳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是用来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全球ESG评价体系正在蓬勃发展,普遍采用金字塔结构的ESG评价指标体系模型.采用彭博ESG评价数据库,选取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靠前的23家石油石化公司,对标分析2023年度的ESG表现.23家石油石化公司2023年环境保护维度方面的评分呈现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社会责任维度中各地域公司评分情况较为均衡,欧美公司在公司治理维度评分普遍较高.中国公司的指标披露力度和深度不足,环境保护指标实际表现不佳,战略及风险分析深度不足,公司治理模式与欧美公司有差异.中国公司应进一步加强ESG治理顶层设计,让ESG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ESG信息披露及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好国内外信息披露新规的应对工作;积极参加国家与行业ESG管理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完善和提升工作.

    ESG评价ESG对标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石油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王涛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生物燃料产业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依赖政策驱动成长,二是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三是发展面临原料供应的瓶颈,四是各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取决于其政策及资源禀赋,五是往往会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对象,尤其是欧盟正在对中国生物柴油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虽然在燃料乙醇推广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能力,但存在平均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合规风险较高,中国国内对于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量十分有限,因此中国生物燃料产业在面临外国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时处于脆弱地位.中国餐厨废弃油脂收集潜力较大,可为未来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建议中国制订相关政策,适度扩大生物柴油强制添加范围,强制添加可持续航空燃料,同时出台政策确保行业规范化发展,并实现餐厨废油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碳减排反倾销废弃食用油碳达峰碳中和

    重卡发展技术路线及电气化进程探讨

    罗艳托巩凯于庆良李国辉...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重卡产销量进入震荡下行和深度调整阶段,动力构成优化速度加快.在"双碳"目标和汽车电动化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重卡正在经历从燃油车向电动、氢重卡的逐渐转型.各技术路线的经济性直接影响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不同技术路线的重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有优势,政策层面对各技术路线的发展导向和支持力度也明显不同.未来中国重卡动力构成优化速度将明显加快,预计短期内LNG重卡依然是替代柴油重卡的主力,电动重卡销量将明显提升,氢燃料电池重卡继续保持小规模增长,并有望于"十五五"期间取得明显的技术突破.建议沿着油-气(LNG为主)-电-氢的道路稳步推进重卡的电气化进程.

    重型卡车电气化转型新能源重卡氢燃料重卡

    2023年中国油气进出口状况分析

    方瑞瑞冯连勇李泽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64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速为11%.成品油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755万吨,比上年增长80.4%.其中,燃料油进口量大幅增至2783万吨,比上年增加113.4%;航空煤油出口量为1586万吨,首次超过柴油和汽油成为第一大出口品种;石脑油净进口量为1235万吨,达到空前水平.2023年,中国天然气净进口量为1589.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67%.包括丙烷、丁烷和混合气在内的LPG进口量增至321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预计未来中国原油进口量会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炼油能力过剩需要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加成品油出口仍是重要方向;LPG进口数量和能力将延续增长态势,中国需提升国际贸易参与度及自身话语权;天然气消费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拉动中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攀升.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进口量出口量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LNG出厂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邓钰暄冯晓丽孙仁金李慧慧...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供需基本面和能源市场两个角度分析LNG出厂价格的影响因素.供需方面,选取生产、成本、供求关系、库存量以及气温水平等因素.能源市场方面,选取原油现货、燃料油、液化石油气(LPG)、汽柴油以及煤炭现货价格来衡量天然气替代能源价格,以东北亚现货价格代表国际天然气价格.以内蒙古地区的LNG价格为研究对象,实际数据来自隆众资讯公司和万得(Wind)公司数据库,采用2021年11月3日—2023年10月18日的周度数据.通过典型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因素整体对LNG出厂价格的影响,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各因素对价格的作用效果.结论是,中国LNG出厂价格对供需反应程度较弱、受能源市场溢出效应影响较强.建议扩大天然气市场交易规模,完善天然气交易体系,以推进中国LNG市场化发展.

    天然气价格LNG出厂价格影响因素典型相关分析VAR模型天然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