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新闻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新闻界
国际新闻界

陈力丹

月刊

1002-5685

010-82509362

100872

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

国际新闻界/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国际新闻界简报》。新闻传播专业刊物。主要研究国际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介绍国际新闻人物,报道热点问题,并对重大新闻事件作背景分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府在线回应质 感知对公众政治信任与持续电子参与意愿的影响——混合研究视角

    张渝黄慧敏
    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化,公众通过在线诉求反映参与公共治理已成为重要形式.然而,如何提供匹配公众期望的高质量在线回应,以解决公众在线诉求,促进民政良性互动却尚未解决.本研究采用两阶段混合方法对此进行补充.研究发现,政府在线回应质量感知包含响应性、可靠性、程序性、感染力和个性化等五个维度.政府在线回应质量感知会增强公众的公平感知和在线诉求处理满意度,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信任及持续电子参与意愿.相比诉求当事人,旁观者的政府在线回应质量感知对其公平感知及在线诉求处理满意度的积极影响更强.研究结论为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及人员高质量地回应公众在线诉求,维护公众政治信任和共治意愿提供了有效建议.

    政府在线回应质量感知政治信任电子参与混合研究浏览者类型

    新发现国家:一次拓展中国媒体信任概念的尝试

    周子杰
    2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媒体信任研究中,内容信任(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信任)几乎成为媒体信任的唯一内涵,中国媒体信任研究吸纳了这一成果,在实证上形成了对国家的系统性忽视.面对这一知识生产现状,本文核心目标在于将制度信任(受众对媒介制度的信任)作为与内容信任同等重要的维度纳入媒体信任的概念内涵中,推动媒体信任研究的本土化.为此,本文(1)论述了中国媒体信任研究依赖西方研究成果而可能导致的效度问题,由此强调中国媒体信任的概念应考虑国家的在场.(2)从社会学研究中引入制度信任并讨论其纳入媒体信任概念范畴的合法性,阐释中国制度信任的内涵并为其操作化提供线索.(3)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路径分析(N=678),验证了制度信任的相关指标聚合良好,且与内容信任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制度信任与内容信任的组合与媒体信任有较高的同时效度,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媒体信任的概念内涵.本文亦讨论了中国媒体信任研究的本土化路径,在重视国家权威的基础上,或继续探索信任的测量,或以足够的材料积累实现理论建构,对信任概念进行重新阐释.

    媒体信任媒介公信力媒介可信度国家在场制度信任

    双 编码:作为数字零工的互联网织女研究

    孔煜也王洪喆
    5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主流框架聚焦于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控制-反抗"关系的考察,本研究将视野转向数字零工经济中不可见的"非主流"群体"织女"——使用平台基础设施从事编织零工的妇女.本研究通过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发现,织女由不同背景和技能水平的妇女组成,发展出了丰富的零工技术策略,她们对手工编织劳动与平台基础设施进行"双重编码",形成弹性和韧性兼具的非正规经济网络.从织女的劳动和组织实践入手,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妇女数字零工如何基于平台基础设施创造编织劳动的数字化新形态,基于物质与非物质的灵活技术策略发展出活劳动想象,进而反思妇女与编码及更广泛的技术劳动的历史关系及其在当下的现实悖论.本研究希望能以案例研究提供实证观察,补充零工经济的性别视角,为图绘中国零工经济的切面提供更具有理论延展性的视野.

    零工经济技术与性别数字劳动编织手工平台基础设施

    中国大陆广告教育转型升级的探讨——于24家广告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调研

    林升栋吴珺婷李伟娟
    7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是中国大陆广告学专业教育开办40周年.由于传媒行业与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广告的运作模式受到严峻挑战.相应地,中国广告教育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本文通过对24家国家级一流广告学本科专业建设点相关教职人员的深度访谈,有如下发现:广告学专业正在为"泛广告"行业培养人才.信息生产的创意与创新能力培养始终是广告教育的核心,而与时俱进的部分是对媒体环境、受众行为、新技术的学习.广告学专业同时要培养学生"不变应万变"的素养与"以万变应万变"的能力.在一流专业评估标准方面应鼓励特色、打破量化指标的桎梏.研究结果或对新闻传播领域其他学科亦有参考价值.

    广告教育泛广告创新技术

    数字游戏玩家主体性 构的符号互动研究

    李俊欣
    9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符号场域,玩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表意实践.本研究将玩家视作游戏世界中的主体行动者和意义生产者,聚焦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自我呈现和情感叙述.通过符号学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玩家在化身认同及其"客体化"关系中建立"过渡自我";通过"行动共在"与意义联结,玩家在交互主体性中构造"社会自我";在社群符码的共造与互动仪式中,延伸出群体主体性身份及"文化自我";在"即时性"和"间接性"的符号斗争与反馈中,形成抵抗数字资本的"权利之我".通过使用和创造符号,玩家不仅推动了游戏世界的发展,同时建构和衍化出自我概念、社会关系及其实现群体认同的方式.

    游戏玩家主体性自我符号互动

    娱乐至死?——娱乐手段对防诈骗短视频点的影响

    芮牮
    11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娱乐化的表达方式正逐渐占据公共领域,通过娱乐手段提升传播效果似乎已成为共识,但娱乐是否一定能促进传播效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以防诈骗短视频作为研究语境,以详尽可能性模型和一致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抖音上467个防诈骗短视频的内容分析,探究议题和媒介属性如何调节娱乐化对点赞量这一传播效果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防范教育和揭秘骗术信息抑制了娱乐化对点赞量的促进作用,但案件描述和财产损失信息强化了娱乐化对点赞量的提升效果.自媒体使用娱乐手段能显著提升点赞量,且这一效果不受任何类型信息的影响,但官媒的点赞量不受娱乐化影响.本研究不仅为使用娱乐手段进行公共传播提供了策略,还解释了娱乐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边界,对泛娱乐化背景下受众和媒体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解释.

    娱乐点赞量媒介属性议题卷入度防诈骗短视频

    从凝视画面到操作画面:对军用无人机界面的姿态现象学研究

    陈静范伟堂
    13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的应用改变了当代战争行动、记忆和再现的方式——战争本身被直接传播化而非被当作内容纳入传播.但以往的媒介研究对军用无人机的关切陷入了视觉中心主义话语,这种话语将电影的经典屏幕装置作为潜在的理论范式,从而遮蔽了军用无人机作为行动装置的维度和其中身体的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军用无人机界面装置及操作的姿势现象分析,揭示出一种不同的人、图像与装置的具身关系.界面中的操作统摄了装置和操作者身体的多重功能,实现了身体远程在场的行动,因而无法用视觉的监视概括,而是一种"瞄准"的具身实践.在以操作图像为扭结的反馈机制中,操作者通过身体操作和视觉反馈在图像中的同步而认同于装置,其身体的在场贯穿了多重空间,形成了一种分布式的新型主体.由此,过去被视觉媒介分割的视觉与触觉重新统合于整体性的身体中,视觉超然、唯一的地位被取消.在操作中,图像抽离为朝向人体感官透明的表面,同时也屏蔽了诠释性的技术代码文本.操作的统摄不仅重构了媒介的感官配置,还显示了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种新的人-图像-世界关系.

    军用无人机姿势交互界面操作图像

    在拨款制与市场化之间:财政困境与党报资金来源

    商建辉董子尧
    15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建党以来,拨款制就成为党报业资金来源的主流,即由党或政府的财政来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将党报刊与党或政府财政捆绑在一起的制度,在财政发生较大的波动时常常令党报刊陷入难以维持的处境.一旦这种状况发生,党报业的资金来源如何因应?本文以党历史上的三次财政入不敷出为考察背景,党报刊为减轻党或政府的财政负担,所做的资金来源的因应为考察对象.研究发现,百年来党报业的资金来源犹如钟摆一般,在拨款制与市场化之间震荡,形成多种组合,并在某种情形下发生转化.一旦发生财政困局,党报业便通过调整报价、刊登广告、健全发行网络、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来缓解党报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党报业财政困境资金来源